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10年幫助超過百個被污染河湖重現水清岸綠——這個團隊專注“水文章”貢獻“水動力”

2022年03月22日 14:44:39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3月22日電(記者侯文坤)污水處理廠尾水能“養”出濕地公園,站在街面上就可巡檢地下管道……在主題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的2022年“世界水日”到來之際,優化水生態、節約水資源、智慧水治理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水資源總量佔世界水資源總量的7%,居第6位,但每人平均佔有量僅為世界每人平均水量的25%。讓人欣喜的是,“十三五”期間,全國萬元國內生産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下降28.0%、39.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565。全國在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支撐了國民經濟約6%的增長。

  用水效率明顯提高,得益于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發展品質的提高,也有賴于一批批專業力量的潛心耕耘。在湖北武漢,就有一個專注于“水文章”的團隊——中信工程設計建設有限公司下屬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南市政院”),他們正努力把一個個污水處理廠變成“濕地公園”,用數字化賦能水資源管理,助力數百河湖重現水清岸綠。

  水節約:“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

  春暖花開,萬物復蘇,剛落成的無錫西太湖濕地公園內,蘆葦輕蕩,清澈水面下,魚兒遊弋,水草翠綠。

  這是無錫市新晉網紅打卡景點,它的另一個身份其實是無錫首座污水廠尾水生態濕地。“在這裏,濕地是純‘人工’打造,除了地表雨水外,濕地的水都來自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的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水資源的迴圈再利用。”中南市政院無錫分院副院長劉遙介紹。

  作為無錫市再生水利用和處理代表項目,佔地5.4萬平方米的無錫西太湖濕地公園,每天要“吞納”近2萬噸污水處理廠的達標尾水。劉遙告訴記者,尾水經濕地各類水生植物及濾料凈化後,水質進一步提升,成為河道水網生態補水重要來源,並用于景觀綠化,修復當地生態係統。

  圖為無錫西太湖濕地公園一角 新華網發

  作為國內率先開展工業廢水和城市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及工程設計的專業團隊,中南市政院在華東、華中、西南等地設計實施了一批再生水利用工程,推動水資源集約安全利用。

  走近雲南省玉溪市研和工業園區,就會發現這個節能生態園區的與眾不同。園區隱藏的水管與泵閥設備,將幾公里開外的玉溪市第一污水廠一級A達標尾水,源源不斷地輸送至這裏的玉鋼、太標太陽能等企業,滿足園區的工業生産用水需求。

  “這一套污水再生利用係統,每天能夠向工業園區供水2萬噸。污水迴圈利用程度高了,供水廠的生産供應就可相應減少,所以,再生水資源的利用,同時也是一個節能減碳的課題。”中南市政院副總工程師萬年紅介紹。

  除了給污水“開源”,團隊還為供水“節流”。公開報道顯示,2019年,全國城市、縣城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水量近百億噸,相當于漏了700個西湖的蓄水量。“部分城鎮地區的管網漏損率超過20%,換句話説,假使一個城市的供水能力是100萬噸,那有20萬噸水因輸水管道損壞、滲漏而流失了,非常可惜。”萬年紅説,管網漏水的管控已迫在眉睫。

  “這是一項係統工程,也將是未來各城市節水工作的重要內容。”中信工程黨委副書記、總經理楊書平説,2016年該院就已開展供水管網漏失率、排水管道入滲率非工程式控制制技術研究。國內將迎來一批公共供水管網漏損控制試點城市建設,該院正為部分城市編制實施方案,包括採用管道檢測、探測技術,DMA分區計量漏損控制技術等辦法,進行管道更新與修復、管網升級與重置等。

  水生態:聚力修復呵護綠水長流

  清晨,汕頭市潮陽區銅盂鎮,不少村民正蹲在河邊,悠閒地用河水清洗衣物。如今河邊,不見黑臭,只覺鳥語花香,讓村民很是開心,“很期待夏天大家下河玩水的景象。”

  流經銅盂鎮的是練江的支流,四年前還是一條人人避而遠之的“墨水河”,最嚴重的時候,離河幾十米都能聞到味道,兩岸居民不敢開窗戶。汕頭市練江綜合整治項目在2018年啟動,中南市政院參與其中。幾年過去,原來當地人不願靠近的黑臭水體,現在已變成了可供市民休閒的一道景觀。

