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單亮眼 進軍鼓有力
——六盤水市加速打造現代化産業體系
2024年12月30日,六盤水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2024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左右,新增産業到位資金280億元,工業佔比70%以上;437個重大工程和重點項目完成投資415.6億元,年初的“願景圖”漸次變為年末“實景畫”。
隨即,六盤水敲響“進軍鼓”:“下最大決心、用最多投入、以最快速度鋪開工業發展最廣戰場。”並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推動煤及煤化工産業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加速打造以實體經濟為支撐、具有六盤水特色的現代化産業體系。
看準就幹!圍繞省“六大産業基地”明確支持該市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的發展契機,六盤水市在發展能源及能源化工首位産業的關鍵處精準“落子”,在國家發改委明確支持的綠色煤化工賽道上加速發力,以“一抓到底”的勁頭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探索新路,紮實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六盤水實踐。
在水城區原鑫晟煤化工項目既有廠址上,一個年産200萬噸的煤焦化的嶄新項目——貴州能源水城煤—焦—化—電循環經濟基地項目正拔節而起。這個總投資200多億元的循環經濟“大塊頭”,包含2×66萬千瓦燃煤發電項目、200萬噸/年煤焦化項目、焦爐煤氣制天然氣項目、配套800萬噸/年鐵路貨場專用線項目和240萬千瓦新能源項目,讓一塊煤在“精開”中産生更大價值。
“該項目建成投産後,將強化區域煤焦化項目的循環産業鏈,達成綠色低碳發展的戰略目標。”貴州能源水城煤焦化一體化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畢遠會介紹。
“沒有落後的産業,只有落後的産品和技術。”六盤水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佘祖銀認為,“傳統産業並不等於落後産業,通過改造升級,同樣能發展新質生産力。”
目前,六盤水市各市區至少都有一個單體投資50億元以上的重大工業項目正在實施,其中3個市區有單體投資超過100億元以上的重大工業項目在建,且這些項目大多屬於傳統産業領域。
在六枝特區,美錦煤焦氫項目已建成,一期已投産。圍繞煤焦油精深加工,已啟動三強新能源50萬噸/年煤焦油精深加工項目建設,主要生産炭黑、萘法苯酐等産品;圍繞焦爐煤氣精深加工,同步建設4000萬標準立方米/年高純氫、20萬噸/年液化天然氣、30萬噸/年合成氨等生産項目,啟動下游110萬噸/年硝基水溶肥生産項目建設。
在水城區,貴州能源水城200萬噸/年循環經濟綜合利用煤焦化項目即將建成,同步建設2.6萬噸/年粗苯、2.9萬噸/年硫酸、1.86億立方米/年天然氣等生産項目。
在盤州市,盛義信煤焦化綜合能源循環經濟項目建設有序推進,計劃同步建設20萬噸/年粗苯生産項目,正積極推進己內酰胺、錦綸生産項目招商洽談。
佘祖銀錶示,六盤水正在不斷加快傳統産業轉型升級步伐,所有在建大項目都採用了先進工藝和設施設備,同步引進智能化控制技術,展現出“新質生産力項目化有體現、主攻工業項目化有進展、首位産業項目化有支撐”的廣闊航道。
雖然,六盤水“家裏有礦”——30余種礦産資源中,煤炭資源量佔全省近三分之一,原煤、洗精煤、焦炭産量均位列貴州省第一。但面對全省以項目論英雄、你追我趕之勢,也必須拿出揚鞭躍馬的衝勁,靠作風吃飯、拿實績説話。
堅持以最完備的前期手續、最先進的設備工藝、最嚴格的環保能耗和最完善的産業鏈條“四最”原則,深化主導産業“一二三四”發展思路、耦合煤化工“134N”産業鏈,力求對2025年乃至未來一個時期全市經濟增長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把安全環保放在重中之重,一方面,將安全生産貫穿煤炭開採、煤電生産和煤化工發展的每一台設施設備、現場管理的每一個環節、生産一線的每一名人員、應急處置的每一項制度,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另一方面,堅持“四最”原則高標準開展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確保新建項目的設備工藝、能耗排放等均處於先進水平。
“這是危機感和責任感共同作用的結果。”六盤水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目前,“投資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在當地已成為共識。而好山好水好生態,強企強鏈強工業,“生態與經濟並重”這才是六盤水人內心深處的理想畫卷。
乘勢啟新程,挺膺再奮發。
2025年,六盤水將繼續堅持領導領銜服務重大項目和新型工業化“四個十”項目服務保障,對照“四張清單”推進項目滾動。以永榮集團六盤水煤化工項目為牽引,全力推動盤州盛義信、大灣多能互補能源基地、首鋼水鋼高質量發展焦系統結構調整等在建項目儘早建成;推動盤州新光、六枝美錦、水城鋁制環保裝飾材料生産項目等建成項目滿産達産,推動構建現代化體系取得更大成效,讓優勢更優、強勢更強。(記者 孫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