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夏糧成績哪家好 周口總産第一 焦作單産冠軍-新華網河南頻道
2024 07/26 07:20:25
來源:河南日報

河南省夏糧成績哪家好 周口總産第一 焦作單産冠軍

字體:

  今年周口市夏糧總産量110.29億斤

  實現快速恢復性增長,總産量穩居全省第一

  記者7月24日從國家統計局周口調查隊獲悉,今年周口市夏糧總産量110.29億斤,實現快速恢復性增長,夏糧總産量穩居全省第一,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産奠定了良好基礎,為穩物價、保民生及穩定經濟大盤、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扛穩了周口責任。

  周口市夏糧喜獲豐收的具體情況如下:2024年,全市夏糧小麥播種面積733.436千公頃(1100.15萬畝),比上年減少0.97千公頃(1.45萬畝),減少0.13%;全市夏糧小麥單位面積産量501.27公斤/畝,比上年增加39.59公斤,增長8.58%;夏糧小麥總産量551.47萬噸(110.29億斤),比上年增加42.88萬噸(8.58億斤),增長8.43%。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周口夏糧總産量何以穩居全省第一?麥播基礎好,氣象因素影響利大於弊,田間管理措施有力,病蟲害情況偏輕等是周口市夏糧得以實現恢復性增産豐收的關鍵因素。同時,全市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糧食生産,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産的支持力度,積極應對旱情、幹熱風等不利天氣對農業生産的影響,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時珍 通訊員 梁旭升)

  今年焦作市夏糧平均畝産524.61公斤

  單産穩居我省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首位

  焦作市夏糧平均畝産524.61公斤,比上年增加29.98公斤、增長6.06%。7月24日,記者從國家統計局焦作調查隊獲悉,2024年該市夏糧總産、單産均創歷史新高,其中,夏糧單産穩居我省省轄市及濟源示範區首位。

  據統計,2024年焦作市夏糧播種面積223.72萬畝;夏糧總産量11.735億公斤,比上年增加0.65億公斤,同比增長5.88%。

  “藏糧於技”推動高産優産,“一粒良種”是關鍵。近年來,該市與20余家科研院校建立穩定合作關係,強化科技賦能、推進良種攻關,堅持做強做優做大小麥種業,培育了多個小麥良種。2024年,該市小麥種子繁育面積超過100萬畝,推廣面積佔全國冬麥區的1/10強。

  焦作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宋振宇介紹,全市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232.33萬畝,實現了“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為保障小麥穩産高産奠定了堅實基礎;建設10萬畝“噸半糧”高産示範區,帶動全市大面積均衡增産。同時,通過推廣優良品種、高質量整地播種、高産創建示範帶動等措施積極保障夏糧生産,加上整體氣候適宜,病蟲害防控得當,實現了夏糧恢復性增長。(記者 樊霞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姚廣強)

  相關新聞

  良種配良法 春玉米豐收

  眼下,豫西、豫南的春玉米進入收穫期,農民搶抓晴好天氣忙着收穫,青紗帳裏一派豐收景象。

  7月24日,在洛陽市偃師區岳灘鎮喂北村一塊玉米地裏,2&收割機穿梭其中,種植大戶李凱偉高興地説:“這是我第一次春季大面積種植密植玉米,不僅産量高,畝産超過2000斤,而且品質好。”

  李凱偉主要經銷種子,在岳灘鎮建了一個800畝的良種繁育基地。去年麥收後,他種植密植玉米50畝,秋收時畝産超過2000斤。因此,他今年把800畝地全種上了密植玉米品種黃金糧MY73、鼎諾212。這兩個品種都是我省培育的密植玉米品種,每畝地種植密度超過6000株,而傳統玉米種植密度是每畝地4000株到4500株。

  為測試密植玉米在不同播種時期和不同種植密度的産量變化,李凱偉今年做了兩個試驗。一是在不同時期播種,他3月20日種植50畝,4月20日種植50畝,麥收後又種植700畝。二是不同密度種植,麥收後種的玉米,種植密度分別為每畝5000株、5500株、6000株和7000株。他説:“想通過試驗探索密植玉米在哪個時期種植、何種密度産量高效益好,找出最適合洛陽一帶種植的品種和密度。”

  今年玉米生長過程中,4月苗期遇到乾旱,5月授粉期遇到高溫,灌漿期又遇到乾旱,成熟期又遇到連續下雨,但李凱偉種的春玉米依然獲得高産。對此,洛陽市種業發展中心主任馬會麗分析,主要是做到了良種配良法。從品種上講,這些密植品種抗逆性好,沒有出現病蟲害;從管理上講,採取了滴灌技術,雖然出現連續乾旱天氣,但澆灌及時,沒有影響春玉米的正常生長。目前,洛陽市正在不同區域試驗種植密植玉米品種,以篩選適合當地的品種。

  春玉米實現豐收,李凱偉種的夏玉米也長勢良好。7月24日夜晚,洛陽一帶雨後颳起大風,他種的玉米未出現倒伏現象。他説:“好品種才有這樣優良的表現。”

  不同品種、不同種植模式會産生不同的結果。省農科院糧作所玉米耕作與栽培研究室主任、省秋糧專家指導組組長喬江方説,農業發展,良种先行,應不斷選育優良品種,選育適合黃淮海地區的高産品種。同時,要良田、良機、良法、良制等相配套,通過栽培種植模式創新,配套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有效緩解高溫乾旱災害天氣的不利影響,助力我省玉米大面積單産提升。

  春玉米收穫了,李凱偉打算整地後再種一季甜糯玉米,10月中旬收穫後不影響種麥。他説,收穫甜糯玉米後還可以有其他選擇,比如種蔬菜,收穫後明年繼續種春玉米,實現一年三熟,充分利用土地;也可以休耕4個月,既不影響收益,也讓土地得到休息。(記者 李運海)

【糾錯】 【責任編輯: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