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馳騁越關山——寫在貴州開通運營高速鐵路十周年之際-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高鐵馳騁越關山——寫在貴州開通運營高速鐵路十周年之際

2024-12-26 09:24:27  來源:貴州日報

高鐵馳騁越關山

——寫在貴州開通運營高速鐵路十周年之際

  “鐵路修到苗家寨,青山挂起銀飄帶……”聽到這熟悉的節拍,75歲的退休鐵路職工許繼友呵呵地笑了。

  伴着這首老歌,思緒回到十年前的那個冬天,當第一列動車疾駛而來,貴州大山熱血沸騰,一舉邁入高鐵時代。

  2014年12月26日,一條穿越喀斯特地貌的“超級鐵路”——貴廣高鐵,從圖紙躍到高原,躍入群山,躍進貴州人民的生活中。

  由此起筆,貴州高鐵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期。十年間,滬昆高鐵、渝貴鐵路、成貴高鐵、六安高鐵、貴南高鐵等相繼開通,新的蝶變與機遇不斷發生着。

  大山深處建起了現代化廠房,避世古村落變為旅游網紅打卡地,“黔”字號土特産成了暢銷各地的“香餑餑”……

  高鐵,真真實實地改變着貴州。

  而今,跨越山海,不過朝夕之間。萬壑深澗,不再是黔人難以逾越的鴻溝。

  “飛馳”的貴州,人文交流、經濟協作、區域一體化進程空前加快,生動地塑造了“三不沿”地區開放新格局,記錄着中國大地上跨越時空的“滄桑巨變”。

  遠行:踏上高鐵,是到得了的遠方和回得去的故鄉

  1999年,年僅15歲侗家姑娘吳鳳英,踏上了外出打工的路途。家住從江縣高增鄉美德村的她,來自黔東南州“黎從榕”,這裡曾是鐵路交通的“死角”。

  對於第一次出遠門的吳鳳英而言,千里之外的深圳,是她很難到達的遠方。

  “坐了20多個小時的班車,加上途中在廣西轉車過夜,像‘螞蟻搬家’一樣轉了又轉。”吳鳳英的記憶裏,路途充滿了疲憊和艱辛。

  崇山峻嶺的阻隔,讓外出務工人員出去一趟難,回家更難,吳鳳英索性就幾年才回一次家。

  “改變,發生在高鐵開通後!”談及家鄉變化,吳鳳英激動不已,是高鐵把遠方變成到得了的遠方,讓故鄉成為回得去的故鄉。

  2014年,中國首條直連珠三角與西部地區的高鐵線路——貴廣高鐵開通,全線4小時的旅程,讓同飲珠江水的貴州、廣西、廣東三省區“溝通無界限”。

  “也正是高鐵開通那一年,我選擇返鄉創業。”就這樣,吳鳳英坐著高鐵回到從江,第一次感受到了“快”。

  “山門一開,我感覺機會來了。”多年在沿海工作的經歷,讓吳鳳英心生靈感,決定開發“雲上糧倉”項目,帶領家鄉婦女就業增收。

  事實證明,這個集餐飲住宿、農藝展示、産品出售、研學項目於一體的“糧倉”市場反響不錯,今年共接待游客千餘人次,帶領村民實現旅游、農産品銷售收益共400余萬元。

  高鐵飛馳,叫醒了沉睡千年的侗鄉,吳鳳英的“糧倉”接待粵港澳大灣區的游客佔到總人數的一半以上,南來北往的貴廣線成就了她回鄉的初心。

  在她的帶領下,家鄉人民用勤勞和智慧,探索出一條“傳統村落+生態農業+觀光旅游”的文旅新賽道,收穫了精神和物質如“糧倉”一般的豐滿。

  便捷的高速鐵路像是一種紐帶,讓絕美的山水詩意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變得觸手可及。其實,距離一直沒有變,只是路通了,心與心的距離也就近了。

  去年,張鵬的新婚妻子因工作調動,隻身前往武漢。為解相思之苦,他每個月都要從貴陽坐高鐵去武漢探望妻子。

  “最快一趟車只要4小時!”這樣的便利,得益於2015年滬昆高鐵貴州東段開通,連接到全國快速客運網,大大縮短了貴州與中部、東部城市群的時間距離。

  高鐵速度下,原來數十小時的舟車勞頓,已然演變為朝發夕至的便捷生活圈。

  清晨和家人道別,踏上北進的動車,3小時後到達成都分公司,開始了繁忙的高管會議,這是一位貴州職業經理人——楊明宇每個周一的慣例。

  “如果接到女兒撒嬌的電話,我可以在晚餐後立馬搭乘高鐵回到貴陽,講着故事哄她入睡。”楊明宇如此快節奏的生活,還是在2019年成貴高鐵開通後。

  這條高鐵,結束了川南宜賓、滇北昭通、黔西畢節等地沒有高鐵的歷史。

  變遷:山裏山外,是已經發生或讓人憧憬的無限可能

  貴陽北站,“忙碌”是永恒的主題。10年間,這座特大型高鐵樞紐站的單日旅客發送量,從剛開站時的3000餘人增長到最高紀錄的14.2萬人。

  2023年的夏天,貴廣線上的榕江,因為“村超”火了,為滿足“村超”參賽隊員和觀眾的出行需求,榕江高鐵站停靠列車從20余趟增加至40趟。

  周末晚上9點鐘,榕江縣“村超”足球場內座無虛席,鑼鼓喧天。來自廣西的球迷吳愉直呼過癮,從桂林到榕江僅一個小時的高鐵,讓她再一次愛上貴州。

  與高鐵客流同步增加的,還有榕江縣游客數量。今年1至11月,全縣累計接待游客892.01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03.18億元,同比增長21.68%、27.18%。

