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銅獎是如何煉成的?——解鎖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的“獲獎密碼”-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銅獎是如何煉成的?——解鎖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的“獲獎密碼”

2024-11-25 17:42:27  來源:劍河縣融媒體中心

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銅獎是如何煉成的?

——解鎖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的“獲獎密碼”

  近期,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2022級計算機專業邰昌聰、張明發、吳梓霖三位同學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中職組)新聞傳播賽道動漫製作賽項中勇奪銅獎,實現了劍河縣在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零的突破”。

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在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勇奪銅獎。

  今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升級為“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最高規格、最高水平的競賽,是展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檢驗教育教學成果的重要&&,也是檢驗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的重要標尺。

  在他們獲獎的背後,有着學校的全力支持,有着老師的悉心教導,有東西部力量的保駕護航,也有着數不清的訓練和打磨,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看看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銅獎是如何煉成的?

張明發、邰昌聰、吳梓霖(從左至右)正在進行技能訓練。(劉夢 攝)

  備賽的艱辛:以技逐夢

  從“國賽”到“世賽”的華麗轉身,帶來了更寬廣的賽道,也面臨着更大的難度和更高的要求。這對首次參加的三位同學來説,是前所未有的挑戰。

  “感覺非常非常艱辛……”回顧備賽經歷,學生邰昌聰連用了兩個“非常”。學生吳梓霖也感嘆:“艱苦、煎熬!”

  此次大賽,參賽師生要先通過校級初篩,再經過州賽、省賽層層選拔,一路過關、脫穎而出,才能拿到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的“入場券”,這份銅獎的含金量不言而喻。

  當記者問起他們的經驗做法,邰昌聰思考了一會兒,然後蹦出一個字——“練!”,舍此以外,沒有什麼“捷徑”。緊張而又漫長的備賽、集訓室裏奮鬥的日與夜、推倒了再重來的構思、修改了又修改的參賽作品……

指導教師正在指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劉夢 攝)

  “作品最終以仰阿莎女神為原型,將銀冠、紅繡等極具劍河苗族特色的元素融入動畫中,意在通過動漫形象擦亮‘民族IP’、弘揚傳統文化。”指導老師秦水塘介紹。

  主題確定了,如何在賽場上將作品的內涵和技術要點充分展現出來?由潘家勇和秦水塘等老師組成的指導團隊,帶着學生們為每一個細節反復斟酌、不斷演練,每位師生都經受了身心上的莫大考驗。

  “有些時候不知道怎麼進一步去提升自己,我們團隊老師同學就一起去鑽研大賽規章,老師再給我們規劃,不斷找課程,不斷去鑽研賽題,自己慢慢去摸索,怎麼跟團隊成員去溝通,大概方向怎麼去確定,一步一步地提高自己。”邰昌聰説。

  從集訓室到真實的賽場,平日的努力沉澱為從容的心態,凝聚為應對難題的底氣。一路走來,不僅磨煉了學生們的專業技能,也在逐步培養他們不怕困難、敢於拼搏的勇氣和精神。

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與教師開展教學交流。(劉夢 攝)

  “學校給予我們完備的設備供我們訓練,指導老師給了我們很多的關心和幫助,還有我的隊友們,我們一起共戰到深夜,正因為有了這麼多的力量,才有了我們現在的成果。”學生吳梓霖感激地説。

  從備賽到獲獎,就像帶着自己的孩子一筆一畫勾勒出夢想,對學生和老師來説都是一次圓夢之旅。説到獲獎感受,指導老師潘家勇仍難掩心中雀躍:“首先學生獲得這個獎項,我們為學生感到很高興,這是對學生個人能力的充分肯定,其次我們老師也很高興,因為這也是我們老師和學校教學能力和成果的一個展現,也是一份榮譽。”

