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8月19日電 在浩瀚的影史長河中,總有一些影片如同璀璨星辰,不僅照亮了觀眾的心靈,更在歷史的長卷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最近正在全國院線熱映的電影《一生交給黨》便是這樣一部深刻反映革命歷史、展現革命忠魂的佳作。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將觀眾帶回了那個烽火連天的革命年代,讓我們在光影交錯間,見證了革命先烈的英勇偉大與崇高信仰。
影片從第一次北伐戰爭開始,緩緩拉開歷史的序幕,一幅幅歷史畫卷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那是一個風雨飄搖的年代,國家危難,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挺身而出,為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而不懈奮鬥。電影《一生交給黨》正是基於這樣的歷史背景,講述了周逸群這麼一位普通共産黨員如何在黨的領導下,從一個懷揣報國之志的青澀少年成長為革命戰士、最後成為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湘鄂西紅軍主要創建人的感人故事。
《一生交給黨》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通過藝術化的手法,再現了革命年代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影片沒有簡單地堆砌歷史素材,而是巧妙地運用鏡頭語言,將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與他們的內心世界緊密相連,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體、生動。觀眾在觀影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更能被革命先烈的忠誠與信仰所深深打動。
影片的主人公周逸群以及他身邊的戰友們為了民族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凱歌。在影片中,我們看到了他們在戰場上英勇殺敵的身影,也看到了他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奮鬥的溫情。
電影《一生交給黨》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深情的敘述,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些革命先烈們對黨的無限忠誠和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換來了新中國的誕生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們的名字和事跡將永遠銘記在人民的心中。
“一生交給黨”片名出自周逸群在1924年入黨前寫下的一首詞“望海潮.一生交給黨”:“硝煙瀰漫中華,有斑斑血淚,遍體痕傷。軍閥橫行,列強爭亂,九州魔怪猖狂。今日宏願酬,一生交給黨,鬥志昂揚。願為工農革命,灑熱血一腔。”這不僅僅是周逸群烈士入黨時的內心寫照,更是他為踏入革命而立下的錚錚誓言。周逸群烈士的一生淋漓盡致的體現了這五個字,用“一生交給黨”作為電影的名字不僅緊扣主題,更恰好詮釋了電影的主題。
影片的最後,南昌城頭,旌旗招展中,一群與周逸群同志並肩戰鬥但已經犧牲了的戰友們朝着鏡頭跑來,在他們喜悅的臉上疊印出新的一批革命戰士正在進行入黨宣誓,畫面漸漸淡出,導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將歷史長河中革命先輩一代一代地前仆後繼。給觀眾留下的是對革命先烈的深深敬仰和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讓我們在回顧歷史的同時,也思考着如何傳承和發揚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在當今社會,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年代,但革命先烈的忠誠與信仰仍然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信仰的力量和忠誠的可貴。
電影《一生交給黨》講述了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建黨之初衷、立黨之根本、興黨之基石,鼓舞我們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奮鬥新時代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