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用痕跡揭露真相,刑警黃緒榮扎根崗位40年不言悔

2021年12月23日 11:31:43 |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12月23日電 題:用痕跡揭露真相,刑警黃緒榮扎根崗位40年不言悔

  連迅、李徵崢、徐飛

  讓“沉默”的痕跡“開口説話”還原案發現場。原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公安分局刑警黃緒榮扎根刑偵崗位40年,把風華歲月獻給了摯愛的刑事科學技術事業。

  40年來,黃緒榮勘查各類刑事案件現場近4000余起。通過痕跡檢驗,他直接揭露重特大犯罪案件185起,一般案件656起,現場發現提取犯罪痕跡物證案件近1990起,提取率達95%。其中在重特大案件中他發現提取犯罪物證達210起,對很多大案、要案、懸案、疑案的破獲發揮了重要作用。

黃緒榮工作照。新華網連迅攝

  黃緒榮出生于1961年,老家在武漢市江夏金口,從小有從軍從警的夢想。1979年,高考後的黃緒榮毅然報考了武漢市警校,如願踏上從警之路。在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分局,黃緒榮求索篤行、沉迷研究,從當初的刑事技術“菜鳥”,一步一步成為刑事技術領域的“專家”。

  “我辦過的案子都是我的寶貝。”在黃緒榮的電腦內,各類案件根據時間和類別清晰排列著,打開一個文件夾,就打開了他的話匣子。

  2005年的一個盛夏清晨,一位村民在去菜地的途中,在107國道附近的一條廢棄公路旁,發現了一具燒焦的屍體。村民嚇得連忙報警。黃緒榮等人很快就來到現場。經過勘察,屍體已被燒得面目全非,沒有辨認的價值,現場也沒有其他任何有價值的作案痕跡。

  黃緒榮和同事工作照(資料圖)。新華網發

  “當時一直無法確定死者身份,我挺焦慮,心有不甘。最後決定從屍體上找突破口。”那是一個傍晚,雲層漸厚,天暗了下來,黃緒榮帶領同事直奔殯儀館。一隊人忙活了一晚上,最後目光聚焦到了死者手指上。“當時我們發現屍體右手中指灼燒程度最輕,如果能在這裏有突破就是最後的希望了。”黃緒榮回憶。

  民警小心翼翼地處理,稍有不慎可能導致證據滅失。最終,找到了關鍵證據,一群人大喜,破案有望!黃緒榮一刻也不想耽誤,提取樣本後直奔實驗室,最終成功提取到了一枚有價值的指紋,此時已是第二天清晨。就是這枚被搶救回來的指紋,成為偵破案件的關鍵。

  黃緒榮和同事工作照(資料圖)。新華網發

  在黃緒榮專注刑事科學技術工作40年時間裏,一起起案件偵查、一個個現場勘察、一次次樣本檢驗,他不斷積累、思考、沉淀,不忽略任何一個細微痕跡,一件又一件的疑難案件得以峰回路轉,柳暗花明。“刑事技術是貫穿‘導偵、導破、導訴、導審’全過程。就算能快速鎖定兇手,依然還需要證據支撐,最終將罪者伏法,讓正義彰顯。”黃緒榮説。

  剛參警時,黃緒榮發現各地在刑事技術檔案管理方面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于是決定自己根據經驗總結探索一套規范出來。

  黃緒榮和同事工作照(資料圖)。新華網發

  從1999年開始,黃緒榮在武漢市率先建立“一案一檔”的刑事技術檔案,並設計了適合實際操作的現場勘查記錄登記本。近22年來,江夏刑偵技術隊共建立檔案2萬余份,所有案件現場勘查檔案資料無一遺失。如今,江夏區公安分局擁有獨立的刑事技術樓,配備民警11人,輔警9人,購置了DNA測序儀、CCD檢驗等先進設備。江夏區刑事科學技術室DNA實驗室被公安部授予一級刑事技術室資格。

  針對刑事技術民警年紀輕、實戰經驗少的實際問題,黃緒榮建立了學習制度,通過督促民警自學、組織集體學、實踐中學、自己“傳、幫、帶”。針對技術部門“一員統勘”的單一模式,他又積極探索多樣化的工作模式,建立和完善了分級分類勘查機制、偵查技術同勘機制、專兼職技術員制度、偵查民警輪崗輪訓制度。

  黃緒榮和同事工作照。新華網連迅攝

  現在,黃緒榮帶領的青年團隊都成為了技術崗上的頂梁柱。在黃緒榮的帶動下,江夏公安刑事技術部門多次被湖北省公安廳、武漢市公安局評為刑事技術工作先進單位,先後榮獲集體嘉獎、集體三等功各一次。這個部門先後有3人次榮立個人三等功、5人次受到市局嘉獎,2人被授予省、市兩級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黃緒榮個人也多次受到省、市公安部門表彰。

  扎根刑偵四十載,無悔漫漫從警路。日前,黃緒榮脫下警服,光榮退休。“我把這40年從警的經驗、資源、成果,毫無保留的傳給年輕人,也希望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無悔堅守,勇攀高峰。”黃緒榮説,雖然脫下了警服,但警藍依然穿在心上。“今後如果單位工作有需要,我會隨時回去聽候安排。”

用痕跡揭露真相,刑警黃緒榮扎根崗位40年不言悔-新華網
讓“沉默”的痕跡“開口説話”還原案發現場。原武漢市公安局江夏區公安分局刑警黃緒榮扎根刑偵崗位40年,把風華歲月獻給了摯愛的刑事科學技術事業。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8186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