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嘛小兒郎,背着那書包上學堂,
不怕太陽曬,也不怕那風雨狂,
只怕先生罵我懶呀,沒有學問呀無臉見爹娘。
朗裏格朗裏格朗裏格朗,沒有學問呀無臉見爹娘。
在安順市第六小學南華校區,一群身穿苗族服飾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用苗語學習演唱那曲耳熟能詳的《讀書郎》兒歌,稚嫩的嗓音與舞蹈相互交織,濃郁的民族風情瀰漫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裏。
據了解,《讀書郎》這首兒歌是在1944年“抗日演劇宣傳第四隊”來安順開展文藝宣傳時,被隨隊的著名詞曲作家宋揚,根據安順西秀區汪家山的苗族蘆笙音調與歌詞改編創作的。歌曲以苗族蘆笙音調為基調,描述了孩子們背着書包上學的故事,展現了孩子們快樂成長、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安順市第六小學南華分校教師唐興俊:“因為我們學校地處於汪家山,汪家山是讀書郎的誕生地。作為一首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意義的歌曲,它存在着豐富的文化內涵。用苗語教唱是希望他們傳承地方特色民族文化。同時,也希望他們能夠學習和傳承讀書郎刻苦學習的精神。”
安順市第六小學南華分校學生馮芷嫣:“今天老師用苗語教我們唱《讀書郎》,我覺得很好聽,也非常的有意思。我要把這首歌教給別的同學,並且告訴他我從中學習到的精神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在安順市第八小學教育集團九小分校內,另一番溫馨景象同樣上演。合唱社團的小朋友們正全神貫注地排練着經典兒歌《讀書郎》,在音樂老師的精心指揮下,每一個節奏都被孩子們完美地演繹。
安順市第八小學教育集團九小分校音樂教師詹奉芝:“我們學校通過音樂課、合唱社團、主題隊會等形式傳唱歌曲讀書郎。同時,也通過編排課本劇讀書郎讓孩子們了解歌曲的創作過程。這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能夠激勵他們珍惜學習的機會,讓他們明白學習需要付出努力和堅持。”
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經典之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感與民族自豪感。西秀區各學校不僅利用課後服務時間組織師生觀看西秀區原創校園課本劇《讀書郎》,還採用了豐富多樣的形式傳唱《讀書郎》。有的學校將《讀書郎》納入音樂課程,讓孩子們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學習歌曲;有的學校組織合唱團,讓孩子們在集體合作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據了解,自九月份以來,西秀區強化實踐活動,已組織了一系列的《讀書郎》表演活動。如千人圍觀的原創校園課本劇《讀書郎》試演、西秀區首演經典傳承《讀書郎》校園課本劇“班班有歌聲 傳唱讀書郎”比賽。通過一系列活動的開展,西秀區各學校傳承了《讀書郎》這一經典之作,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對民族的熱愛之情。(朱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