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流量變消費增量——六盤水馬拉松賽的“倍乘效應”-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賽事流量變消費增量——六盤水馬拉松賽的“倍乘效應”

2024-08-10 09:54:31  來源:貴州日報

  8月4日,2024“刺力王”六盤水馬拉松賽鳴槍開跑,3.2萬名跑友齊聚涼都,其中省外選手1.5萬人。

  跑一場“馬”,愛一座城。“跟着賽事去旅行”的理念正在點燃區域經濟活力。數據顯示:8月1日至3日,六盤水接待過夜游客97557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8.6%;與去年馬拉松期間(7月13日至15日)相比增長32.09%。

  “一人參賽、全家旅游”“參加一場賽、玩遍一座城”這是“六馬”跑友們的願景,而六盤水也正不斷更新拓展空間,整合特色資源,以匠心服務人、以走心打動人,促使賽事流量變為經濟增量。

  打造城市鮮活IP——

  “六馬”與跑友的雙向奔赴

  “今天,我們從凌晨3點開始準備食材,5點左右就有志願者、環衛工人及交警憑政府發放的羊肉粉體驗券,陸續前來展區品嘗,累計提供9000余碗羊肉粉。”8月4日下午4時,在位於“六馬”賽事起點(人民廣場)的鍾山區怡滿香羊肉粉館展區內,老闆郝武在送走最後一撥客人後,也開始收攤。

  作為城市IP,“六馬”已成為涼都故事、涼都聲音、涼都形象的重要載體和窗口。六盤水以“六馬”為契機,回歸路跑本身、提升路跑體驗,深挖自然地理文化資源,在特色上、服務上、保障上做足文章,為馬拉松賽賦予獨特的“精神氣質”。

  賽前。優化起跑規則、比賽線路;火車站提供免費接站服務;中心城區免費提供3903個停車位;開通雙水、德塢、紅橋3個點位至起終點的免費接送大巴;組織300&“愛心送跑”車免費接駁;針對成都、重慶、廣州、貴陽等跑友集中的城市開設“六馬”專列。

  賽中。與高德地圖開展合作,實現全程精準定位賽道位置,推出定點賽道救援服務;沿賽道設置15個文化展演點,準備21個精彩節目,包括布依族板凳舞、彝族羊皮舞等民族特色表演,以及路邊音樂會、旗袍秀等。

  賽後。為全馬和半馬完賽跑友提供免費羊肉粉;組織100名醫護人員和140名志願者為跑友提供修復服務;舉辦“涼都夜Pa·六馬之夜”音樂會,吸引上萬名跑友和市民參與。

  跑出消費“加速度”——

  “六馬”背後的經濟賬

  今年的“六馬”報名人數高達63375人,創歷屆新高。各行各業的品牌都想在“六馬”的“潑天流量”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使得賽場下的博弈異常激烈,商場、影院、商戶等經營主體也在使用“特別活動”提升市民的消費力度。

  8月3日,在今年“六馬”領取物資包處的六盤水市鍾山區·愛琴海購物中心3號門集市上,愛琴海購物中心運營負責人向小宏親自到場“督戰”,觀察市場和客流。向小宏介紹,愛琴海購物中心打造“體育+商業”主題場景,推動體育與商業融合,將運動“流量”轉化為消費“留量”。此外,愛琴海購物中心圍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六馬”賽事等,推出超市購物送冰淇淋、部分商品買1送1等,影院推出“19.9元看電影”,各大體育運動品牌均有5—8.5折的折扣力度等,進一步實現體育熱度的消費轉化。

  “‘六馬’賽事的舉辦,多層次、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將進一步得以釋放。”六盤水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

  數據顯示,自5月以來,六盤水配套開展“六馬”暨避暑季系列促消費活動,配套發放滿減消費券,累計帶動消費3700余萬元;在“六馬”賽事當天,六盤水開展“嗦粉品烙鍋”專項活動,當日現場免費派送18300份、線上銷售3.8萬元、店內銷售2.4萬餘元;組織14家企業賽道沿線設置農特産品商品展,共銷售12萬元,其中獼猴桃鮮果預售6.1萬元。

  激活城市新業態——

  “六馬”背後的驅動力

  以“六馬”為媒,以“六馬”興業。六盤水主動前置“自選動作”,變“賽事”為“賽季”,在配套活動上發力,積極布局“馬拉松+”,推出系列賽事、配套系列活動、鏈結消夏旅游避暑季,將體育、文化、旅游等産業融合起來,構建起更為廣闊的消費場景,以馬拉松競跑帶動區域經濟加速跑。

  數據顯示,自5月以來,六盤水水城古鎮客流量累計達411萬餘人次,其中8月1日至8月4日(“六馬”期間)達33萬餘人次。

  與賽同游,是眾多馬拉松愛好者參賽後的特別期待。在“六馬”的參賽禮包裏,六盤水市為廣大跑友贈送了“滿100元減70元”的優惠券。“六盤水有馬拉松,我們就來這‘跑馬+旅行’,比賽完還留了兩天暢游六盤水。”來自四川自貢的馬拉松愛好者孫志兵告訴記者,完成比賽後他和朋友陸續打卡了玉舍森林公園、明湖公園,還夜游了水城古鎮,更吃上了水城烙鍋、羊肉粉、蒸蒸糕等地道的六盤水美食。

  體育牽引、文化賦能、旅游帶動。如今,六盤水正在將體育“流量”轉化為發展“增量”,讓城市在“卡路裏”的燃燒中真正“活”起來、動起來,成為塑造高品質文體旅融合發展的新名片。(記者 桂榕)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