  大賽落下帷幕,師生們的追夢之旅還在繼續。他們沒有松懈,又“無縫銜接”投入到了新的學習中。

  “原先只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夢,通過這個大賽,我們學會了運用從行業裏面所學到的知識,怎麼去製作,讓我更自信自己有這個能力,能夠把腦海中的想法創意給它製作出來,製作出大眾認可的作品,這也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以後的職業道路怎麼走。”邰昌聰眼裏充滿光亮。

  拿下這枚銅獎,三位同學也因此取得了可免試入讀省內高職院校相應專業的資格,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向大家證明了:職業學校的學生也有職業學校學生的精彩!“只要自己肯吃苦、肯努力,也是很有奔頭的。”學生張明發堅定地説。

東西部協作“組團式”幫扶教師與本地教師開展日常教學交流。(劉夢 攝)

  獲獎的關鍵:協作+堅持

  此次獲獎的關鍵是什麼?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校長李毅認為,答案是“協作+堅持”。“‘協作’是我們在‘組團式’幫扶下,東西部一起來發力,組織這次參賽培訓,大家克服重重困難,突破技術難點,突破備賽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挫折。地方政府對劍河職校的大力支持,我們東部的師資及技術團隊,一直堅持着對我們的參賽同學進行輔導,我們後方的老師也一直堅持不懈地陪着學生,每一天進步一點,每一天成長一點,最後通過東西部協作共同的長時間的幫扶和積累,在我們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榮奪銅獎,非常不容易。”李毅説到。

  過往,在相對薄弱的教學條件下,學校取得的最好成績是省賽三等獎,衝擊國賽、世賽似乎遙不可及。從2022年開始,一批批教育人才“組團式”幫扶團隊的到來,為學校帶來了希望和動力。

  “我們來幫扶,不是説想看一個短期的成效,我們要打造一支帶不走的幫扶團隊。要結對幫扶,要互相之間深度的融合,通過幫扶團隊和本地老師一起參加教研、教改,探索更加融合和貼切自身發展的一些做法,形成自己的經驗,不斷延續下去。”李毅&&,幫扶的最終目標是讓先進的職業教育方法在劍河落地生根,帶給這批靠雙手創造未來的孩子更多可能。

東西部協作“組團式”幫扶教師正在指導學生進行技能訓練。(劉夢 攝)

  為建設一支帶不走的師資隊伍,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採用建機制、搭&&、走出去、請進來等手段,在幫扶團隊“領着教師幹,幹給他們看”的帶動下,開展幫扶教師與本地教師結對活動,搭起學習借鑒和交流融通的通道,使學校管理更加科學、教學更加有效、學生更加樂學,促進教師隊伍可持續發展。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了教師們的“拔節成長”,而逐漸成為“頭雁”的教師們也開始帶動“群雁”齊飛。

  “我們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都得到了改善,通過‘傳幫帶’,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教學方法方式也傳到了我們老師身上,讓我們學以致用,教師的教學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老師潘家勇説。

  “我希望通過我24年的教學經驗,將先進的理念帶給當地的老師,通過知識的傳送,希望能給孩子們在學習上有更多的收穫,把劍河真正所需要的留下來。”幫扶教師胡文輝老師説,把從東部帶來的好經驗留在劍河,是每一位幫扶教師的初心。

老師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劉夢 攝)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下一步,劍河縣中等職業學校將繼續借助東西部協作“組團式”幫扶的力量,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水平、學生素質,打造一所讓家長滿意、讓社會滿意、讓學生滿意的高質量的中等職業學校。

  職業教育是大國工匠的搖籃,在邰昌聰、張明發、吳梓霖的人生十字路口上,職業教育為他們開闢了一條新道路。比賽的結果,只是以往奮鬥的證明,願這些少年繼續奔跑,繼續在熱愛的領域裏閃閃發光。

  採訪最後,在絢爛的夕陽下,三位同學大聲地向未來發出了自己的宣言:一技在手,一生無憂,未來加油!(彭雲美 劉夢 楊菊梅 羅崢銘)

[責任編輯: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