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正值中伏,上午8時,貴陽氣溫25攝氏度。
南明區朝陽洞路建材巷,出租車司機羅文秋身背挎包和水壺,繞車身安全檢查後坐上熟悉的駕駛位。
“6月底以來,貴陽就進入了旅游旺季,各個景區都是外地游客。”被譽為貴陽“導游的哥”的羅文秋,仔細整理好懸挂在格擋上的自製旅游宣傳卡片後,發動汽車,開始了一天的營運。
順着熟悉的路線,羅文秋在沙衝路美樹陽光小區門口接上第一單乘客。
“大姐,你是哪人?要去哪?”羅文秋仔細詢問,得知乘客從四川來貴州游玩,要去貴陽火車站後,他連忙招呼其飲用車上自備的礦泉水。
路短車多,還未來得及和乘客推介貴陽,羅文秋的出租車已穩穩停靠在貴陽火車站門口,他只好在乘客下車前遞上了一張旅游推薦卡片。
今年50歲的羅文秋是土生土長的貴陽人,跑出租車已有17年,因兩疊自製卡片,他被稱為貴陽“導游的哥”。
“這一疊是15個貴州風景名勝旅游區,這一疊是10張貴陽最有特色的美食。”羅文秋拿過有些發黃的卡片給記者介紹,簡單的名稱加上圖片,是羅文秋向外地游客推廣貴州旅游最簡單直接的方式。
説起兩疊卡片的由來,羅文秋説:“我喜歡和乘客聊天,但普通話不是很好,很多外地游客詢問,我怕回答得不好,就想著做些卡片挂在車上,他們可以直接翻看,直觀又方便。之前做過一套已經破損,換的現在這套也有4年多了。”
13時30分,在花果園,兩位游客坐上了羅文秋的出租車。
“帥哥,你們去了哪些地方啊?”羅文秋一聽對方説普通話,瞬間來了精神。
得知兩名游客來自湖南,在花果園打完卡後準備去老客車站租車周邊游,羅文秋立馬開啟了“導游”模式。
“説起貴陽周邊啊,我推薦你們去青岩古鎮,它是貴陽市的5A級景區,始建於明朝初期,是明清兩代的軍事重鎮,現在還保留着完好的明清時期古建築和街道……”説起景區的歷史和特色,羅文秋絲毫不遜色於專業導游,一路滔滔不絕。
在羅文秋的車廂裏,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翻開羅文秋的微信號,他以“啊秋”為名撰寫的《車廂故事》已連載到150個。
《車廂故事95》,記錄了新疆喀什游客游玩貴陽的故事——今年5月17日上午9:50,羅文秋在甲秀樓邂逅一對來自新疆喀什的夫婦,他們原本打算當天游玩花溪夜郎谷後就離開貴陽,在羅文秋的介紹中得知第二天貴陽將舉行民族巡游大聯歡活動後,特意留下來觀看巡游活動,推遲一天離築。
《車廂故事9》,記錄了上海楊浦區游客盛讚貴陽美食美景的故事——2023年9月6日晚,羅文秋的出租車迎來4位上海楊浦區的游客,在交談中,游客們對酸湯魚、絲娃娃、腸旺面、香酥鴨等美食如數家珍,並表達了對貴陽的喜愛,讓羅文秋印象深刻。
…………
“通過文字和圖片記錄這些與外地游客交流溝通的車廂故事,不僅是一種工作記錄,也通過我身為一名出租車司機的見聞,記錄貴陽變身網紅旅游城市的發展之路。”羅文秋説。
17時,羅文秋的出租車巡游到貴陽網紅景點甲秀樓附近,果然如約“邂逅”了外地游客,兩名來自福建的游客坐上他的出租車,前往觀山湖區世紀城街道……
“每到暑期,甲秀樓、青雲市集、黔靈山公園這些景點附近,外地游客佔大多數。”對貴陽避暑旅游的發展,羅文秋自己心裏有一本賬。
“近5年來,貴陽旅游發展進入快車道,每到暑期,我們的接單量和收入都會上漲,這就是最好的例證。”羅文秋説,今年6月,他的收入與5月相比上漲了40%。
23時,羅文秋結束一天的工作,準備回家吃晚飯。而在回家之前,他幾乎一直被“堵”在路上。
“從世紀城到花果園,再到箭道街、青雲路,幾乎每個區域都擠滿了游客和車輛。”對於夜晚堵車的情況,羅文秋已經越來越“習慣”。“雖然堵車會讓接單量減少,但是卻説明貴陽的人氣越來越旺,作為貴陽人,我很驕傲。”
停下車,盤點一天的收入:接待乘客32單,總收入480余元。
扣除成本雖賺得不算多,但羅文秋已很滿足,對他來説,出租車司機,不僅是他的工作崗位,更是他服務乘客、推介貴陽的“移動會客廳”。(記者 李中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