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樹之鄉譜新篇
——黔西南州普安縣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一線觀察
具有中國古茶樹之鄉美譽的普安氣象萬千。
普安,以一杯好茶聲名遠揚——
世界茶源地,每年春茶、秋茶開採,茶山上、茶市裏,不僅有茶農趕“早”的身影,更有數以千計的省外茶商前來“搶”茶的熱鬧,一杯普安紅香飄天下。
普安,“家底”豐厚動能澎湃——
風能、太陽能、煤等資源豐富,蘊藏強大發展潛能。發揮比較優勢,中電普安電廠風光火儲一體化示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普安,以奮發有為彰顯本色——
大抓棚改拓展新型城鎮化,讓居民住上了好房子;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群眾增收過上好日子……黨員幹部不斷攻克難點,繪就實幹為民的本色。
農業與工業協同並進、城鎮與鄉村融合發展、幹部與群眾齊心協力……這,無不是普安奮進新征程,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突圍重點添亮色——深耕茶葉,轉優勢為勝勢
車行普安,滿眼茶山,鬱鬱蔥蔥、生機勃勃。
處暑前後,已至秋茶採摘好時節,在普安縣茶源街道聯盟村的産茶核心區,茶農們搶抓晴好天氣採摘茶青。
“我家種有10畝茶,這幾天每天都來採。”茶農柏岑貴笑呵呵地説,“每天採200多斤茶青,收入200多塊錢,光靠茶葉,一家人一年收入就有好幾萬呢!”
茶是普安鄉村振興的富民産業,也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柱産業。
地處雲貴高原向黔中過渡的梯級斜坡地帶,高海拔、低緯度、少日照、多雲霧,造就了普安獨特的産茶環境和産茶優勢,成就了普安茶“早”的特點。普安聯盟村被命名為貴州綠茶“第一採”永久首采地。
自然優勢明顯,歷史文化也很悠久。普安紅集團茶展廳展陳的四球古茶籽化石,可將普安茶追溯至164萬年前,加上2萬多株野生四球古茶樹群,世界茶源地,普安實至名歸。
“有研究表明,至少300多年前,普安就有人工種植繁衍茶樹、從事茶葉製作銷售等行業。”普安縣茶辦副主任廉建宏介紹,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普安茶産業一步步壯大。
産業的發展,離不開一代又一代普安人的辛勤耕耘。生在茶鄉、長在茶園的晁忠琼一家就是典型代表。不僅她傳承了父親“衣缽”,投身茶産業,女兒大學畢業後也從自己手中接過“接力棒”,引入先進理念管理企業、營銷茶葉,公司不斷向現代化邁進。
産業的壯大,也離不開各級各部門的幫扶。2018年,在國務院扶貧辦的組織下,2000畝“白葉一號”感恩茶園在普安落地。依託“白葉一號”茶園核心區,普安拓展帶動全縣萬畝白茶産業發展,建設了南部、中部、北部茶葉種植示範區。
如今,普安茶園面積已達到18.3萬畝,投産13.1萬畝,綜合産值17.59億元,連續9年榮膺“中國茶業百強縣(全國重點産茶縣)”。
“量大”是普安茶産業發展的優勢,而“品牌”則是崛起的法寶。
2015年,普安將原本的“福娘茶”改名為“普安紅”。後來又組建普安紅集團,統籌引領全縣茶産業發展,培育布依福娘茶業、貴安茶業等本地茶企,引進福建正山堂、習普公司、普福公司等一批優強企業,推進茶産業規模化、品牌化、標準化、市場化發展。
8月22日下午,在位於普安縣江西坡工業園區的習普公司産品展示廳,來自俄羅斯的商人蘇尼爾在翻譯人員的幫助下,正與公司副總經理唐萍洽談訂單。
“普安紅茶品質好,在俄羅斯市場深受歡迎。”蘇尼爾是習普公司的老“顧客”,主要在俄羅斯銷售中國茶葉。此次來普安,他想進一步加大與習普公司的合作力度。
廣闊的市場讓習普公司取得了不俗成績,唐萍介紹:“公司去年就出口普安茶506萬美元,今年預計可以達到650萬美元。”
“中國古茶樹之鄉”“中國茶文化之鄉”“全國十大魅力茶鄉”……如今,伴隨着眾多“國字號”名片,普安茶早已名聲在外,“普安紅”系列産品暢銷北京、上海、廣東、深圳等地,出口至俄羅斯、新加坡、越南等國家。
茶,是普安最靚麗的名片,也是這裡最美的風景。依託萬畝茶山和品牌優勢,普安還深耕茶旅康養一體化融合發展之路,串起特色村落、民俗體驗、運動康養等旅游業態,書寫“以茶為媒”“以旅興茶”的“詩與遠方”。
頻現亮點提成色——轉型升級,變潛能為動能
8月23日,普安縣新店鎮細汆村,一排排深藍色的光伏面板在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遠處,隱約可見掩映在光伏面板下的三五名工人,正忙着把新的面板固定在支架上。
“4月初工人們進場施工,目前打樁進度完成30%,以及20%的面板安裝,力爭今年底實現全容量並網發電。”普安電廠副總經理姚欣剛説,後續還將探索“光伏+”,結合發展養殖業,産生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新店蓆草衝風光火儲一體化農業光伏項目是中電普安電廠風光火儲一體化示範項目的重要部分,規劃容量12萬千瓦,總投資約5.56億元。項目佔地1900余畝,採用當前最先進的單晶硅雙面雙玻組件,年均發電利用小時上千。
新能源産業風生水起,得益於普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
而普安的資源優勢不止於此。儲量位居全省第六、佔黔西南州的49.33%,煤炭是普安的另一優勢,也是支撐傳統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堅持“富礦精開”,普安“精”處着筆、逐綠向新,推動恒泰、糯東、嘉龍等煤礦技改擴能,逐步釋放煤炭産能,煤炭過站量穩定在200萬噸以上。
