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省深化改革創新加快推進特色教育強省建設
截至2023年底,全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93.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2.4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8%,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1個百分點;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50.5%,與全國差距進一步縮小。
貴州以改革激發活力、以創新驅動發展,建設特色教育強省的步伐鏗鏘有力,在新征程上交出亮麗答卷。
完善立德樹人機制構建育人新格局
在位於遵義市的四渡赤水紀念館,習水縣第一小學、第七小學的小學生們化身小講解員,用生動的語言將“四渡赤水”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娓娓道來;
黔東南州施秉縣第一中學的大課間,老師帶領學生跳起了融入踩鼓舞、板凳舞的課間操,讓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
貴州大學“博士村長”深入田間地頭,助力解決農村産業發展技術難題;
“博士工程師”走進工廠車間,共推産學研用一體化發展;
…………
貴州大地上,“行走的思政課”走深走實,在潛移默化、潤物無聲中形成啟智潤心、鑄魂育人的良好氛圍。
今年9月,貴州全面啟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改革試點,系統推進課程體系、教學方式、資源內容、實踐&&全面創新。與此同時,隨着“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深入實施,貴州逐漸形成了重點突出、載體豐富、協同創新的思政育人體系。
貴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完善立德樹人機制,加快構建價值觀引領、文化知識相融通、各學段相銜接、校內外相結合的育人新格局。
辦教育,必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完善“五育並舉”培養體系,貴州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
千萬師生陽光體育活動在全省蓬勃開展,校園足球發展不斷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明顯改善,文化藝術進校園活動持續推進,全省中小學生勞動教育技能競賽創新舉辦,德智體美勞全面協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貴州強化教育家精神高位引領,優化“強師”路徑,破解“強師”難題,打造“強師”品牌,努力鍛造專業化高素質教師隊伍——
&&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讓師德師風建設穩步向前;
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教職工“員額制”、教師“坐班制”、校長職級制等改革,讓教師隊伍數量、質量同步提升;
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建立鄉村教師待遇保障機制,推進“兩類房”建設,讓教師待遇保障更加有力。
縱深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
10月12日,貴州理工學院獲批首個貴州省卓越工程師學院(培育)試點建設單位。這是貴州加快拔尖人才培養,促進“教育鏈”“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的又一舉措。
貴州進一步強化高等教育龍頭引領作用,加快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完善産教融合、科教融匯機制,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不斷強化對現代化建設的支撐。
新增3所博士高校、4所碩士高校、21個博士點、91個碩士點,學位建設取得突破進展;
貴州大學7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世界一流建設學科植物保護被評為“A-”,實現我省A檔次學科歷史性突破;
依託貴州大學建設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綠色農藥全國重點實驗室,貴州師範大學重點建設基於FAST(中國天眼)的數據驅動與計算科學學科群,科研&&建設成效明顯;
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49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61門、國家級“新工科”“新農科”“新文科”研究與實踐項目6個,高等教育核心競爭力和服務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
通過優化高等教育布局,貴州推動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設置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提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效能。
在2023年度貴州省科學技術獎勵中,由省內高校牽頭或參與的項目有60余項,佔總數的50%。高校作為基礎研究主力軍、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今年,9所省市(州)共建本科高校管理體制改革順利完成,從“共建”到“省管”,釋放了倍增效應:2022至2023年,科技成果轉化金額達1.35億元。
貴州着力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的同時,深入推進職普融通、産教融合,職業教育發展邁向新高地。
貴陽康養職業大學、貴州交通職業大學相繼獲准設立,填補我省本科職業大學空白;“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職教高考改革深入推進,“3+2”“3+3”培養項目、中職學校與本科院校“3+4”中本培養試點等,全面貫通中職到本科的人才培養體系;建設10個市域産教聯合體、創新實施“校旅結合”,服務發展支撐持續增強。
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縱深推進,激蕩起貴州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的澎湃動力。
教育改革發展紅利惠及千家萬戶
今年9月,銅仁市印江自治縣第十幼兒園經過緊鑼密鼓的建設,在秋季學期如期投入使用,有效解決了周邊村寨及小區的就近入園問題。
數據顯示,貴州省學前三年毛入園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在園兒童佔比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處於西部領先。
教育民生關乎群眾利益和幸福。貴州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把人民滿意作為衡量教育發展的基本尺度,把促進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環節,實現從“有學上”到“上好學”的轉變,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全力保障教育優先發展——
落實教育經費“兩個只增不減”,2021至2023年,全省各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累計達到3465億元,年均增長3.5%,佔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19.6%,始終保持財政第一大支出位置。
着力破解急難愁盼問題——
聚焦教育突出短板問題和瓶頸制約,啟動整體提升教育水平攻堅行動計劃並實施“七大工程”,破解難題、補齊短板,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群體差距。
通過人工智能三維倣真軟體,實現數傳、圖像識別、遙感等技術搭建,在虛擬的月球場景中,指揮機器人和無人機完成各種複雜的探月任務……這是近日貴陽市修文縣一中舉行的“月球基地建造計劃主題賽”現場。得益於教育數字化發展,學生們有機會深入了解人工智能技術,感知科技的魅力。
貴州持續推進教育數字化&&“聚通用”,開展“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貴州試點應用,持續優化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功能,推動“三個課堂”應用實踐,以教育數字化助力教育優質均衡和高質量發展,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的數字校園、智慧校園正成為新常態。
圍繞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貴州持續發力,一項項“民生願景”正逐一變成“幸福實景”。(記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