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新華全媒+|VR體驗、3D文物展示、機器人演奏……科技之鑰解鎖文旅博覽新體驗

2023年04月22日 17:56:52 | 來源:新華網

  VR技術營造沉浸式觀展體驗,高清“魔屏”3D展示文物、機器人用揚琴奏起湖北民歌“龍船調”……21日,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館內,高科技元素與文化旅遊碰撞出別樣火花,為文旅博覽帶來新體驗。

  走進展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大美中國館”。碩大的曲面屏倣佛一幅流動的畫卷,動態展示著各地的山川風景和傳統文化。頭頂,曲面環屏及大大小小的星球模型形成一幅浩瀚的宇宙圖景。

  遊客在“大美中國館”內拍照。新華社記者龔聯康 攝

  “這個裝置叫‘天問’,我們希望通過聲、光、影像、實體裝飾物等的配合,為觀眾打造入畫式的觀展感受。”講解員介紹道。

  借助科技手段實現“沉浸式觀展”是此次博覽會的一大亮點。在陜西館,遊客可以騎上單車,通過面前的螢幕自由穿梭于各個景點;在湖南館,遊客可以戴上VR眼鏡,欣賞張家界美景……

  “這次展會讓我們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夠飽覽各地不同的景色,我感覺來得很值。”來自河南的遊客田先生説。

  走進江蘇館,許多遊客聚集在幾塊“魔屏”前,螢幕上展示著不同的3D文物模型。觀眾只需兩指輕觸,便能從各種角度近距離觀察這些稀世珍寶。看中心儀的,還能用手機掃描螢幕上的二維碼,一鍵“收藏”這些文物,以便之後在手機上繼續欣賞。

  江蘇館內,工作人員在介紹三維文物展示螢幕使用方法。新華社記者龔聯康 攝

  “這個螢幕叫‘顯真閣’。作為全新升級的多人交互三維文物展示大屏,可廣泛應用于文博領域,為文物的研究、修復、還原、展示和保護提供新的手段。”工作人員孫煒迪説,希望借助新技術,打造“可體驗、可參與、可釋讀”的觀展體驗,用數字化技術讓歷史更有溫度。

  科技讓古老的文化穿越時空,與我們對話,傳統文化也在與科技的碰撞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在湖北館,機器人拿起琴竹,奏響揚琴,用先進的科技帶來古老而優美的曲調。

  湖北館內,機器人在用揚琴演奏傳統樂曲。新華社記者龔聯康 攝

  “這是我們研發的第二代音樂機器人,它的名字叫‘海百合’,具有智能識譜、智能作曲和智能演奏三大主要功能,可以用于科普教育、樂器檢測、音樂教育、藝術表演等多種場景。”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音樂科技團隊負責人周莉表示,希望能夠通過人工智慧技術,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音樂。

  而在展館中的“音樂驛站”,幾十臺小型機器人正在上演一場動感國潮舞臺秀。在荊楚特色音樂的伴奏中,機器人們跟著節奏靈活舞動。

  “樂森機器人搭載自定義編程功能,可以基于編程帶來不同的音樂舞蹈,經常運用于節慶活動表演等。”樂森機器人展位負責人蔡澤鋒説,希望可以通過科技手段對傳統文化進行豐富的藝術再造,使其以消費者喜愛的形式走入公眾的視線,助力文旅復蘇。

  科技不僅打造出了更加豐富的文旅項目,也為提升旅遊管理能力做出了重要貢獻。走進中國電信展館,螢幕上實時顯示著張家界景區的各項數據,入園人數、歷史峰值、酒店入住情況等一目了然。

  “這是我們開發的全域旅遊平臺,借助雲存儲、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可以為景區提供資源分析、行業監管、指揮調度、分析決策等服務。”展位負責人楊朝介紹,目前,該平臺已為百余家5A級景區提供服務。

  從新形式到新體驗,從“臺前”到“幕後”,在這場文旅交融的盛會上,文旅的“科技之門”正在緩緩打開。(記者徐鵬航、龔聯康)

新華全媒+|VR體驗、3D文物展示、機器人演奏……科技之鑰解鎖文旅博覽新體驗-新華網
21日,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遊博覽會正式面向公眾開放。館內,高科技元素與文化旅遊碰撞出別樣火花,為文旅博覽帶來新體驗。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311295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