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含黛,碧水潺潺。走進貴州麗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大山三文魚養殖場基地,陣陣流水聲先聲奪人,魚兒在清澈的池水中自由游弋。放眼望去,兩山之間雲霧繚繞,山下是一大片整齊規劃的養魚池,魚池依山而建、錯落有致,猶如置身綠水青山的畫卷中。
“三文魚別名虹鱒魚、大馬哈魚,原産於北美太平洋沿岸,為北半球冷水魚類。三文魚是一個統稱,鮭科魚中的鱒屬魚有兩種,即:海鱒和虹鱒。”該養殖基地負責人趙子豪介紹,三倍體虹鱒魚屬於鮭形目,鮭科,太平洋鮭形虹鱒魚,因成熟個體沿側線有一棕紅色縱紋,似彩虹,故名虹鱒魚。
貴州麗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大山三文魚養殖場成立於2013年,佔地面積約20畝,經過幾年的發展,養殖基地共擁有面積達20余畝的三文魚標準化種苗孵化、養殖示範基地,包含大小不一的魚池80多個,每一個魚池通過鋪設納米管增氧給魚苗提供更適宜的成長環境,其産品三文魚遠銷雲南、湖南、廣西等地,深得市場青睞。
“三文魚的最佳養殖溫度是1-15度,大山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氣候,尤其是長年不斷的溶洞水,特別適合搞三文魚孵化養殖。我們的魚池今年共養殖的三文魚有60噸左右,按現在的市場價預估能實現200萬元的收入。”趙子豪説,“這幾年用工除了固定工人外,也帶動周邊老百姓參與務工,一年下來能為30多人帶來人均收入9000多元”。
“近年來我們養殖場逐步規模化專業化,至今發展為當地活力較高的農業項目,這背後離不開稅務部門一直以來的大力支持,自産農産品免徵增值稅,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各種政策優惠,各項稅收減免,稅務人員每一件都及時送上門,2023年來我們實現免稅銷售收15.89萬元,共減免稅款5.62萬元。”趙子豪説,“應市場需求變化,規格要求逐年遞增,養殖周期也由兩年半延長到三年以上,雖然有壓力,但在稅務部門稅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們有信心面對資金回籠時間變長的難題”。
近年來,貴州把生態漁業列為全省重點推進的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之一,全省上下聚焦湖庫生態漁業、稻漁綜合種養、冷水魚健康養殖等,全力打造全域生態魚産業鏈。
大方縣稅務幹部到貴州麗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大山三文魚養殖場宣講稅惠政策。(漆毓 攝)
國家稅務總局大方縣稅務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針對全縣農林漁業發展實際情況,聚焦企業涉稅需求,全面梳理涉農稅收優惠政策,為企業提供“一戶一策”的專屬服務。同時,組織稅收服務青年志願服務團隊走進企業,與企業面對面溝通交流,了解其在生産銷售過程和納稅辦理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難點”,量體裁衣為養殖戶打造稅收服務方案,對企業涉稅訴求做到快速響應、有效收集和及時反饋,助力農林漁業逐步轉化為一條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生態致富路。
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綠色可持續發展是冷水魚養殖的生命線。經過多年的綠色發展,該三文魚養殖基地成為目前全省較大的現代化和標準化三文魚孵化、養殖基地之一,並先後榮獲“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貴州省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貴州省特色水産産業技術體系冷水魚健康養殖示範基地”“貴州省十佳生態漁場”等稱號。
趙子豪説:“在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扶持下,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發展好養殖産業,將開展三期項目建設,依靠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獨具特色的産業發展優勢,同時培養一批專業化冷水魚養殖工人、水産加工技術工人,帶動周邊更多群眾務工增收,讓村民端上‘綠飯碗’。”(童霖 聶燕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