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以謙遜之姿 釋放文化力量——對話湖北省博物館新館總設計師

2022年05月18日 15:11:22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5月18日電(劉桔)新與舊交融、光與影重合、古與今碰撞……在武漢東湖之畔,經過改擴建後的湖北省博物館靜靜矗立。

  去年底,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簡稱“新館”)建成開放,文物保護展陳能力大幅提升。博物館擴建創意從何而來?體現怎樣的設計理念?為此,新華網採訪了中信建築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湖北省博物館新館總設計師陸曉明,聽他講述背後的故事。

  圖為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中信設計供圖 新華網發

  以謙遜的態度與老館對話

  湖畔藏楚韻,文物串古今。

  湖北省博物館,展示荊楚文明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窗口,輝映著武漢這座現代化城市的文化底蘊。

  2016年,為更好地滿足博物館的功能需求,湖北啟動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新館),項目在原址上進行。

  陸曉明説:“更新項目就好比是‘成衣改制’,困難與衝突接踵而來。”

  如何處理新老館之間的關係,是橫亙在設計團隊面前的第一個難題。陸曉明説,作為擴建工程,項目既要充分尊重老館的主導地位,又要在老館的基礎上進行創新。

  擴建工程還對建築面積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據介紹,老館在5.6萬平方米的用地上建設了4.6萬平方米的建築體量,而新館要在剩余2.8萬平方米的用地上完成6.8萬平方米的建築內容,設計難度可想而知。

  基于大量的調研工作和數據分析,最終,設計師從湖北省博物館楚文化展廳的青銅器——“楚屈子赤角銅簠”,尋到了靈感。

  簠,古人盛放黍、稷、稻、粱的器皿;呈長方形,口外侈、腹下收,下有四矩形短足;上有蓋,蓋與器形狀相同,上下對稱,合成一體。

  “老館屋頂呈現梯形的形態,新館與之相對,採用倒梯形的幾何形體,兩者正好與簠的形態吻合,二者上下呼應、相得益彰。”陸曉明説,這樣的造型設計佔地面積較少,建築上部外挑,利于增加建築面積。

  以謙遜的態度與老館對話,是建築造型的一個落腳點。設計充分利用新舊場地之間的高差,將新館建築高度嚴格控制在老館檐口之下,整個建築體量與老館相協調,營造出和諧統一、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圍。

  “建築更新面臨的制約因素很多,但我們首先要做到尊重歷史文脈、尊重城市肌理,這樣才能在處理項目復雜的設計矛盾時,尋到完美的解答。”陸曉明説。

  鳥瞰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中信設計供圖 新華網發

  用融合的理念做出有意思的設計

  大廳中央沒有常見的立柱、中庭不是設計在建築物的中間、兩根“枝繁葉茂的樹幹”由二層直抵屋頂……走進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你會發現許多標新立異的有趣設計。

  這些設計的背後,是設計團隊頗費心思的考量。

  陸曉明説,建築工程設計是一個係統工程,其中不僅僅包括建築設計,還包括結構設計、暖通空調設計、給水排水設計、電氣專業設計等,只有各個專業相互配合,才能做出優秀的設計。

  他舉例:為了在文展大樓內打造通透的展覽空間,設計團隊在橫、縱雙向“擴容”。橫向上,摒棄傳統的立柱遍布結構,較多採用大跨度混凝土結構;縱向上,採用倣生立柱,一鍵式串起樓層與屋頂。

  “兩根倣生柱由二層直抵屋頂,宛如向上生長的樹幹,柱體頂部,分布6條‘枝幹’,‘枝幹’末梢彼此交錯相連,光影變幻中,陽光被切割成‘葉片’灑在地面。”陸曉明説,這樣的倣生柱設計,不僅滿足了功能需要,也達到了景觀裝飾效果,實現了建築設計與結構專業設計的協調統一。

  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建設中,“融合”的設計理念,讓建築與景觀實現了相融相生:

  在文展大樓上部,突出的玻璃體被設計成全玻璃幕墻,消減巨大建築體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讓建築物似乎“消失在東湖之畔”;

  在中庭臨湖一側,全玻璃幕墻的使用,不僅保證室內採光,同時將東湖景觀化為館內裝飾,讓墻外蔥郁的綠樹、東湖邊的風景盡入眼底。

  “博物館更新的過程,是一項藝術與技術並重的再創作活動,需要對資源進行優化、整合與重組。”陸曉明説,當把建築工程設計當成一個有機整體,就可以做出非常有意思的設計。

  圖為湖北省博物館新館中庭空間。中信設計供圖 新華網發

  用現代的手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

  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建築外墻上,傳統饕餮紋與夔紋等紋樣的浮雕格外醒目。

  陸曉明説:“設計團隊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既展現了建築的文化屬性,也是對文化的活化利用。”

  據了解,在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中,為了讓靜態的歷史和文化動起來、活起來,設計團隊引入了“智能博物館”的理念。

  在新館,3D建模讓參觀者在欣賞“元青花四愛圖梅瓶”時,可以利用掃描器將文物轉化為數字資訊,然後在終端設備上立體還原實物;

  AR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將“越王勾踐劍”通過儀器倣真,讓人們看到虛擬的典故,利用影像、聲色等傳達文物最真實的意義;

  VR虛擬現實技術讓參觀者可以沉浸式觀賞曾侯乙編鐘曲目,了解曾侯乙編鐘的歷史文化,感知文物賦予的歷史記憶……

  博物館“登雲入網”,並非只在前端和展廳。陸曉明介紹,新館還搭建了藏品數據庫、多媒體數據庫、展覽資源數據庫等數據資源平臺,開發了博物館辦公自動化係統、人力資源管理子係統,實現管理流程信息化、數字資源交互共用。

  “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不僅依賴科技手段,需要‘腦洞大開’的創意,更需要深刻理解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內涵。”陸曉明説,打造現代化的文化參觀場所,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是中信設計團隊不懈努力的方向。

以謙遜之姿 釋放文化力量——對話湖北省博物館新館總設計師-新華網
去年底,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建成開放。博物館擴建創意從何而來?體現怎樣的設計理念?新華網對話湖北省博物館新館總設計師。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866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