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攜手謀發展 共繪畫卷譜新篇
——廣東佛山·貴州丹寨2024東西部協作工作綜述
海雖遠,兩心相連。
東與西,山與海,從南海之濱到貴州高原,相距近1000公里的南海區和丹寨縣,遙跨千里山河,因東西部協作而緊密相連。
2021年,按照國家東西部協作有關部署,廣東佛山市南海區與貴州黔東南州丹寨縣結對,同心同向,攜手向前。
四年來,佛山市南海區以強烈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通過加強組織領導、資金支持、産業發展、人才交流、勞務協作等方式,盡南海所能,幫丹寨所需,聚焦助力丹寨縣産業發展、鄉村建設、人才交流、園區共建,不斷深化合作交流,拓展協作領域,完善幫扶機制,推動東西部協作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搭建就業橋梁 促進增收致富
近日,在丹寨縣民族職業技術學校招聘會現場,人來人往,來自佛山南海區大瀝鎮的9家企業通過擺放宣傳展板、搭建諮詢&、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耐心地向求職者介紹企業概況、招聘要求。同學們穿梭於各個展位之間,與來自不同企業的招聘代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詳細詢問崗位薪資情況和招聘需求等,當天,不少同學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初步就業意向。
“我覺得直播帶貨目前來説是一個蠻好的行業,然後它也很吃香,我們互相加了微信,她説可以過去佛山南海基地裏面看一下參觀一下,了解就可以培訓,就是直接上手那種。”來自丹寨縣職業技術學校的應屆畢業生吳青興奮地説。此次招聘活動由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大瀝鎮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為學生帶來了包括財稅、行政、電商運營、電商客服、幼師、平面設計等200余個崗位,豐富多樣的崗位有效助力廣大學子實現畢業即就業的目標。
據了解,今年以來,丹寨縣開展東西部協作招聘會共7場次,通過線上、線下及各大媒體&&發布就業崗位信息累計264期、推薦就業崗位1.03萬餘個,實現勞務輸出1385餘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冬閒時節,在丹寨縣公共實訓基地裏,叉車培訓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理論課程中,老師圍繞技能證書考試知識、法律知識等進行講解。實操課程中,老師對直線行駛、s線行駛、叉貨等技術動作分別演示,學員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迅速上手。“目前我們培訓的主要內容是理論課,還有實操課,主要是圍繞他們考雙證的知識來進行培訓,一個是等級證,一個是操作證書,雙證考結束了以後,我們將安排他們到佛山安置就業。”丹寨縣金宸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訓教師楊屏江説。
近年來,南海區與丹寨經過深度調查研究,依佛山企業用工之需,循丹寨民眾技能之缺,量身定制了電工、焊工、叉車工等培訓課程。從理論精研到實操錘煉,助力丹寨勞動者磨礪技藝,提升自我,2024年丹寨縣累計組織223人參加電工、焊工、叉車司機等中長期項目職業技能培訓,培訓合格人數達196人,培訓後就業率達80%,從事相關職業人數達60%以上。
“山海”呼應 智啟丹寨
走進丹寨縣金鐘第一小學四年級5班,一節生動活潑的英語課正在有序進行,孩子們跟隨老師的節奏,朗讀課文、唱英文歌曲、做游戲等,四十分鐘的課程在不知不覺中結束,孩子們仍沉浸在學習的快樂氛圍中。丹寨縣金鐘第一小學學生李興樂開心地説:“我特別喜歡上英語課,因為上英語課一點都不累,而且很輕鬆,特別是英語老師説單詞的時候,特別的清晰,就像唱歌一樣悅耳。”
孩子們口中的老師,正是從佛山幫扶丹寨的教師唐曉雯。她的到來,不僅有效緩解了丹寨英語教師短缺的現狀,更將過硬的教學經驗傳授給當地教師,讓當地英語學科得到良好的發展。“讓學生開口説英語,一直是我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我發現唐老師的方法是多關心、多鼓勵、多重視,這就打開了我的教學思路,現在我的學生也樂意開口説英語了,課堂氛圍也活躍起來了。”該學校英語組教研組長楊通雲懇切地説。
截至目前,丹寨縣共與南海區7所學校結成對子,並累計選派了12名骨幹教師到丹寨縣支教,同時,分批次選派73名學校管理幹部、骨幹教師等各類教師隊伍人員,赴粵開展為期1周至1年不等的跟崗學習,組織開展東西部協作鄉村振興教育專技人才培訓共15期,累計培訓中小學管理幹部、“三名人才”、學科骨幹教師、心理健康教師、少先隊輔導員、團幹部培訓、鄉村女教師2800余名。
“山有所需,海必有應”。在教學設備方面,南海區通過多種渠道積極動員佛山市等東部地區社會各界愛心企業和愛心人士開展社會捐贈活動,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公益基金募資超177萬元,補充必要教學設備、完善教育基礎設施,進一步夯實丹寨優質教育師資力量、提升教學質量。
