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貴安這份民生答卷,厚重而溫暖!-新華網
新華網 > 貴州 > 正文
2025 01/08 08:26:58
來源:貴陽網·甲秀新聞

貴陽貴安這份民生答卷,厚重而溫暖!

字體: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

  2024年,貴陽貴安厚植為民情懷,堅定不移強民生,賦能群眾美好生活,通過紮實推進城市“一圈兩場三改”和農村“五治”,積極謀劃好為民辦“十件實事”,加快補齊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民生領域短板,交出了一份厚重而溫暖的民生答卷。

  這一年,貴陽貴安城市煙火味、文化味、人情味更加濃厚,人民群眾生活更加美好;就業、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鄉村建設、鄉村面貌、鄉村治理得到顯著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圈兩場三改”成果更加鞏固

  建設“15分鐘生活圈”140個,實施民生項目2535個;建成公共停車位9.6萬個,改造提升農貿市場93個,優化調整惠民生鮮超市門店網點43個;棚戶區簽約13.82萬戶、老舊小區改造16.37萬戶、背街小巷改造1223條、城鎮地下管網改造4624公里……2021年以來,貴陽貴安以“一圈兩場三改”民生項目為抓手,聚焦就業、教育、醫療、養老等關鍵民生領域精準發力,不斷厚植民生福祉。

  有關調查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4年,群眾對“一圈兩場三改”規劃建設的總體滿意度評分從82.52分提高到95.49分。

  ——推進醫療體系升級,解決群眾“就醫難”問題。

  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解決“就醫難”問題,是群眾的期盼。

  近日,在白雲區雲城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家住雲城尚品的李琴正帶着老人和小孩做中醫理療,她説:“我家小孩腸胃不太好,帶來做下中醫腸胃調理,效果非常好。這裡離家近,幾分鐘就到了。”

  為方便轄區群眾就醫、進一步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2023年初,雲城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與北京積水潭醫院貴州醫院開展對口幫扶醫聯體建設工作,2024年初還與貴州醫科大學附屬白雲醫院結成醫聯體單位,共建“全專結合”門診。

  自“強省會”行動實施以來,貴陽貴安加快醫療衞生體系建設,新建和改擴建醫院4所,新增床位2800張,培養基層醫療衞生人才319名,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3%。同時,打造便捷、高效、安全、優質的“15分鐘健康醫療服務圈”項目50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醫療服務。

  ——織密養老服務網,讓“養老”變“享老”。

  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要優化基本養老服務供給,培育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健全公辦養老機構運營機制,鼓勵和引導企業等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推進互助性養老服務,促進醫養結合。

  近日,記者走進貴陽工商養老·寶山苑(以下簡稱寶山苑)康復訓練室,工作人員正細心指導老人進行相關康復訓練。

  在寶山苑,老人們玩得開心、住得放心、吃得省心。家住雲岩區普陀社區的范定國今年80歲,已入住寶山苑近半年了。“這裡的工作人員很貼心,不僅工作認真負責,閒暇時還會主動和我們聊天、為我們解悶,住在這裡體驗非常好。”范定國説。

  為有序推進構建養老服務保障體系改革試點工作,2024年4月1日,貴陽印發《貴陽市城鎮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管理規定》,成為全國率先以立法方式明確城鎮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套建設管理的城市。

  2024年,貴陽貴安印發《貴陽貴安2024年“15分鐘養老服務圈”及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方案》,按方案指導推動18個項目建設,其中,10個項目被列為市級民生實事。

  ——構建托育服務體系,讓幼兒健康成長。

  幼有所育,不僅是簡單的生活照料,還要結合早教、保健,確保孩子們身心健康。

  近日,在白雲區泉湖街道白雲睦米托育早教中心,工作人員正帶着幼兒們做運動、玩游戲,現場一片歡聲笑語。

  家住泉湖街道的蔣璐菲把孩子送到白雲睦米托育早教中心已經半年多了。“我家孩子出生6個月就送到了托育中心,這裡的工作人員非常專業,我非常放心。”蔣璐菲説,中心有監控,她可以通過手機實時查看孩子的情況。

  截至目前,貴陽貴安共有托育機構554家,提供托位27189個,每千人口擁有托位數4.31個,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優質普惠便捷的托育服務,讓嬰幼兒“託管”不“脫管”。

  農村“五治”成效不斷顯現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

  過去一年,貴陽貴安始終把農村“五治”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重要抓手、為民造福的民生工程,以更精準、更有效的舉措,持續鞏固拓展農村“五治”建設成果,鄉村建設、鄉村面貌、鄉村治理得到顯著提升。

  精準“治房”增顏值。過去一年,貴陽貴安圍繞“清建管用”四個關鍵,共完成農房確權登記3.3萬宗、完成宜居農房改造10120戶、培訓農村建築工匠1311人、整治農村空心房1304棟、改造危房352棟、打造旅居農房821棟。

  精準“治水”優生態。過去一年,貴陽貴安突出飲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三水同治”,共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11個,覆蓋農村人口10.37萬人,農村規模化供水率達69.2%,居全省首位;實施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66個、鄉鎮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20個,改造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5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60%,排名全省第一;農村黑臭水體實現動態清零。

