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盧金友:科技創新支撐流域綜合治理 智慧之音奏響長江守護之歌

2023年04月26日 12:47:03 | 來源:新華網

  近日,新華網邀請長江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盧金友做客新華訪談,圍繞長江大保護主題進行分享交流。

  新華網:在當前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共抓長江大保護的時代背景下,請您簡要介紹長江科學院在長江治理與保護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效。

  盧金友:長江大保護戰略的實施,標誌着長江水利工作進入了新的階段,我們長江科學院順應時代大勢,全方位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江治理與保護工作。

  在防汛抗旱減災方面。參與了(長江)流域防洪規劃等重要規劃編制,承擔防洪法修訂前期研究。在水工程聯合調度、河道整治、山洪災害監測等方面形成系列關鍵技術成果並廣泛推廣應用,助力流域防洪減災。全力支撐2020年等歷年大洪水防禦和2022年歷史罕見旱情應對,發揮了主力軍作用。2018年,在歷史罕見的金沙江、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應急處置中準確預測堰塞湖潰決風險,為險情處置作出重要貢獻。

  在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方面。深入開展水資源剛性約束制度、長江流域水資源優化配置等重大問題研究,有力支撐水資源管理。參與長江流域主要跨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跨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編制。

  在水生態保護與河湖管護方面。圍繞大江大河大湖生態保護治理,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究成果成功應用於長江水工程聯合調度、河湖治理與保護,效益顯著。連續7年開展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水庫水質監測,保障一江清水北送。承擔流域內200余條(個)河流與湖泊“一河(湖)一策”方案編制,助力河湖保護。連續11年對江源地區開展科學考察,積累了大量第一手基礎資料,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從源頭處為長江大保護提供了更多科技支撐和工作思路。

  水利工程在防洪、抗旱、水資源配置與利用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近年來,我院在國家水網工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與運行中,提供了多專業、高質量的科技服務,助力水利工程除害興利。例如,研發的低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性能與應用關鍵技術解決了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工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技術難題;研發的CW系列材料及配套技術成功應用於壩基地質缺陷處理,為烏東德、白鶴灘水電站長期安全運行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攻克白鶴灘水電站柱狀節理玄武岩開挖爆破損傷控制難題,為工程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研發的CK系列自動化安全監測系統,數分鐘內即可實現巨型水電站的全身體檢,在白鶴灘、溪洛渡等重大工程中成功應用。完成引江補漢工程5個千米級鑽孔地應力測試,最大深度達1100米,創造了國內水利水電工程地應力測試千米級深度的新紀錄。針對滇中引水工程地質難題,研究提出了超前探測、超前注漿、超前支護和超前泄壓的“四超前”控制技術,支撐解決了富水軟弱破碎地層的垮塌和突涌水等災害問題等等。

  水利部高度重視智慧水利工作,將其確定為推進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之一,大力開展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工程試點建設,我院積極響應、大力推進,並將研發的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水資源、河流模擬等20多套專業模型、大壩安全監測與分析CK系列産品與技術等應用到數字孿生流域、數字孿生工程建設。2022年,我院牽頭承擔水利部首批11個先行先試重點水利工程中的數字孿生江埡工程、數字孿生皂市工程及長江委數字孿生澧水流域試點建設,在2022年底水利部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中期評估中均獲“優秀”。參與水利部先行先試重點水利工程——數字孿生丹江口中線水源工程,牽頭承擔其中的數字孿生丹江口水質安全模型&&和“四預”業務,獲評優秀案例。

  新華網: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以來已取得了明顯成效,河湖保護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方面,未來還需要做哪些工作?

  盧金友:長江大保護戰略實施以來,(我們)在河湖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長江流域河流水系、湖泊眾多,自然條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也各不相同,加之許多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引調水工程建成運行等人類活動的影響,既為做好河湖保護工作既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帶來了挑戰,仍有許多工作需要加強。一要加強人類活動影響下長江河湖系統監測與河湖健康的評價;二要加強水工程群聯合作用下長江流域江河湖庫重大問題研究與江湖治理;三要不斷優化水工程聯合調度;四要統籌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保護,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協同黃金水道建設與水生態保護;五要全面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創新體制機制,包括跨部門、跨行業、跨區域協調機制,生態補償機制等;六要強化流域監督管理。

  新華網:當前,科技創新已經擺在了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後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好水利科技創新工作,更好地支撐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和“四個長江”建設,您有什麼思考?

  盧金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這為水利科技創新工作賦予了新使命。新階段水利科技創新,我個人認為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工作。

  一是持續加強科技攻關。一方面要圍繞國家“江河戰略”、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等水利發展戰略需求,強化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研究;另一方面要精準對接水利事業發展、重大工程建設運行中的“卡脖子”關鍵問題,靶向發力産出一批實用管用的成果。

  二是推動形成“大創新”格局。一方面要推進學科融合與發展,尤其是要促進水利學科與信息技術學科的交叉融合,並以此拓展面向水利事業發展新需求的新興學科;另一方面要推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企業的協同創新,形成跨領域、戰略性、實質性“大創新”格局。

  三是聚力加快科技人才培養。一方面要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人才政策,分類施策,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強化各專業領域和跨專業、跨領域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加大支持力度,助力科技人才規模化成長。

  下一步,我們將緊緊圍繞國家重大需求,加強重大問題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力爭産出一批高水平、管用、實用成果,為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和長江治理與保護提供更加堅實的科技支撐。(李徵崢)

盧金友:科技創新支撐流域綜合治理 智慧之音奏響長江守護之歌-新華網
近日,新華網邀請長江科學院院長、黨委書記盧金友做客新華訪談,圍繞長江大保護主題進行分享交流。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6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