優質醫療資源輸送 築牢健康守護之堤
今年8月底,廣東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康復科主治醫師陳望龍積極響應“東西部協作”號召,來到丹寨縣人民醫院開展對口醫療幫扶工作,經過調查研究,他發現縣人民醫院康復科存在治療單一、理療器械運用不足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醫療團隊基本素養,他將先進技術帶入縣醫院,同時將現有理療機充分運用、改善病人的就醫體驗,縮短了住院時長。
“我比較擅長的是叫肌骨超聲的技術,是借助彩超引導下,來進行藥物注射的治療,這是一個國內國外都比較先進的技術,能把這個技術留在本地,讓這邊的群眾都能獲益。”陳望龍説。他的到來切實為當地患者帶來看病就醫的便利。前來就診的患者張光楊説:“之前我們縣裏面還沒有發展側彎這方面的技術,現在有佛山醫生過來,側彎也不用跑到很遠的地方去檢查,在丹寨就可以治療,還可以隨時來醫院做康復訓練,很方便。”
為用好用足挂職幫扶幹部人才資源,實現人才互通,今年6月,南海區積極探索開展與丹寨縣、麻江縣、從江縣、榕江縣的“三江一寨”“組團式”幫扶幹部人才協作機制,結合南海區“組團式”挂職幫扶幹部人才資源優勢,按行業、領域和幹部人才特長特點,採取數字賦能、互享幹部人才、共用人才資源等方式,通過“結對帶才”、醫生輪流坐診等措施,開啟了人才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互促共贏、抱團發展的新局面。
除了“軟體設施”升級以外,南海區在幫扶中還注重“硬體”設施升級改善。截至目前,累計向丹寨縣支持協作資金651萬元,用於丹寨縣村醫培訓、購置婦幼健康服務車、婦幼健康醫療設備、縣人民醫院急救車以及醫療設備等,進一步提升了丹寨縣基層專業技術人員技能水平和基礎設施條件。
據了解,南海區自2021年對口幫扶丹寨以來,累計向丹寨輸送醫療優秀人才8批次11人,開展人才培訓155次,參訓人員5000餘人次,引進新技術、新項目37項;啟動“兩個名醫名院長”工程,聘廣東省人民醫院南海醫院林純瑩同志為丹寨縣衞生健康總顧問、丹寨縣人民醫院終身名譽院長,進一步提高丹寨縣人民醫院管理和專業技術水平,醫療衞生對口幫扶工作成效明顯。
打好特色産業“牌” 注入鄉村振興新活力
這些天,在貴州雲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茶葉基地,來自銅仁市130餘人的研學團隊正在做採茶培訓,頂尖草帽、花布圍裙、竹編茶籠,學生們裝備齊全,喜上眉梢。手指一掐一提,翠綠的嫩芽就落入茶籠。大家你追我趕,開啟了採茶比賽,在歡聲笑語中盡享秋日美好時光。“這是我第一次採茶體驗,感覺還是不錯的,我會跟我的家人分享我這次的採茶體驗以及我的樂趣,丹寨的氣候非常的好,然後風景也非常的秀麗,真的是旅游勝地。”研學生徐可慧開心地説。
貴州雲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於2021年爭取到東西部協作幫扶資金360萬元,承包下丹寨縣周邊村莊及龍泉鎮馬寨村的730畝土地,開啟茶葉種植。這三年,該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茶葉産業,從最開始的120畝發展到今天的1129畝。除此之外,在茶葉加工的基礎上增加了研學體驗、非遺苗醫課堂、親子燒烤樂園等農文旅融合發展項目,從單一産業向多元發展,每年吸引數萬人來基地游玩。“總的來説就是通過茶旅,就是線上、線下結合來帶動本地的茶葉銷售,把丹寨的茶葉,帶出丹寨,因為我們是雲上丹寨、雲霧繚繞,就主要是打口碑,品牌這一塊,乾淨黔茶、全球共享。”貴州雲沐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吳仁東&&。
今年以來,南海區向丹寨投入協作資金1938萬元,實施項目10個,發展茶葉種植300畝、水果種植729畝、中藥材種植1000畝,茶葉加工1000噸,儲存水果70噸,解決658人就業,帶動農民增收約417.5萬元,年産值約4492.84萬元,特色“農産業+”的發展,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帶來了新的機遇。
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産業集群
今年8月26日,以“鏈動未來 創新黔行”為主題的貴州明陽首&7.X兆瓦超低風速機組下線儀式暨風電産業鏈建設招商大會在丹寨隆重舉行。明陽黔東南基地正式投産下線的首颱風機,標誌着貴州風電産業集群建設邁向新&階。自2023年10月,貴州明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到丹寨投建以來,丹寨縣持續實施好“兩員”服務制度,從項目的落地到産能評估、廠房投建、保水供電等各個環節,都選派專人全程參與,實時了解企業建設難題,全力打好要素保障“組合拳”,真正做到項目站“C位”,服務全到位,為企業實現達産打好“前仗”、做好“後期”保障。