  精準“治垃圾”美環境。過去一年,貴陽貴安緊盯分、投、收、運、處“五個環節”,完成“旅居生活”村寨垃圾收集收運點提升200個,配置農村垃圾分類收運設施1200個,建設農村垃圾分類收集亭(含分類收集桶)600個,建設秸稈收儲利用示範點12個,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試點建設項目5個,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正常運行率保持在99%以上。

  精準“治廁”提品質。過去一年,貴陽貴安緊緊圍繞“兩清零一覆蓋”目標任務,統籌治廁治水同治、室內廁室外廁同治、公廁私廁同治“三個同治”,新(改)建農村戶廁6941戶,衞生廁所普及率達98%以上,農村公廁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建成農村廁所長效管護服務站(點)51個,將農村衞生戶廁和1327座村級公廁全部納入長效管護,推動公廁私廁“建、管、運、維”全生命周期運行。

  精準“治風”得民心。過去一年,貴陽貴安圍繞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三個重點”,制定婚事1天辦結、喪事3天辦結、單方辦理不超過15桌、禮金不超過50元的倡導標準,組織996個村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建立紅白理事會;實施農村公墓提質改造項目5個、新建農村公益性生態公墓15個;數字殯葬&&上線運行,移風易俗持續推進,文明鄉風深入人心。

  人居環境既是村莊的“臉面”,也是文明的“體面”。下一步,貴陽貴安將以釘釘子精神持續深化農村“五治”,紮實有力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新成效。

  公共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民生服務能力的高低,不僅關係着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構建和諧美麗社會、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基石。

  過去一年,貴陽貴安不斷提升公共服務能力,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發展的溫度和成果。

  ——“爽貴陽”智慧民生綜合服務&&上線。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答好“增進民生福祉”這道題,必須善用“數字化”這一解題技巧。

  2024年2月,貴陽貴安城市級智慧民生綜合服務&&“爽貴陽”上線運營。截至目前,該&&已聚合各類民生服務應用500余項,並整體接入“多彩寶”提供的省政務服務網相關功能3000余項、省公安廳“辦事大廳”涉及的7個領域共125項服務功能,從中精選57項群眾的剛需功能在&&上獨立呈現,便於群眾查找使用。“爽貴陽”APP下載量與用戶量已突破230萬次,累計為350余萬市民提供服務。

  ——做好“百姓身後事”服務。

  殯儀服務是公眾最基本的民生需求,承載着對逝者的尊重與緬懷,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誌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

  2024年1月,貴陽貴安圍繞政府用、機構用、群眾用,聚焦5個服務場景,啟動建設“百姓身後事”聯辦&&,於當年9月9日投入運行。該聯辦&&的主要內容和功能包括死亡證明開具、接運服務、殯儀服務、安葬服務、聯辦服務等。群眾進入“貴陽貴安百姓身後事”微信公眾號,接運服務、殯儀服務、安葬服務、聯辦服務等“百姓身後事”即可指尖辦、快捷辦、省心辦。

  ——推出貴陽公交“惠農專線”。

  讓城市更有溫度、生活更有溫情、市民更有溫暖,一場關於民生的接力賽正在貴陽貴安精彩舉行。

  自2024年6月以來,每天清晨,連接烏當區宋家壩和雲岩區大營坡的貴陽公交252路“惠農專線”,縮小了城鄉空間,拉近了民生距離,為這座城市帶來了溫暖與美好。“惠農專線”開通以來,為城郊村民提供了便捷出行服務,有效打通了菜農出行“最後一公里”,受到當地村民和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惠農專線’一頭連着農村、一頭連着城市,關係到農民的荷包、市民的菜籃子,更關係到一座城市的溫度。”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説,研究“惠農專線”,不僅僅是對專線的研究,也是對如何以“小切口”推進民生領域改革的一次示範和探索。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新征程上,貴陽貴安將繼續開拓創新,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記者 王濤 實習生 姚姝含/文 楊才江 梁超/圖)

  【相關閱讀】

  短評: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在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應拿出更多有溫度、有實效的舉措,把惠民生、暖民心、順民意的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高質量發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要聚焦民生抓落實。我們要帶着責任、帶着感情、帶着良心,持續緊盯城市“一圈兩場三改”、農村“五治”、為民辦實事“三大抓手”,崗位、學位、床位、車位“四位供給”,一老一小一貧一低一弱“五類人群”,加快補齊民生短板、織密守牢民生底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要着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群眾利益無小事,每一個民生訴求都是對我們責任的呼喚,每一個民生難題都是對我們智慧的考驗。我們應深入調查、精準施策,一件事接着一件事辦,解決好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民生短板,努力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

  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我們既要聚焦群眾關切點、找準工作發力點,也要用心用情用力辦好民生實事,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廣大人民群眾。唯有如此,才能交出更加精彩、更有厚度、更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張葉葉)

  

【糾錯】 【責任編輯:鄧嫻 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