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侗族大歌再次唱響莫斯科
——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代表中國隊榮獲本次大賽第三名,並作為參演團隊參加了晚上的頒獎晚會
8月23日至9月1日,在俄羅斯莫斯科舉行了2024年莫斯科“阿卡貝拉”國際音樂節,來自俄羅斯、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南非、古巴、敘利亞、尼泊爾等13個國家147個團隊參加此次國際音樂節活動,貴州省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20人受邀參加活動。
莫斯科“阿卡貝拉”國際音樂節是目前全世界規模最大的聲樂項目,是歷史悠久、享譽國際的文化交流&&。此次國際聲樂節,參賽隊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演員,通過無伴奏的純凈聲音,向世界展示豐富多樣的音樂類型。
據悉,這是黎平縣侗族大歌自2004年至今20年後再次唱響莫斯科,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交流與碰撞,更是向世界宣傳推介中國貴州獨具特色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和黎平旅游資源的絕佳機會。
中國代表團黎平縣侗族大歌隊通過在莫斯科不同地標性廣場、景點等公眾場所每天開展三場演出及交流互動,向當地市民游客展示中國多彩多姿的民族文化,侗族大歌的獨特音樂魅力,進一步提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侗族大歌的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黎平打造一張亮麗的文化旅游名片。讓世界通過侗族大歌,認識黎平,走進黎平,感受這片土地帶來的獨特魅力與深厚文化底蘊。
自8月23日,侗族大歌表演隊在暖營公園率先開唱,隨後轉戰革命廣場和莫斯科大劇院廣場、新普希金大街等為期9天,每天為觀眾帶來了三場難忘的演出,每一場都贏得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和高度評價。
侗族大歌,無指揮無伴奏,這一古老而獨特藝術形式,在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它承載着侗族人民的歷史、文化與情感,是侗族文化的瑰寶。侗族大歌的演唱內容豐富多彩,既有對家鄉、山水的深情歌頌,也有對愛情的美好嚮往。
在莫斯科這座城市的舞&上,演員們用他們那純凈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演唱着被譽為“清泉上閃光的音樂”的侗族大歌,他們將這份深情與美好傳遞給在場的每一位觀眾。觀眾們紛紛&&,侗族大歌的獨特魅力讓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音樂震撼和心靈觸動。
在音樂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下,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侗族大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參與國際音樂賽事,是對多元文化交流的積極影響。通過在國際舞&上的展示,吸引了更多年輕人關注和熱愛這一傳統藝術形式,為其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8月25日傍晚,在新普希金廣場,俄羅斯著名歌唱家格列布(Gleb Matveychuk)與侗族大歌藝術團合作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來眾多觀眾駐足聆聽。8月27日,在莫斯科紅場與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同&演出,為觀眾帶來了中國獨特的民族風文化和中國軍人風采。演出之外,熱愛中國文化,熱衷於侗族大歌的俄羅斯姑娘,穿上侗族的民族服飾,熱淚盈眶與侗族姑娘們一起合唱侗族大歌。
8月31日,莫斯科“阿卡貝拉”國際音樂節頒獎典禮在扎裏亞季耶公園舉行。經過幾天的角逐,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代表中國隊榮獲本次大賽第三名,並作為參演團隊參加了晚上的頒獎晚會。
2024年是中國與俄羅斯建交75周年,也是中俄文化交流年。侗族大歌此次赴莫斯科參賽,對中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義。它為俄羅斯人民打開了一扇了解中國多元民族文化的窗口,促進了中俄兩國在民間藝術領域的交流與互鑒,增強了中俄人民之間的情感紐帶,為中俄文化交流的深入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為兩國在文化旅游、藝術演出等方面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思路。侗族大歌的精彩呈現不僅贏得了莫斯科觀眾的廣泛讚譽和俄羅斯人民的認可,還為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事業增添了新的光彩,為世界各國人民提供了了解中國、認識中國的機會,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文化交流與互鑒的具體實踐。通過藝術和音樂這一無國界的語言,中國向世界傳遞了和平、友好、進步的形象,也為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作出了貢獻。(鐘聲麗 林維芳 吳慧 姚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