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中國式現代化之農業新圖景——生豬“上樓”

2023年03月07日 17:57:30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3月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生豬“上樓”》的報道。

  米白色的外墻、寬大的玻璃窗、方方正正的造型……在湖北省鄂州市碧石渡鎮,一棟26層的高樓在當地低矮的農村房屋中格外醒目。或許你會以為這是一處“下鄉”的商品房樓盤,但是,這裏的住戶可不尋常——豬。

  2棟26層養豬大樓(2022年10月28日)。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不同于傳統養殖場的養豬模式,在這棟高樓裏,“二師兄”們坐電梯上樓、住樓房“宿舍”、享智能投喂。現代化養豬新模式吸引了各界關注和熱議。

  2022年12月28日,第一批生豬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依次通過專用電梯、出豬通道到達出豬站。(受訪者供圖)

  “高”的不只是樓層,還有數智化程度

  2022年12月28日上午,這棟26層的大樓裏,平均重量300余斤的138頭生豬乘坐專用電梯到達負一層,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走向出豬通道……這是自當年9月底投産後,這棟養豬大樓首批出欄上市的商品豬。

  樓房裏是怎樣養豬的?記者經過多道消毒工序後,進到這座養豬樓內一探究竟。

  走進大樓,記者看到人、豬、物、料等均有專用通道,環境整潔幹凈。來到這裏,就像是走入一座現代化工廠。一樓中央控制室內,大大小小的螢幕上實時顯示著每層樓的供水供電、溫度濕度、飼料投喂等資訊。

  養殖項目負責人、湖北中新開維現代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林説,“樓房養豬”採用封閉式管理,每層樓其實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避免人員、物資、豬在各層間交叉流動,人員進場前要經過嚴格的消毒工序,從而有效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生豬進樓和出樓,都要通過這裏。”在負一層,金林指著眼前的大電梯告訴記者,這種最大載重達10噸的專用電梯在樓內一共有6部。在卸豬區下車後,生豬通過地下通道進入大樓負一層。數百頭豬可同時坐電梯上樓,到達相應樓層後,再由飼養員引導分別“入住”自己的“宿舍”。

  記者在3層的“豬舍”看到,這裏與傳統養豬“臟亂臭”的環境不同,並無明顯異味,隨處可見定位欄、智能環控、精準飼喂等設備。3層至26層,每層樓約1.4萬平方米的空間,還設有配懷舍、産房,以及保育、育肥區。

  “豬吃多少飼料、喝多少水,室內溫度濕度,都看得到,便于實時了解它們的飲食、健康狀態。”金林説,大數據係統能對各樓層中的生豬飼養水準和健康狀況進行記錄並分析,及時根據豬的生長階段對飼料等進行調整優化。各樓層的溫度濕度控制、喂料喂水等環節都實現了自動化,通過精準控制,提供更優的生長環境。

  養豬“上樓”,並非新鮮事物

  實際上,豬早就“住”上樓房了。

  報道顯示,早在2000年以前,福建晉江五裏工業園區,就有農牧公司蓋了3棟5層樓的豬舍。近些年,試水樓房養豬項目的企業並不少見。廣東、山東、河北、河南、浙江等地都出現了樓房養豬項目。

  在湖北省養豬行業協會會長潘向陽看來,這一輪高樓養豬熱,主要是受資本驅動。在上一輪豬上行周期背景下,一些企業掙得盆滿缽滿,形成資本洼地效應,牧原股份、新希望等頭部豬企均已布局樓房養豬,甚至許多房企、互聯網企業都進入生豬養殖行業。

  這些養豬大樓共同的特點是“高産量”。金林介紹,這棟26層的養豬大樓最大存欄量約30萬頭生豬,滿産後年出欄量可達60萬頭。如此大的規模,需要多少人來養呢?金林告訴記者,養豬大樓全面投入使用後,每一層的工作人員只需要10—12人,就能管理萬余頭豬的吃喝拉撒睡,相比傳統的養殖場,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節省了人工成本。

