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頻道>正文

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整合技術 武漢蔡甸蔬菜種植實現提質增效
2021-11-02 22:35:29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武漢11月2日電(連迅、方軍)蔡甸區是武漢市蔬菜種植大區。近年來,蔡甸區發力蔬菜種植結構調整,積極推廣蔬菜“三減三增”(減肥、減藥、減工,增産、增質、增收)健康栽培整合技術,蔬菜種植實現提質增效。

  深秋時節,蔬菜豐收,蔡甸區七溝河特色蔬菜基地裏一片繁忙。“我們承包流轉土地607畝,種植品種主要是白菜、生菜、上海青。每畝産量達到12000斤,産值達到16000元,可以種6茬。主要供應武商超市,白沙洲市場。”武漢市七溝河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金文説。

  武漢市七溝河農業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李金文介紹,前幾年由于沒有技術指導,蔬菜産量一直提不上去。“同樣施肥施水,種子都是一樣的,就是不長。”後來合作社請來專家,把土壤一檢測,原來缺乏兩種元素。于是專家就教合作社農民改良土壤,科學施肥。

  在專家的指導下,李金文建設了600多畝設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通過開展蔬菜新品種對比試驗,探索設施快生菜高效栽培模式,規模發展雞毛菜、生菜等一批新品種。“以前種常規的冬瓜、薯尖,既沒有産量又沒有經濟效益。後來通過專家指導,2019年開始種快生蔬菜。以前盲目種植,一茬畝産只有1600斤,通過專家指導後,産量達到2200斤,平均一年可以種6茬。”李金文説。

  對大多數種植戶來説,今年8、9月以來由于降水偏少,蔬菜種植易引發病蟲害的發生。但位于蔡甸區的湖北博茂有機農業有限公司核心技術示范基地的小番茄、瓠子等蔬菜卻長勢不錯。湖北博茂有機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火金説,2016年以前,公司種植模式粗放,適銷不對路,經濟效益不怎麼好。

  專家科學指導給博茂公司帶來轉機。張火金引進蜂柿小番茄、皺葉甘藍、西蘭苔等蔬菜新品種,再輔以水肥藥一體化、精準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等技術,通過核心示范基地輻射推廣蔬菜産業減施增效達500畝。“基地主要是有機蔬菜生産。500畝基地年産值在500萬元左右,産品主要供應武漢市商超和高端社區。”

  蔡甸區農業農村局局長許傳波介紹,如今蔡甸區蓮藕、西甜瓜、藜蒿、名特水産等特色農産品種養規模達45萬畝,年産量近百萬噸。通過調整結構、科學種養,蔡甸蔬菜種植的品質和規模實現良性迴圈。同時圍繞打造蓮藕、蔬菜、特種水産等精致農業八大産業鏈,蔡甸區已引進農業項目11個,簽約投資額26億元。目前蔡甸區農産品加工企業達115家,2020年實現農産品加工産值105億元,預計2021年達110億元。

相關新聞

關注新華網公眾號

下載新華網客戶端

分享至手機

調整種植結構推廣整合技術 武漢蔡甸蔬菜種植實現提質增效-新華網
近年來,蔡甸區發力蔬菜種植結構調整,積極推廣蔬菜“三減三增”,健康栽培整合技術,蔬菜種植實現提質增效。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21128023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