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0月22日電 “留住一個母親,就留住一個家庭。”這是貴州省榕江縣特和社區母親回家手工坊直播中心成立的初心。今年掛牌成立的母親回家手工坊直播中心位於榕江縣易地扶貧搬遷小區特和社區內,總面積1400平方米,設有培訓直播區、縫紉區、綜合手工作業區、手工體驗區、産品産銷區、攝影間等。“刺繡是我從小就學的手藝,在家門口就有活幹,就有工資拿,肯定比在外打工好,還能照顧孩子。”近日,特和社區居民龍桃香在接受採訪時説。
圖為母親回家手工坊直播中心正在刺繡的女工。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圖為母親回家手工坊直播中心。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我們帶動了100余名易地搬遷婦女就業,真正讓她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家庭獲得了穩定的收入。同時,通過聯合和輔助各鄉鎮手工藝合作社,幫扶輻射到各個村寨500人以上。”手工坊負責人羅蕓介紹。自榕江縣大力推動“新媒體+産業”以來,手工坊結合易地搬遷群眾基礎較好的刺繡、蠟染、手織布等非遺文化來進行規劃、設計與建設,集研發、生産、展示、銷售、體驗、文旅於一體,自主設計及聯名品,共計七大品類、400多款産品,探索出一條新媒體+非遺傳承+文創幫扶+鄉村振興的新模式。
圖為榕江縣新媒體文創産業園。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圖為榕江縣“村超”推薦官在直播。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讓手機變成新農具,讓數據變成新農資,讓直播變成新農活。”榕江縣新媒體産業園負責人全芳介紹,産業園自2021年11月25日正式掛牌成立以來,成為推動當地數字經濟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産業園引進北京家鄉來客、貴州山呷呷、甜甜榕江農業貿易有限公司等50余家企業入駐,孵化了超12800個賬號,並組織開展了全縣新媒體人才線上線下培訓500余次,培訓人數超過4萬餘人次。這些舉措不僅培育了本地網絡直播營銷團隊2200余個,還帶動1萬餘人增收。
榕江縣的鄉村振興之路並不僅僅停留在産業層面。近年來,榕江縣借“村超”東風,加強文化設施的建設。為了讓村民們享受到更加豐富的文化生活,榕江縣在鄉村建設了村咖、村超音樂圖書館等設施。這些設施為村民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場所,成為了傳播鄉村文化、提升村民文化素養的重要&&,也是外界了解榕江、感受鄉村魅力的窗口。
圖為榕江縣村咖。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圖為榕江縣村超音樂圖書館。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在品牌建設過程中,榕江縣注重知識産權的保護,已經成功註冊了包括“村超(牛頭圖形)”等在內的132件商標。這些商標的註冊不僅為“村超”品牌提供了法律上的保護,也為其未來的商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融合創新也是“村超”品牌成功的關鍵。通過將足球賽事與民族文化、特色美食等元素相結合,“村超”不僅為觀眾帶來了耳目一新的觀賽體驗,也吸引了更多潛在的商業合作夥伴。這種創新模式不僅提升了“村超”的品牌價值,更為其未來的商業合作和市場拓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圖為榕江縣“村超(牛頭圖形)”商標。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圖為“村超”聯名飲料。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
在這場新媒體與鄉村産業的深度融合中,榕江縣借助“村超”IP,不僅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更讓榕江煥發出了新的生機與活力。“現在不只是榕江‘村超’,更是中國‘村超’,還可能是世界‘村超’。”全芳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榕江未來發展的信心與期待。(黃芳薪)
圖為榕江“村超”球場一角。新華網發(黃芳薪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