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海報。
《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舊址位於貴陽市雲岩區富水北路12號(原慈善巷2號)中華社區。
這裡為一木結構四合院平房,正房及對廳均為三楹瓦房,中間為約30平方米的庭院。分銷處租用的是坐東向西靠北正房,前後兩間,分別為工作室和休息室。1981年,貴陽市革命委員會將《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舊址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舊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舊址。
1937年,國共開始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産黨與國民黨商定,在南京公開發行中共黨報《新華日報》,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在武漢創刊。在武漢期間,該報隸屬於中共中央長江局領導。武漢淪陷後遷至重慶,報社隸屬於中共中央南方局,並在宜昌、鄭州、洛陽、許昌、南昌、潼關、貴陽等地設立分銷處。
1938年4月,中共貴州地下黨經過吳同塵與《新華日報》總社&&並徵得同意後,主持中共貴州省工委工作的秦天真和鄧止戈由延安返回貴陽,決定建立《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分銷處設在貴陽城中心的慈善巷(今富水西路)八號。1938年10月,《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成立,承擔每天分送和零售400至500份報紙的任務,分銷處有3名工作人員,由曾經做過記者的吳同塵負責。與此同時,重慶總社輾轉送來一枚刻有“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字樣的橢圓形橡皮圖章。分銷處建立後,讀者繳費訂報,有《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的訂報收據,蓋上《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的公章,在貴陽讀者群中也是一種無聲的宣傳。
鄧止戈(左二)、秦天真(右二)。
國民黨當局雖然同意《新華日報》公開發行,但暗中卻百般進行阻攔和破壞,派特務對重慶、貴陽兩地郵局進行監控,對報紙的進出郵檢特別嚴。中共貴州地下黨通過公路運輸局黨支部和黨在川黔公路建立的秘密運輸線,避開國民黨的查禁和沒收,源源不斷地將《新華日報》運送到貴陽。公路運輸黨支部的共産黨員胡欽曾(又名胡慶生)受黨的指派,利用其管理客車總站行李房的工作條件,負責由重慶運來的《新華日報》的安全運送工作,參與《新華日報》在貴陽的發行工作。
為了保證《新華日報》的安全運送發行,在重慶海棠溪車站工作的共産黨員陸自誠、陳麗淦等,與《新華日報》館&&後,利用築渝之間的定期班車,用托運包裹的方式,避開國民黨檢查站的檢查,將《新華日報》安全及時地送到貴陽。客車到站後,行李包裹就轉到行李房內,胡欽曾將報紙卷成圓筒,用油布遮蓋起來藏在行李房內,然後坐在行李房值班窗口前,等候分銷處前來取報的人,只要分銷處取報人一出現,他就默默地站起來,不動聲色地打開倉庫門,把報紙轉出。如果報紙還未送到或者有其他情況,他就默不作聲或打個手勢,&&此時不能拿報紙,取報的人便心領神會。
新華日報舊報。
貴陽分銷處的同志通過各種形式發送報紙,有時每天的發行量達500份,這在當時的貴陽已是一個不小的數目。發行對象多為黨員、黨的活動點及進步人士,也有國民黨機關團體的上層人士,有時甚至還送到國民黨監獄。為了保護黨員、進步人士,也為了團結一些國民黨人士,《新華日報》分銷處的送報人員只能將收訂報紙的人名、地址默記在心上,從不留文字依據,負責送報的年輕黨員朗德服每天送報時都要擺脫特務的盯梢跟蹤,才將報紙送到讀者手中。省工委號召各級組織要認真組織學習《新華日報》,通過報紙聆聽黨中央的聲音,了解抗日形勢,鼓舞大家的鬥志。
1939年8月,香港的漢奸報《南華日報》和《天演日報》的工人,宣布反汪(指汪精衛)罷工,將兩報封閉。面對兩報工人犧牲個人利益的愛國行為,《新華日報》發表社論《援助香港反汪罷工工人》及號召各界支持罷工工人的文章。貴陽分銷處響應《新華日報》的號召,購買了油墨、蠟紙、草粉紙印成募捐啟事,呼籲讀者捐款和聲援。募捐啟事上寫道:盼望大家都來響應和號召一切愛國的、同情的人士們,慷慨解囊,踴躍捐贈,給八十余工友以極大的援助,使工友們早日回到祖國為抗戰服務。貴陽讀者及得知消息的進步人士踴躍響應,不到一個月,就有1400餘人捐款1000余元(法幣)。很多讀者還寫來熱情洋溢的信,表達了對反汪工友的支持和慰問。分銷處把捐款和捐助人名單寄到重慶《新華日報》總社,《新華日報》用很大的篇幅對貴陽分銷處這次活動作了詳細的報道。
1940年底,國民黨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白色恐怖籠罩貴陽,國民黨貴州當局開始秘密或公開逮捕地下黨員和進步人士,《新華日報》貴陽分銷處受到特務的監視。黨組織為了保存力量,果斷地決定停止貴陽分銷處的工作。1941年春,分銷處的工作人員秘密離開了貴陽。
在黨組織的精心安排和保護下,分銷處成為地下黨組織開展抗日救國運動的一盞指路明燈,並與國民黨展開了機智勇敢的鬥爭。在開展工作的兩年多時間裏,貴州地下黨一直把《新華日報》作為“黑暗中摸索前進的指路明燈”,作為團結群眾、發動人民、追求光明、追求真理、宣傳抗日的嚮導。可以説,貴陽分銷處的成立,排除了敵人的種種干擾和破壞,為宣傳黨的抗日方針建立了不朽的功績,成為貴州省地下黨一個重要的宣傳陣地。(劉竹寒 郭然 顧蘭雲 陳繼寅)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