“持續舞好煤炭産業‘能源龍頭’、唱好風光火儲‘大戲’、夯實煤電聯營基礎,讓主導産業強筋壯骨、特色産業積厚成勢、新興産業風生水起。”黔西南州副州長、普安縣委書記龍強&&,推進新型工業化,普安發揮優勢、挖掘潛能,實現多點開花。
全力挺起工業“脊梁”,乘勢而上,聚勢而強。中電(普安)電廠建成運營,年發電量60億千瓦時、産值20億元以上;副産品(脫硫石膏)綜合利用項目投産,完成投資2.06億元。
泥堡金礦項目完成投資3.9億元,2024年上半年實現産值8823萬元。
…………
一邊是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另一邊則是企業生産熱火朝天。
8月22日,在江西坡工業園區普安縣才華實業有限公司生産車間裏,縫紉機聲嗡嗡作響,裁剪、卷邊、訂制整理……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加快生産,展示廳裏款式新穎的包包琳瑯滿目。
“這是銷往歐洲的包包,我們的海外客戶訂單已經排到明年6月了……”隨手拿起一款手提包,公司負責人孔才介紹。去年,才華公司生産手袋520萬個,實現産值5000余萬元,出口4000余萬元。
堅持創新驅動,將數字化、新能源等元素融入産品研發生産,才華公司不斷提升産品的“科”含量和“新”含量,加快推進技術創新和産品蝶變升級。
“我們先後研發出指紋解鎖公文包、光伏充電背包等精準定制的箱包,也在材質、配件等方面融入更多科技創新元素,消費者的反饋不錯。”談起市場競爭力,孔才信心滿滿。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隨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普安引進的銘天實業、普金箱包、盛世普安服飾、普安滿吉服飾等企業經營如火如荼,茶葉、白酒等各類企業進一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43家。2023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産值近36億元,同比增長10.16%。
攻克難點顯本色——黨建引領,增強群眾“三感”
秋陽高照,站在文筆峰觀景&上俯瞰,普安縣城幾個小區高樓林立,街道井然有序,作為深山裏的縣城,已然“有模有樣”。
“家住24棟16樓1號,140多個平方,一梯兩戶,一家四口人,寬敞得很,小區環境也很好。”談起現在的生活,盤水街道佳景苑小區居民劉莉很是滿意,“和以前相比,天差地別。”
在老普安人的印象裏,勞動街和肖家巷算是當時縣城兩個知名地標,也是曾經的小吃一條街。
“房屋都是自建的,沒有統一規劃,道路狹窄、污水橫流。”和劉莉同住一個小區的唐松説,“一到熱天,屋內蚊子到處飛,臭水溝裏時不時爬出老鼠來。”
“好個普安縣,縣城像牛圈”“肖家巷、肖家巷,有名的豬屎巷”,當地人自編的兩句順口溜是曾經普安縣城囧境的真實寫照。
城鎮發展,是普安的一大難點。
“難在棚改,基礎差、欠賬大;難在小城鎮建設缺資金、推進慢。”龍強毫不避諱。
痛則思變。“一方面是發展的機遇,更重要的是回應群眾的期盼。”從2015年開始,連續幾屆縣委班子領頭,把棚戶區改造作為重點工程、惠民工程來抓。
堅持黨建引領、創新方式,普安陸續實施勞動街、教育、消防隊、瓦廠片區等棚改項目6個,完成項目投資48.43億元。如今,3357戶群眾喜遷新房過上幸福日子。
不僅如此,新城老城融為一體、商圈品質不斷提升、夜市經濟越加紅火……人氣、商氣、財氣不斷向縣城聚集。
普安難,也在鄉村全面振興。
“基礎薄、産業弱,曾經的貧困深度轉換成如今的振興難度。”陪同採訪的普安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戴松一語戳到痛點上。
困難面前,更需奮進。
立足“鄉村振興重點推進縣”的定位,普安各級黨員幹部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作為頭號民生工程,按照分工定責、分類定策、分批定崗、分項定搬、分點定向、分步定效“六分六定”方法,從監測、産業、就業、社會保障等多個方面精細化發力,有序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在一攬子政策措施的推動下,2023年,全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3279.58元,同比增長1939.58元,增幅15.9%。
困難面前,也更顯本色。
興中鎮堅持黨建引領産業發展,立足資源稟賦,黨員幹部帶頭找方向、選項目,大力發展茭白、烤煙、生薑等特色産業,帶動群眾增收;
地瓜鎮屯上村充分利用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協作機遇,與浙江省安吉縣黃杜村、湖南省古丈縣翁草村、四川省青川縣青坪村等開展支部聯建,共同探索黨建引領先富幫後富新路徑;
盤水街道白石村村民,跟着早些年外出打工有經驗、懂技術的村支書朱興好一道,建起了飲用水加工廠,産品暢銷省內外;
…………
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普安不斷將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發展優勢。
如今,行走在普安廣袤鄉村,一幅“黨建強、産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美好畫卷正在徐徐展開。(記者 鄧國超 范朝權 陳發文 劉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