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西南區域公司總經理 陳超&&:“黔粵前協作東風,明陽最終選擇落戶了丹寨,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我們對政府熱心為企業服務的良好作風,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風清正氣的政商關係印象深刻,在這樣的營商環境下企業能夠放心投資、安心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成功吸引了明陽集團上下游48家企業參與本次機組下線暨風電産業鏈建設招商活動,當天,多家企業紛紛在現場與明陽集團進行洽談、簽約,達成戰略合作關係。當天簽約訂單總量達 129.8 萬千瓦,總價為 17.5 億元。四川潤液壓潤滑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歡&&:“這次我們參加這個活動,一是見證整個貴州風電和明陽的大機組的落地成立,同時我們也想感受整個貴州的招商氣息氛圍,不排除將來在貴州建立更大的風電資源以及我們的産業的建設。”
截至目前,南海區通過“南海企業+丹寨資源”“南海市場+丹寨産品”“南海總部+丹寨基地”“南海研發+丹寨製造”等模式,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硅係新材料兩大産業集群和品牌優勢,深化與思飛公司、明陽公司等鏈主企業的溝通合作,推進産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已幫助引進44家企業落戶丹寨,企業投資額達14億元。
為推動丹寨縣域經濟進一步發展,南海區還着力在“優化營商環境、提高辦事效率”上做足功課,積極爭取東西部協作資金60萬元,分別建成1個“7×24”小時自助服務站,打造完成1套桌面雲服務系統,有效解決政務服務8小時之外盲區和信息化建設桌面管理的痛點。積極推行“網上辦、掌上辦、智能辦”、延時服務、預約服務、幫代辦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提高企業和群眾辦事體驗感、獲得感。
職工之家傳溫情 人文交流促融合
“沒想到,在佛山務工,還能有在家一樣的溫暖,我們丹寨老鄉周末空閒時間可以來這裡相聚,職工之家還為我準備了一些技能培訓,各類文化活動,真的是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家住丹寨縣龍泉鎮馬寨村的村民白應雲激動地説。
為幫助到佛山務工的丹寨籍群體解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類問題,今年,佛山市南海區在當地成立了“丹寨籍職工之家”。職工之家定期組織各類文化活動、技能培訓、職業發展交流等活動,豐富了職工們的業餘生活,提升了他們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在這裡,丹寨籍職工們可以相互交流工作經驗、分享生活感悟,緩解了他們在異鄉的孤獨感和思鄉之情。同時,職工之家還為職工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諮詢、就業信息諮詢等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切實維護了他們的合法權益。通過丹寨籍職工之家這個&&,加強了丹寨縣與佛山地區的人文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兩地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友誼,為東西部協作在文化和社會層面的深入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跨越山海情,幫扶四年載,佛山南海與貴州丹寨東西部協作成效斐然。2024年,南海區幫助丹寨縣新增轉移到東部結對省份就業農村勞動力994人,打造區域特色勞務品牌2個,與企業共建就業基地2個,定向培養技能人才100人,統籌鄉村公益性崗位450個;投入820萬元在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實施項目2個;聯合廣東、佛山、南海等企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採購和幫助銷售丹寨縣農畜牧産品和特色手工藝品共計2.3516億元;新增引導落地丹寨投産企業16家,實際到位投資額3.7171億元,實施産業項目數17個;舉辦鄉村振興幹部、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班70期,培訓4854人次;啟用農民工驛站一個……這一年,南海區在勞務、教育、醫療、産業等多領域幫扶成效並駕齊驅,為丹寨縣在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發展注入磅礡動力,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兩地情誼亦在協作中愈發深厚。
展望未來,南海區與丹寨縣將繼續深化東西部協作機制,不斷探索創新協作模式和內容,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幫扶成果,永續協作情誼,全力以赴共奏東西協作的美麗“序曲”,為丹寨縣實現更高質量的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鄒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