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反排苗族木鼓舞: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

2024-08-12 11:47:52  來源:貴州日報

  反排村村民跳起反排苗族木鼓舞。受訪者供圖

  反排苗族木鼓舞簡介:

  黔東南州&江縣反排村村民皆為苗族。自古以來,反排苗族木鼓舞就在村裏世代承襲,傳説源於一對跟着鳥蟲學會跳舞的兄妹。

  每逢醜年,十二年一次的祭鼓節到來,反排苗族木鼓舞便要大跳一場,與宰牛祭祀和盛大的節慶活動相配合。

  反排苗族木鼓舞依據木鼓的節奏而跳,與常規舞蹈律動有所不同,五體皆動,甩同邊手,頭、手、腳開闔度大,擺動幅度寬,舞姿粗獷奔放,風格熱烈豪邁。由“牛高抖”“牛扎廈”“廈地福”“高抖大”“扎廈耨”五個鼓點章節組成,採用遞進的方式,表現了苗族人民頑強的氣質和堅強的生命力,是苗族舞蹈的精華,是苗族文化活動的“活化石”。

  反排村至今仍保存着以反排苗族木鼓舞為主要文化特徵的苗族文化生態圈。

  反排苗族木鼓舞是苗族祭鼓節重要的活動環節,是連接苗族社會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文化紐帶。

  2006年,&江縣申報的木鼓舞(反排苗族木鼓舞)項目被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萬政文:將奔放暢達自信勇敢的精神傳承下去

  8月,&江縣反排村裏的小學生已經放了暑假,學生們照舊在萬政文的召集下學跳反排苗族木鼓舞。

  “整個舞蹈動作基本上是模仿蟲、鳥、魚、獸的動作,甩同邊手、甩臀部、急轉身等要配合得恰到好處,才能流暢自然。”反排苗族木鼓舞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萬政文將自己幾十年的舞蹈心得傳授給村裏的孩子。

  萬政文要求孩子們將鼓點節奏爛熟於心。他説,跳木鼓舞,對鼓點的領悟很關鍵。鼓棒敲擊鼓面、鼓身、鼓邊以及鼓棒相擊,都會發出不一樣的聲音,跳舞就要先聽懂這些聲音,動作才能隨鼓聲組成的節奏變化。

  反排苗族木鼓舞瀟灑剛勁,激越奔放,表現了苗族人民頑強的生命力。“要讓年輕一代學習、傳承舞中苗族祖先奔放、暢達、自信、勇敢的精神。”74歲的萬政文每週堅持在反排小學上課,不時到&江中學、&江小學給孩子們講述反排苗族木鼓舞的傳説和苗族祖先遷徙的艱難歷程,鼓勵孩子們勤練舞蹈動作,不斷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記者 姜雨熙)

[責任編輯:王雪松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