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從“改進社”到“振興隊”,紅印章見證大別山鄉村百年巨變

2021年11月23日 14:58:52 | 來源:長江日報

  11月20日,在黃陂區青雲村文化活動中心,7位村民正在聽“土雞放養期的技術要點”。講課老師是武漢市農業科學院畜牧所動物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何斌。

  何斌正在講課。記者馮國棟 攝

  同一場景,穿越百年。1921年,進步青年唐際盛、吳光榮等人在這裏成立中共早期進步社團——“鄉村改進社”,通過辦農場、林場、畜牧場,興修水利,改進村貌。兩年後,黃陂首個中共黨小組成立。

  改進社舊址青雲庵。記者任勇翻拍自吳光浩烈士故居

  “‘鄉村改進社’在農村散播了馬列主義‘火種’,為我黨在農村成立黨組織奠定基礎。”武漢市委黨史研究室一級調研員宋健説。

  百年信物,情係鄉村。如今,一枚刻有“鄉村改進社”字樣的紅印章,陳列在黃陂區檔案館。

  現保存于黃陂檔案館的鄉村改進社印章。記者任勇 攝

  青雲村地處大別山南麓,有“三山二水五分田”之説。黨員何斌作為科技特派員對接青雲村時,“全村322戶,只有3戶養雞,每戶養了不到10只。”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村民擔心雞瘟不願養雞。村黨支部通過駐村幹部聯繫到專家,向村民發放成活率高的雞苗,手把手教養雞。現在,青雲村有22戶養雞,數量達15000只。

  青雲村村民方浩在投喂飼養的土雞。 記者任勇 攝

  “昨天有人來買200個雞蛋,只有82個,銷路好,不夠賣。”村民程敏養了300多只土雞,平均每月增收2000多元。她還種了2畝大棚蔬菜、3畝果園,明年就會有收成。

  青雲村村民程敏展示新收獲的土雞蛋。記者任勇 攝

  曾是重點貧困村的青雲村,四年前實現整村脫貧出列,村民和駐村幫扶幹部結下深厚感情。2019年4月,村民按下72個紅手印,寫信挽留住兩名工作期滿的扶貧幹部。

  今年9月,武漢市公安局駐村鄉村振興隊隊長張愛平接過“接力棒”。他想得最多的是讓村民更好對接市場,致富路“再寬一點”。

  武漢市公安局駐村鄉村振興隊隊長張愛平(左)和青雲村黨支部書記熊兵在火龍果果園查看火龍果生長情況。記者馮國棟 攝

  青雲村生活越來越紅火。目前,青雲村建了光伏發電項目,村集體每年增收10萬元。水泥路修到村民家門口,文化廣場、閱讀室、籃球架等活動設施也建起來了。

  眼下,張愛平和村支書熊兵正琢磨用好“紅色”資源,和周邊鄉村一同走上“紅色旅遊”致富路。一座佔地9畝的吳光榮烈士紀念館,已進入規劃設計階段。

  “紀念館建成後,紅印章就是鎮館之寶。‘鄉村改進社’見證了鄉村百年巨變。”熊兵説。(記者馮國棟 胡義華 龔劼)

從“改進社”到“振興隊”,紅印章見證大別山鄉村百年巨變-新華網
百年信物,情係鄉村。如今,一枚刻有“鄉村改進社”字樣的紅印章,陳列在黃陂區檔案館。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809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