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鄉村振興|沙畈村荒地“復活”記

2023年04月20日 08:19:21 | 來源:新華社

  谷雨將至,武漢市新洲區沙畈村平整的農田上,拖拉機、旋耕機正繁忙作業。村黨支部書記段文佑邊察看進度,邊盤算著農田的播種情況,“高粱剛播種完,瓜蔞地已經開始搭棚,水稻苗正準備下田。今年的農時耽誤不了!”

  沙畈村離武漢市中心城區50多公里。很難想像,這座阡陌交通、農田成塊的村莊,幾年前還是道路阻塞、塵土飛揚、人去屋空的模樣。

  沙畈村地處長江主要支流舉水河的堤壩下方,過去常年受洪澇威脅。全村一千多人,每人平均耕地面積不足一畝。“地少人多,巴掌大的田一年下來也掙不到多少錢。一到雨季,農田還容易被淹。”段文佑説,近四成的田地常年拋荒,令人痛心。

  2020年,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道包括沙畈村、施廟村、曾寨村、涂河村等在內的村莊開始籌備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沙畈村成為三店街道開展相關工作的重點地區。

  瓜蔞地上,村民們正在搭建棚架。(新華社發 葉東輝 攝)

  三店街道農業服務中心負責人黃慧軍介紹,村民長期不種田,不少土地畸零分散,雜樹雜草叢生。地勢低洼易受澇,又給排灌工程建設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村裏許多人早就不以農業為生,參與意願不強。

  轉變源于一次偶然的牽線。2020年初,經友人介紹,貴州一家酒水銷售公司找到段文佑,想利用當地平坦肥沃的土壤種植高粱,可給予一筆可觀的土地流轉費。然而,公司負責人在村裏考察後,發現當地農田利用率不高,農機施展不開,便擱置了合作事宜。

  事後,沙畈村村幹部召開了一次會議,將事情經過一一告訴村民。段文佑在會上呼吁:“市裏、區裏現在都有項目資金扶持,建設高標準農田,能幫我們修路通渠,還能讓大家一起增收。”

  村民代表們建言獻策,幹部帶頭緊盯工期。一係列建設項目陸續實施,截至2021年底,沙畈村共修建通灣水泥路1500余米,清障除草500余畝,新修兩座泵站和600多米輸送管道,主幹道溝渠改造與防蟲燈安裝等同步實施。沙畈村如期完成12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

  春耕時節,41歲的沙畈村村醫胡泊走在隨訪村民的路途上,格外輕松。嶄新的水泥路替代了泥巴路,不再有雜草擋住視線,目之所及,村民們或在田間勞作,或在家門口歇息。“村子更幹凈了,交通更方便,忙春耕的人變多了,村裏和以前大不一樣。”擔任村醫已近20年的胡泊由衷地説。

  眺望沙畈村,土地平整,道路交錯有序。(新華社發 葉東輝 攝)

  變化不止發生在村容村貌。2022年,曾考察過沙畈村的公司重啟合作,承包改造後的1200畝農田,一次性支付60萬元土地流轉費,其中八成歸村民所有,當年産出高粱約80萬斤。

  今年,段文佑又將田地根據地況分為瓜蔞、水稻、高粱三片種植區,引入三家企業發展規模化種植。“瓜蔞地的流轉費每畝比高粱地高出200元,勞務需求更多,我們村今年已經有50多位村民加入到春耕的隊伍裏了。”段文佑説。

  日頭西落,瓜蔞地上,66歲的村民段從發搭完手頭的棚架後,再次清點農戶人數,準備帶著大家結束一天的耕作。按照約定,在場的農戶們每月可獲得2000多元工資。遠處的炊煙已經升起,飯菜飄香,沙畈村的變化將會越來越大。(記者鄧楠)

鄉村振興|沙畈村荒地“復活”記-新華網
截至2021年底,沙畈村共修建通灣水泥路1500余米,清障除草500余畝,新修兩座泵站和600多米輸送管道,主幹道溝渠改造與防蟲燈安裝等同步實施。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540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