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裏,拼了70多年的劇團,決定再拼一把
本文來源: 新華網 2023-05-29 08:17:43 責任編輯: 王海霞 范作言 作者: 韓朝陽

直播間裏,拼了70多年的劇團,決定再拼一把

2023-05-29 08:17:43 來源: 新華網
摘要

  新華社鄭州5月28日電(記者 韓朝陽)早上8點半到劇團,歸置服裝、調試燈光,中午簡單休息,緊接著試播監聽、檢查設備、穿衣化粧,晚上7點半,直播開始,一等自己的唱詞結束,就立刻奔下臺,盯著螢幕兩小時。

  這是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原商丘市四平調劇團)直播小組成員忙碌的一天。

  不少時候,一天的忙碌至此還遠未結束。9點半下播後,直播小組還要開個復盤會,有時還要逐條回復網友的私信到深夜。

  最累時,有成員一個月瘦了14斤,但這個名叫“四平調”的稀有劇種,好不容易線上上打開局面,他們舍不得休息。

  在四平調跨越70多年的傳承變遷中,歷經滄桑的戲曲人,早已適應了與困難共處,也習慣了等待和孤獨。

 

  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演員正在直播。(受訪者供圖)

  疊被子、倒茶水、擺地攤:四平調戲曲人的夾縫求生

  四平調的“平”,取自“四平八穩”的“平”。

  然而這個命運多舛的戲種,誕生至今卻少有安寧,甚至多次走到生死存亡的邊緣。

  四平調最早由豫、魯、蘇、皖四省交界地帶的“花鼓”演變而成,吸收京劇、評劇、梆子等多個劇種元素,曲調聽起來四平八穩,內容貼近百姓生活。

  商丘市四平調劇團是四平調的重要傳承主體之一,1946年四平調首次登上商丘梁園舞臺,10年後,劇團看家演員鄒愛琴和王漢臣就憑借《陳三兩爬堂》在河南省首屆戲曲觀摩匯演的舞臺上一舉奪魁。

  戲迷們熱情高漲,劇團演員常常推著滿載戲服、道具的板車,一天趕幾十裏路去給鄉親們演出,由此還得來了“鐵腳劇團”的稱號。一時之間,四平調風靡山東、河南、安徽、江蘇等地。

  但時至20世紀80年代,傳統戲曲一度滑坡,四平調這個小劇種也陷入低谷,人才斷層,舞臺冷落,逐漸淡出演藝圈。無奈之下,劇團大樓就地改成“四季賓館”,舍不得離開的演員變成服務員,每日疊被鋪床、端茶送水。

  如此一停演,就是二十年。

  “再不唱起來,四平調不就完了嗎?”2002年,商丘四平調劇團旁的商城要舉行奠基儀式,想邀請豫劇團現場演出。當時32歲的副團長付梅軟磨硬泡,爭取到在奠基儀式上演出6場的機會。為此,她四處化緣湊夠排演費用,停演20年的劇團重新走上舞臺。

  演出期間,劇團把《啞女告狀》《小包公》《回龍傳》等四平調經典劇目搬上了舞臺。“一聽四平調劇目要演出,十裏八鄉的鄉親都趕來看。”付梅説,看到四平調仍有如此深厚的群眾基礎,演員們重燃傳承四平調的信心。

  信念無價,傳承不易。稀有劇種市場小、演出少、收入低,為了維持生計,不少演員下班後還要蹬三輪、擺地攤。盡管如此,此後3年,在老戲曲演員的支援下,劇團的新生力量一鼓作氣,各級賽事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在全國中青年演員戲曲大賽裏拿下金獎。2006年,“商丘四平調”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從“試水”到“事業”:全團上陣,一曲唱給八千人

  2010年之後,隨著各級政府在搶救稀有戲種上加大投入,商丘四平調劇團的年演出量總算穩定在200場左右。但“活下去”的歡喜還未持續多久,疫情襲來,演出停滯。

  無戲可演時,為了“讓每人每天多掙十塊錢”,團長付梅大膽做出決定:把舞臺搬到線上,在直播間裏拼一把。

  一開始,劇團先小范圍“試了試水”。

  素顏清唱加上聊天對話,幾位年輕演員選擇了最日常的方式和觀眾互動。“啟動之初,直播預期不敢太高,有人聽就行。”直播小組的張帥説,沒想到小眾戲曲得到的反響卻出乎意料地好,線上人數很快穩定到兩百多人。劇團看到了希望,全團老少齊上陣。

 

  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演員籌備直播。(受訪者供圖)

  對于習慣在戲臺上演出的劇團演員來説,在直播間裏表演是一種全新的考驗。

  每當演員表演到動情時,就容易一不小心走出鏡頭。在觀眾眼裏,就會出現“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尷尬場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演員每次直播前都會在舞臺正下方支起一塊螢幕,實時查看直播間裏的觀眾反饋和自身表現,找問題,補不足。

  不僅如此,舞美、燈光、布景這些傳統戲曲要素都需要和全新的演出方式磨合。每場直播結束後,演員們會自覺留下,對當晚的直播效果做一次全方位“體檢”——燈光到位沒有?布景好不好看?音效清不清晰?

  功夫不負有心人,幾個月時間,直播間的線上人數從兩百多人漲到了兩三千人。效果最好的一晚,眼看著線上人數攀升到八千人,臺上的“小包公”等演員強忍激動繼續表演,而鏡頭後的工作人員早已“跳”了起來。

  四平調終于再一次“走”出了商丘,唱到了更遠的地方。

  一顆菜、一個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堅持

  劇團老少的汗水和努力,在互聯網上傳播開後,收獲了意想不到的善意。

  最直觀的,是越來越多的演出邀請。在網上看到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的表演後,銀川的文化部門曾熱烈邀請全團去當地演出,在露天廣場上,劇團把原汁原味的四平調唱給了兩千多位西北觀眾。

  直播間裏涌現的專業反饋也激發劇團産生更多創意。不論是私信裏戲迷們的建議,還是戲曲網紅們提供的經驗,都讓劇團更好了解時下觀眾的喜好,也看到了線上舞臺的可能性。

 

  評論區裏,不少粉絲懷念劇團老演員,呼吁四平調持續傳承發展。

  “未來,直播可以不止是表演,而是一場有演有秀的‘綜藝’。” 張帥説,不僅有演員亮出看家功夫的基本功大比拼,演奏師們也能上臺給大家講解樂器知識,全方位展示四平調的藝術價值。

  如今舞臺大了,觀眾多了,就連當年被改造成賓館的劇團大樓也將恢復原貌,而新建的劇院也讓演員們有了更寬敞的地方,甚至可以規劃出一個專業直播間。

  老劇團迎來了新一輪的曙光。

  一個戲種的存亡,最關鍵的還是人。在歷經滄桑的商丘四平調劇團裏,有曾經“一人撐起一個劇種”的第一代“小包公”拜金榮,有為搶救曲譜而奔波一生的琴師馬望發,有在賓館疊了10多年被子才爭取到登臺機會的團長付梅,也有為了直播不舍晝夜的醜角張帥、“小包公”王樂丹……不讓四平調斷了線,是四代戲曲人的共同信念。

  “就像一顆菜,要有菜葉、菜幫、菜根、菜心,所有人緊緊環抱在一起,才能歷經風吹日曬,依然茁壯成長。”如今已是商丘市四平調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的付梅説,無論線上還是線下,培養新一代演員,吸引新一代觀眾,讓他們了解戲曲、學習戲曲、愛上戲曲,才能讓四平調傳下去、唱出彩、旺起來。

標簽:
相關新聞
01007024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65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