  “高樓養豬能夠節約用地。”長期關注生豬養殖行業的華中農業大學研究員陳順友也認為,在高度集中的基礎上,便于實現機械化、智能化養殖,同時降低用工成本。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推進畜禽規模化養殖場和水産養殖池塘改造升級”。2019年底,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關于設施農業用地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提出,“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築”。

  潘向陽説,這一模式對農業養殖用地和安全性提出了挑戰,對現代化農牧企業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便捷高效運營樓房養豬也帶來很多技術上的創新和突破。

  記者了解到,為保障室內衛生,鄂州這棟26層養豬大樓每層的地面都有一定角度的傾斜,便于頂部的自動噴淋係統和地上的清洗管道出水後,水能夠順著地面匯入污水排放係統,最終進入污水處理中心。

  要想養豬,拿到用地指標、過環評是必過的兩關,但這兩關並不容易過。金林説,樓房養豬在能夠節約大量用地的同時,配套的環保設施與樓房同步審批、同步建設和同步運營,同等規模下,養豬變得更省地、環保配套更便捷,有效解決傳統生豬養殖痛點。

  養豬“上樓”,絕非趕豬上樓

  從平房搬進樓房,高樓養豬絕非趕豬上樓這麼簡單。高層養豬是一係列創新的整合,環保創新、管理創新、科技創新……一係列創新的背後是用工業化的思維做現代化農業,不失為養殖行業向集群化、精細化和綠色化發展的創新舉措。

  但高樓養豬能走多遠,還有待市場檢驗。

  高企的成本首先是高樓養豬必須邁過的“第一道坎”。養豬看似門檻低,一旦集中養殖,特別是建設高層建築打造現代化養殖車間,則需要前期投入大量的資金。金林介紹,同樣的養豬大樓該公司規劃了兩棟,設計年出欄生豬量120萬頭,總投資40億元。

  業內人士透露,養豬大樓的平均成本要比傳統平層豬場高出30%左右。有報道顯示,某公司目前已投産運營的樓房養豬平均單頭投資成本約2500元。

  除了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社會公眾對高樓養豬的疫病防控、衛生狀況和産出的豬肉品質也有擔憂,且不乏質疑之聲。

  根據公開資訊,多數養豬高樓採用“水泥+金屬”的毛坯房結構,豬在樓層內可以自由竄動。有專家也指出,高樓養豬如何在高密度養殖的情況下把控好生物安全防線,是時刻需要警惕的風險點。

  對此,金林介紹,為避免將細菌、病毒帶入養豬車間,對養豬大樓進行封閉式的分區管理,豬舍裏設有智能化消毒係統,員工實行每兩周休假離園區一次,再次進入前需要3次洗澡消毒,通過幹烘消毒等程式後進入養豬大廈,吃飯則由園區食堂單獨供應。

  生豬“上樓”後,豬肉品質會不會“打折扣”?潘向陽表示,與散養豬的風味、口感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性,但不用擔心品質。並且,養殖企業還可以通過光照、通風等智能調控係統來改善生豬養殖環境。

  據市場機構分析,目前,規模化養豬約佔生豬養殖量的20%—30%,在政策和市場的雙重刺激下,以高樓養豬為代表的規模化養殖或將成為未來的“風口”。

  不過,風口之下,豬能不能飛起來?潘向陽等業內人士認為,要保持高樓養殖模式的可持續性,首先得選好養殖品種,多産仔、多育成,做好污水處理等環境控制工作,把握好豬健康這一關鍵;在運營管理上,也要優化管理,保障高效運作的同時,確保生産安全,提高效率和盈利能力。高樓規模化養豬場前期建設成本投入大,更需有效應對豬周期,未雨綢繆。

  陳順友指出,從專業的角度,高樓養豬的工藝有待進一步規范,建議制定行業標準,通過標準來引導科學建設、規范管理。

中國式現代化之農業新圖景——生豬“上樓”-新華網
早在2000年以前,福建晉江五裏工業園區,就有農牧公司蓋了3棟5層樓的豬舍。近些年,試水樓房養豬項目的企業並不少見。全國多地都出現了樓房養豬項目。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941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