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文旅“鄭”出圈-新華網河南頻道
2024 10/01 06:52:01
來源:河南日報

新潮文旅“鄭”出圈

字體:

  來建業電影小鎮參加“落日狂歡派對”,在露天Livehouse中放飛身心;到鄭州銀基動物王國,身臨其境感受野生奇遇……今年夏天,鄭州文旅“熱”力十足,攜程發布的《2024暑期出游市場報告》顯示,鄭州上榜暑期全國十大周邊游目的地城市,入選最受“00後”歡迎的目的地城市,暑期入境游訂單同比增長42%。

  而回望2023年,鄭州文旅成績同樣驚艷,全市接待旅游人數1.5億人次,同比增長66%;旅游總收入1802億元,同比增長59.2%。

  從關鍵數據看,鄭州文旅出圈又出彩。近年來,鄭州市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錨定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文旅強市目標,奮力叫響“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吸引大批海內外游客在鄭州觸摸歷史、感受中原文化、感知中華文明。鄭州文旅文創産業能級持續提升,文旅文創融合發展起勢成勢,走出了一條以文化人、以文興業的新路子。

  賡續文脈 與3600歲的商都對個話

  星空之下,沐浴着晚風,在“城市考古體驗課堂”聽講座、做花燈,與3600歲的商都對個話,在古老城墻之上共享一輪明月……今年中秋假期,鄭州商都書院街考古工地,一場名為“今宵月‘鄭’圓”的文博活動圈粉無數。

  甲骨文中的“月”字怎麼書寫?大河村遺址的彩陶“月亮紋”蘊含哪些意味?“嵩門待月”的盛景寄託了怎樣的情思?線上線下,文化學者帶領市民穿越時空,品讀“月下”鄭州一個個鮮活的歷史典故。

  賡續歷史文脈,打造文化鄭州。坐擁8000年的裴李崗文化、5300年的黃帝文化、4000年的夏都文化、3600年的商都文化,鄭州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擁有世界遺産2處12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處89項、近萬處不可移動文物。多年來,鄭州聚焦“夏商首都、黃帝故里”主題科學闡釋、創新表達,奮力推動歷史文化資源“活起來”,加快打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聖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

  加快建設全景式文明展示體系。鄭州市堅定保護好、拓展好、展示好厚重文化資源,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考古中國等重大工程,推動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地標性工程建設,着力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展示體系,建成博物館114家、遺址生態文化公園55處,讓“收藏的文物、陳列的遺産”得到全面展示。高標準改造提升黃帝故里景區,拜祖大典成為最為莊重肅穆、最為成功的文化祭拜大典。高起點謀劃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項目,集中展示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徵。

  活化用好嵩山文化、黃河文化等,使其轉化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不竭動力。積極打造環嵩山文化旅游帶,統籌推進嵩山文化、伏羲文化、功夫文化、儒釋道文化和山水資源保護開發,打造世界級文化旅游集聚區。目前,鄭州已經擁有“天地之中建築群”世界文化遺産、“二十四節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嵩山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産3大世界級文化標識,建成2A級以上景區38家。

  加快推動黃河文化旅游帶建設,積極推動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系統梳理境內沿黃120公里的雙槐樹、虎牢關、楚河漢界、古滎漢代冶鐵遺址、南裹頭、黃河博覽館等自然和文化資源,打造中華文明溯源之旅、文化名人修學之旅等精品線路,讓更多中外游客能體味到鄭州歷史人文之盛,飽覽黃河自然風光之美。

  創意引流 沉浸式感受“詩和遠方”

  如意湖畔,燈光璀璨。踏樂而來的周公、羽衣仙姿的列子、母儀天下的嫘祖……身着古裝服飾的NPC演員,從中原厚重歷史中款款走來,帶領游客開啟沉浸式水上夜游體驗。

  今年8月,鄭州首個城市水上夜游項目——如意·龍湖城市水上夜游正式啟航。乘船而行,5.2公里流光溢彩的水域之上,以歷史文化為脈絡,通過遊船體驗、光影演繹、橋體亮化等,“天地之中、黃帝故里、功夫鄭州、大河奔涌、寰宇同輝”五個篇章依次展開,一條水脈點亮一座城,新奇體驗感滿滿。

  新文旅,“鄭”出圈。沉浸式觸摸“詩和遠方”,鄭州不斷上新場景體驗。

  位於中牟縣的只有河南·戲劇幻城,56個大小格子、21個劇場、近千名演員,在“聲、光、電、畫”現代技術的加持下,一幕幕好戲精彩不斷。

  今年暑期,長沙游客李慕帶着孩子來到這裡,為發生在河南的一個個歷史故事所打動。“《幻城劇場》《蘇軾的河南》《曹操的麥田》……輾轉於不同的格子空間,連追多場好劇,與書本中的歷史人物相遇、對話,在鄭州觸摸歷史、感受中原文化。”李慕説。