  2023年,連接黔、桂兩地最便捷的交通大動脈——貴南高鐵開通,打開了兩地老百姓的“幸福之門”。

  荔波人蒙生鵬,在外打拼多年,早在兩年前,他就盤算着如何才能接住“高鐵+旅游”這波富貴。於是,把目光瞄準了當下火爆的民宿産業。

  小七孔景區東門旁,夢柳布依風情小鎮裏,蒙生鵬將兩棟租賃的四層小樓重新裝修,民居煥然一新變民宿,迎來許多北京、廣東、上海和成都等地游客。

  高鐵開通,不斷引爆荔波旅游“流量”與“留量”。目前,蒙生鵬的民宿營業收入接近200萬元,陸續接到了春節期間十幾個預約訂單。

  全省1657公里的高鐵營業里程,構建起了貴陽至成渝城市群、滇桂地區、粵港澳大灣區、華中城市群、長三角、京津冀地區2至8小時高鐵快速交通網。

  借“高鐵時代”東風,貴州駛入文旅“快車道”。“高鐵下站就有車直達黃果樹景區,簡直太方便了。”來自湖南的游客江先生點讚安順。

  被稱為“避暑高鐵”的安六高鐵,讓六盤水融入貴陽1小時經濟圈,開通運營4年旅客發送量達1225.26萬人次,昔日“煤都”旅游品牌效應日益凸顯。

  “火車一響,黃金萬兩。”早在2016年,滬昆高鐵貴州西段架起盤州市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聯通東盟各國的橋梁,為其向西開放增添了一份底氣和速度。

  “80後”苗族姑娘楊婷婷,決心讓蠟染非遺手工技藝走出貴州,2017年搭乘安順前往深圳的高鐵,參加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

  交易會上,楊婷婷精緻獨特的蠟染産品,深受大眾喜愛,被迅速搶購一空,同時還接到了來自北上廣深的大量訂單,初來乍到的她,乘着高鐵滿載而歸。

  跨越:飛馳貴州,是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的生動影像

  從“連峰際天,飛鳥不通”到全面邁進高鐵時代,貴州開啟了高鐵交通網絡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追趕。

  這是一條不追趕就會被圍困的“突圍之路”,也是一條不追趕就會被拋棄的“超越之路”,更是一條不追趕就難以持續的“開放之路”。

  60多年前,貴陽還是不通火車的“邊城”。

  1959年,黔桂鐵路全線貫通,火車第一次開進省城貴陽。

  1965年起,川黔、貴昆、湘黔、南昆等一批幹線鐵路相繼修通。

  1991年,貴州鐵路進入電氣化時代。

  2014年,貴州邁入高鐵時代。

  “鐵二代”王昌利,第一個把動車開進貴州的火車司機,見證了中國鐵路從時速80公里到350公里的飛躍。

  “行駛在貴州的山區鐵路上,內燃車上坡十分費力,就像‘老牛拉破車’一樣,在爬。”王昌利回憶道。

  時光飛逝,已經開了20多年火車,擁有內燃機車和電力機車兩本駕駛證的王昌利,再次拉響嘹亮的風笛。這一次,他開的是貴州省第一列CRH2A和諧號動車組,圓了父親那一輩人的“鐵路貼地飛行夢”。

  而後,貴州高鐵建設持續推進,一座座大橋隧道橫空出世,一排排鐵軌電網成功鋪設,鐵路建設史上的一個個奇蹟被創造出來。

  6秒!列車跨越北盤江天險。就為了這轉瞬的6秒,滬昆高鐵北盤江特大橋的建設者們在這裡整整鏖戰了6年。

  “貴南高鐵勘察設計從2014年開始,歷時4年經過上百次的線路修改後,才最終確定了貴州段的線路方案。”中鐵二院貴南高鐵總設計師龍宗明回憶説。

  …………

  展開中國交通地圖,高鐵由貴州東進長三角,北上京津冀,南下大灣區,西出東南亞,全面融入國家高鐵“八橫八縱”網,遠在內陸腹地的貴州成長為具有國際視野的鐵路交通樞紐。

  作為貴州省“市市通高鐵”的最後一個項目——盤興高鐵線路已進入全線鋪軌階段,建成通車後,貴陽至興義2小時左右可達,貴陽至省內8個市(州)中心城市1至2小時的高鐵交通圈將正式形成。

  相信在未來,高鐵將為貴州出山跨海、閃耀世界帶來更多的驚喜與期盼。(記者 劉力維)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