  “央地共護一江清水,各方共建生態文明。近年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各地各部門不斷加大對江河湖泊的治理,作為央企,積極參與水環境治理,為綠色發展築牢水生態安全屏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中信工程黨委書記、董事長金志宏向記者介紹。廈門筼筜湖、武漢東湖、武漢南湖、合肥巢湖,深圳觀瀾河、湖北香溪河、珠海前山河……在全國多個湖泊的綜合治理中,總能看到中南市政院的身影。

  從修復黑臭水體,到改善湖水富營養化,再到控制地表徑流污染,這個團隊為國內眾多名湖大川的水生態修復提供解決方案,尤其是創造性研發的極限脫氮除磷關鍵整合技術,通過精準控制投藥,採用強化生物反應技術,將污水中的硝酸鹽氮轉化成無害的氮氣逸散到空氣中,正助力被污染的河湖重現碧水泱泱的景象。

  南湖是武漢市第三大城中湖,曾“碧波蕩漾、漁舟唱晚”,20世紀90年代起水質急劇惡化,湖岸沿線,樓越建越密,水卻越來越臭。中南市政院相關專家介紹,南湖在地理上就像一個“大盆子”,湖汊相對封閉,無活水入湖,治理難度較大。

  作為南湖水環境提升工程設計方,中南市政院“量體裁衣”,為南湖量身定制了初期雨水收集及處理工程、市政污水管道配套工程、生態修復、智能化係統工程等提升措施,明確治理方向。去年,南湖水環境提升工程建設完工,如今的南湖畔,整體水體無異味,又見水鳥棲息遊憩。

  水智慧:“數字賦能”優化水務管理

  每天早晨,武漢市江夏污水處理廠廠長劉賽醒來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中信智慧水務”App,進到出水水質水量界面,觀察江夏污水廠的設備運作狀態和工藝運作參數是否異常。

  圖為武漢江夏污水處理廠廠區 新華網發

  通過智慧水務平臺,劉賽如有“千裏眼”,身處污水處理廠之外,也能隨時掌握廠內運作情況。“告別了傳統污水處理廠必須到現場觀察儀表的人工作業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故障處理的反應速度,以及運作精準控制節能等綜合管理效率。”劉賽工作的變化還不止于此。

  巡檢地下管道是劉賽另一個重要的工作內容。“錯綜復雜的城市管線網絡深埋于地下,管線出現問題後不易被及時發現和解決。”劉賽説,如今,得益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自己站在街面便能透視地下的管線。只見他拿出手機,用“中信智慧水務”App上的“AR找管”功能對準路面掃一掃,地表之下的輸水管道便三維立體地呈現在眼前,直觀展示管網空間位置資訊,精準匹配真實管線的位置,有效防止挖錯、挖爆現象。

  “不僅如此,還能實時查閱管網材質、埋深、管齡、類型、流量壓力等數據資訊,實現管網的數字化管理,並能極大緩解官網年久難修等問題。”劉賽告訴記者,眼前“聰明”的管網連接著大量的感測器,一旦出現泄露、堵塞等異常情況,就會第一時間報警提示,形成快速反應體係。

  圖為“AR找管”功能演示 新華網發

  劉賽工作變化是中南市政院給城市水處理提供的信息化綜合管理解決方案的一個縮影。

  在防洪排澇智慧化管理中,通過搜集區域內排水管網、提升泵站、調蓄池、污水處理廠、河道(湖泊)相關資料,結合區域降雨特徵、地表徑流污染特徵及統計分析數據,建立數字模型模擬排水閘門調度開啟與溢流污染控制情況,實現廠站網湖最優能力匹配一體化調度,改善城市內澇問題;在污水處理廠智慧化管理中,建立“前饋+模型+反饋”的多因子智慧曝氣、智慧加藥控制方式,對各類預警及異常提供解決方案,大幅降低人工投入。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水利部辦公廳、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加強城市節水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國城市公共供水管網漏損率力爭控制在9%以內,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

  “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依舊任重而道遠。”萬年紅説。(完)(備注:照片由中南市政院提供)

10年幫助超過百個被污染河湖重現水清岸綠——這個團隊專注“水文章”貢獻“水動力”-新華網
在主題為“珍惜地下水,珍視隱藏的資源”的2022年“世界水日”到來之際,優化水生態、節約水資源、智慧水治理成為公眾關注焦點。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92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