  堅持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和科技賦能,近年來,鄭州市聚焦展現“年輕鄭、文化鄭、國際鄭、科技鄭、服務鄭”主題,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旅強市。

  聚焦現象級的文旅産品打造,以優質文旅項目為引領,先後推出《唐宮夜宴》、“只有河南·戲劇幻城”、銀基旅游度假區等爆款文旅産品,同時開發功夫游、考古游、黃河游等精品旅游線路,充分融合特色飲食、戲曲文化,增強來鄭游客旅行體驗感和融入感。

  圍繞全域旅游城市建設,將鄭州視為一個全域景區來整體謀劃經營,構建空間合理、産業聯動、管理創新的全域旅游體系,做強中心城區旅游,做優鄉村旅游,做特沿黃、中牟、新密、新鄭四大片區旅游。尤其中牟以打造“中國主題公園第一縣”為目標,引進建成電影小鎮、海昌海洋公園等八大主題樂園,成為來鄭體驗新潮文旅打卡地。

  加快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鄭州不斷推動數字技術與文旅文創深度融合,只有河南·戲劇幻城入選全國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培育試點,少林景區、方特歡樂世界等被評為省級5鑽智慧景區;以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等為代表,綜合運用全息影像、數字元宇宙等現代技術,着力建設沉浸式數字博物場館;以數智賦能文藝、文創,黃帝千古情等數字演藝産品引領新中式美學,“霓裳羽衣”“牡丹雲游記”等多款數字文創作品銷售火爆。

  時尚表達 城市潮玩點亮新場景

  來一次説走就走的城市漫游,鄭州“潮”會玩。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中原區華山路上人潮涌動,一路串起芝麻街、保利久街、磨街和萬達金街。作為鄭州西郊老工業區,經過城市更新改造,這裡成為一條集科創、文創、社交、娛樂和消費於一體的24小時潮流發生地,全年客流量超2000萬人次。

  打造年輕人“樂享、樂游、樂購”的青春之城,近年來,鄭州市聚焦城市活力提升,緊扣年輕人消費、文娛、社交需求,加快文旅業態創新、場景塑造和品質升級,“年輕鄭”活力迸發。

  做精城區旅游。結合城市有機更新,積極推進城區老舊廠房、老街區改造,植入文創、展覽、娛樂等新業態和新場景,建成二砂文創園、芝麻街、鄭州記憶·1952等一批潮玩文創園區,全市50個網紅打卡地、21條特色商業街區去年吸引游客近億人次,絕大多數為白領、大學生等年輕群體。

  做興創新業態。搶抓微短劇發展“風口”,奮力打造中國“微短劇創作之都”,2023年以來推動創作上線作品1100多部,排名全國城市第二。建成劇本殺、密室逃脫等160多家,培育“鄭好看”等小劇場36家,成為年輕人社交互動、休閒娛樂的新選擇。

  做大演藝經濟。發揮鄭州“交通+區位+市場”優勢,2023年舉辦大型演唱會43場,票房收入超7億元,省外觀眾佔比55%。以管城回族區為重點打造“鄭州有戲”“百戲之城”品牌,支持鄭州歌舞劇院、豫劇藝術中心不斷推出精品力作,《水月洛神》獲得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唐宮夜宴》入選年度國家十大IP。

  做亮街舞品牌。連續舉辦9屆WDG中國(鄭州)國際街舞大賽,參賽選手發展到4萬多人,遍佈2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一整套街舞技能等級標準、課程培訓體系和國際化辦賽經驗,街舞水準全國領先,成為年輕舞者嚮往的殿堂之城。

  立足國家中心城市定位,鄭州持續走好高端化、特色化、國際化文旅文創發展路子。圍繞“中華經典、世界品牌、時代時尚”,加快塑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品牌,加快建設萬象城、正弘坊、全球匯總部基地港等重大項目,精心打造亳都新象等特色商業街區,大力發展首店經濟、網紅經濟、夜間經濟,引進洲際酒店,建成裏山明月等多家省級五星民宿,為游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着眼辦好重大國際賽會活動,先後舉辦2023F1摩托艇世錦賽、鄭州網球公開賽、大河文明論壇、中國(河南)—東盟人文交流月等重大活動。在暢通入境游方面,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實現落地,全面推進跨境支付和通關便利化,加快鄭州—盧森堡、鄭州—金邊等航空“雙樞紐”建設,成為引客入豫的首站地,2023年全市接待入境游客45.9萬人次。

  解鎖文旅鄭州,“豫”見新潮涌動。覽天地之中,感知大河文明璀璨;歸黃帝故里,見證華夏曆史厚重;訪功夫鄭州,領略中國武術魅力。

  有功夫,來鄭州!到鄭州,都説中!記者 張建新 祁道鵬

【糾錯】 【責任編輯:王曉飛 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