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福泉市連續9輪獲評“雙擁模範城”
讓雙擁之花絢爛綻放
今年是第十二屆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錶彰之年,也是黔南州福泉市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十連冠”的考評驗收之年。該市積極行動,誓用最佳的風貌、最實的成效,迎接最嚴格的考評。
截至目前,福泉市已是全國唯一連續九輪獲評“雙擁模範城(縣)”榮譽稱號的縣級單位。這一殊榮的背後,記錄着福泉全市軍民同心共促發展的魚水情深和孜孜追求。
2023年,福泉市再擔雙擁工作探索重任,被列入全省“爭創新時代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先行點”。接令以來,福泉市持續優化完善雙擁工作體制機制,持續提高新時代雙擁工作水平,不斷鞏固發展新時代軍政軍民關係,全面推進退役軍人高質量發展先行點建設,雙擁之花絢爛綻放。
出實策 構建“大雙擁”格局
2019年,福泉市組建退役軍人事務局,並成立愛國擁軍促進會、退役軍人志願服務隊等基層擁軍服務組織,設立“市、鄉、村”三級退役軍人服務機構,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覆蓋全員、服務優質”的服務體系。
福泉市&&《福泉市退役軍人創業創新雙向扶持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試行)》《福泉市爭創新時代雙擁模範城“十連冠”十大行動方案》,新增配套38條具體推進措施,切實把雙擁創建與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有機統一,創新統籌推進。
近年來,福泉市先後投入資金200余萬元,對雙擁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提質改造。如今的福泉,處處涌動着“愛我人民愛我軍”的雙擁暖流,這離不開福泉各級黨委、政府和駐市部隊領導對雙擁工作的重視。
福泉市制定&&軍地合署辦公、黨委議軍會議、軍地協作等工作制度,健全“市委主導、政府主抓、人大監督、政協商議、社會參與”五位一體雙擁工作機制,實現了雙擁工作四家班子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的“大雙擁”格局。
辦實事 力解軍人急難愁盼
去年6月,在福泉市軍地雙方組織的軍嫂座談會上,收集到的20余條意見建議,按照軍地“雙清單”模式逐一研究解決,常態化服務解決好現役軍人“三後”問題,用心用情解決軍人後顧之憂。
企業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崗位需要什麼就培訓什麼,這是福泉去年在全省率先探索由企業主導的培訓模式,打破了之前有“證”無“崗”的困局。同時,在退役軍人(軍屬)就業較多的企業成立退役軍人服務聯絡站,讓服務保障的觸角延伸至企業。
關心軍人、關心軍人家庭就是關心部隊、關心國防建設。2020年以來,福泉市匹配涉及雙擁工作及退役軍人事務工作各類資金9000余萬元,加強對駐地部隊和軍屬、退役軍人等走訪慰問、幫扶援助工作。
同時,全社會關愛軍人的氛圍也更加濃郁。最有代表性的,當數福泉市的“兵媽媽”們。灌香腸、包餃子、做鞋墊……每逢佳節,李應群為駐泉官兵送去溫暖。在李應群的帶動下,更多人加入擁軍隊伍中,傾情為軍人服務。今年初,福泉“兵媽媽”擁軍群體被貴州省軍區表彰為“黔動先鋒”。
見成效 軍地共建結碩果
近四年來,福泉召開市委議軍會議6次、國防動員委員會會議4次、軍地聯席暨雙擁專題會商會議7次,嚴格落實軍地互辦實事“雙清單”制度,解決駐泉部隊在訓練、戰備、營房建設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61個。
59家雙擁成員單位與駐泉部隊結成共建對子,簽訂共建公約,明確共建形式,拓展共建內容,建立共建活動制度,定期開展軍民共建活動。
對幫扶村投入各類資金120余萬元、支農幫扶達1000餘人次、建成500畝刺梨産業實驗項目……在福泉市如火如荼的建設事業中,處處躍動着官兵綠色的身影。
駐泉部隊積極參與駐地重大活動安全保衛、搶險救災、處理突發事件等危難險重任務,出動民兵及現役軍人7000餘人次,參與火箭殘骸回收工作30余次,參加搶險救災27次,重大活動期間武裝巡邏180余次。
“雙擁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福泉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局長張啟剛&&,福泉將堅守雙擁創建,珍視紅色文化與光榮傳統,在新征程中,進一步擦亮“全國雙擁模範城”金字招牌,讓雙擁之花絢爛綻放,結出軍民團結碩果。(記者 汪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