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數字化研判——來自造橋工地的“數智”見聞

2023年04月16日 09:44:10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武漢4月15日電(記者徐海波 潘志偉)近日,107國道武漢市東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項目智慧梁場,生産熱火朝天,井然有序。作為湖北省首個全裝配式智慧預制構件場,梁場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將生産管理數據匯聚,實現箱梁生産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數字化研判,建造作業全過程記錄。

  生産過程全記錄 每個環節可追溯

  公路建設,梁場先行。大型高架橋道路施工中,一般都會在附近建設梁場,預制箱梁、墩柱等構件,再運輸到現場,拼合組裝成一座橋梁。

  在107國道武漢市東西湖段快速化改造提升工程項目智慧梁場,一套看不見的智能係統24小時不間斷工作,將現場每一道工序“雲記錄”到項目的“智慧大腦”。

  在鋼筋綁扎區,幾名工人正在作業。他們身後的廠房頂部裝有一排AI攝像頭,像一雙雙大眼睛,緊盯每一個細節。“這套AI工序識別係統能夠精準記錄工人的每一步操作。”中建三局智慧梁場項目經理何雷軍介紹。

  工作人員在AI工序識別係統後臺查看生産流程環節。 受訪者供圖

  有了AI技術,再通過5G網絡傳輸,可以實時將生産情況推送至監理人員手機。“如果發現進度滯後或違規操作問題,就會報警提示。”何雷軍説。

  何雷軍告訴記者,每榀箱梁都可查閱到其每一道工序,包括生産時間、責任人及産品質檢情況等。“後期一旦發現高架橋中的某榀箱梁出現品質問題,都能精確追溯到相關人員的具體操作細節,研判事故原因和責任主體。”何雷軍説。

  作業“因梁而異” 張拉“恰到好處”

  在箱梁預制生産中,預應力張拉工序的施工品質直接決定著後期橋梁的抗彎性和耐久性。

  梁場生産品質負責人陳文路説,傳統的張拉施工,靠施工人員憑經驗手動操作。工地布設5G工業互聯網後,這個重要任務被交給智能張拉係統。

  進行張拉作業前,係統會根據每根箱梁內部結構和生産數據,測算出不一樣的張拉度數據。通過數據比對分析,還可以及時預警“拉得不夠”和“拉得過度”的問題,實現作業過程動態調整。“就像有一雙看不見的機械手在幫我們精準發力。”陳文路自豪地説。

  高頻振搗精準擠出氣泡 沙石水泥鋼筋“完美合體”

  箱梁生産車間裏,52個高頻振搗器發出“轟隆隆”的鳴響。“箱梁內有氣泡或者沙石水泥結塊,都會直接影響箱梁的品質。”梁場副總工程師劉卓説,“在高頻振搗下,混凝土漿的氣泡可以迅速排出,水泥、沙石和鋼筋框也能快速‘合體’。”

  52個高頻振搗器通過網絡連接到平板電腦,工人通過APP可實時控制其精準工作。僅需40分鐘,一塊高密實性、高光潔度的箱梁就從生産線送進養護窯,進入下一道工序。劉卓介紹,高頻振搗器的智能工作節約了大量安裝輔助時間,還節省了75%的人力。

  內置有感測器的高頻振搗器實時向係統傳輸振搗數據。新華社記者 潘志偉 攝

  智能化、數字化、物聯網化……在建築施工領域,5G、AI等科技創新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在何雷軍和工友們看來,有了這些信息化技術加持,他們的生産更高效也更規范。

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數字化研判——來自造橋工地的“數智”見聞-新華網
作為湖北省首個全裝配式智慧預制構件場,梁場利用5G、物聯網等技術將生産管理數據匯聚,實現箱梁生産全周期智能化管理,全要素數字化研判,建造作業全過程記錄。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952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