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州平塘縣掌布鎮新坪村上莫組有一天然洞穴,名曰清風洞。2023年,村民發現,清風洞通風條件好,洞內恒溫,常年溫度12攝氏度至20攝氏度,適合栽培平菇。
王旭是貴州易合順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在清風洞種植了17萬支菌棒。“我們的品種專為洞穴內高二氧化碳的環境開發,産出的平菇菇腳短、肉厚、口感爽脆。”王旭拿着剛摘下的平菇對記者説道。
“去年,村裏謀劃産業發展,正好與前來新坪村調研産業的王旭不謀而合,村裏向縣裏申請資金進行洞內的土地平整等工作,由王旭負責基地管理和銷售工作。”新坪村駐村第一書記宋子豪道出了雙方合作的原因。
“目前菌菇僅有三分之一的産出,主要銷往貴陽。後續豐産期每天可産出3000斤,預計在2025年春節期間會有一個生産小高峰。”宋子豪説,村裏還建設了菌棒生産基地,每天可生産1萬棒左右。
為了科學高效種好平菇,清風洞內安裝了自動噴淋系統,僅憑一個遙控器就可完成全部噴灑工作。“水從洞內抽出來,40秒就可完成一次噴灑,而常規噴灑則需要7人才能完成這項工作。”王旭介紹。
“洞內24個攝像頭安裝完畢,今後的管理工作會更加高效便捷。”王旭説,除了平菇,還在洞內試種出猴頭菇,“下一步將擴大到2萬棒左右,如果順利,一株三兩可賣10元,比平菇更賺錢。”
“出菇的菇包進行再加工還可以做成栽培基質。”按照做循環産業的思路,王旭盤算着怎樣利用好生産的每個環節。
平菇産業漸入佳境,村民們荷包漸鼓。村民韋朝芬已在基地務工10余天,每天能有100元的工錢。
“我從附近的大塘鎮過來,基地負責接送,主要負責平菇接種,每天能獲得工錢80元。”楊世艷告訴記者,基地包中餐,車接車送很方便。
“幹好産業不容易,關鍵還是多看多探索。”對新坪村未來産業發展的謀劃,宋子豪信心十足,“要瞄準高附加值的産品,猴頭菇、羊肚菌、黃絲菌在洞內已試種成功,下一步是如何大範圍鋪開的問題。”
“如果順利,還想通過廈門、深圳出口,將平塘的生態農産品賣到新加坡、日本和韓國。”宋子豪坦言,今後想走高端産業訂單農業路線。(記者 袁紹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