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韻流長 新曲悠揚|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結項匯報演出圓滿結束-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侗韻流長 新曲悠揚|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結項匯報演出圓滿結束

2024-07-31 10:42:25  來源:動靜貴州

  近日,貴州民族大學南校區禮堂內座無虛席,掌聲雷動。國家藝術基金2024年度藝術人才培訓資助項目《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訓》結項匯報演出圓滿落下帷幕。此次演出不僅匯集了學員們集中培訓四十天的辛勤成果,更是一場對侗族大歌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與創新的深情致敬。

貴州民族大學南校區禮堂演出現場

第一篇章·古韻傳承

  演出在第一篇章“古韻傳承”中緩緩啟幕。舞&上,學員們身着美麗的侗族服飾,宛如從歷史長河中走來的精靈,用她們清澈嘹亮的嗓音,唱響了一曲曲經典的侗族大歌。這些無伴奏、多聲部的天籟之音,穿越時空的界限,將觀眾帶入了一個充滿神秘與和諧的古老世界。

  開場歌曲《傳承》,項目負責人吳文梅副教授與學員們邀請了今年已經八十歲高齡的國家級侗族大歌傳承人吳品仙與八歲的侗族小朋友李睿涵共同演唱侗族大歌,在舞&上老中青少的演唱,展現了侗族大歌口口相授代代相傳的傳承模式。

侗族大歌《傳承》視頻

  隨後,《初學琵琶未成師》《初見》《歌唱心聲話情誼》等經典侗族民歌相繼上演,其獨特的無伴奏、多聲部合唱形式,展現了侗族人民對自然、生活及愛情的深情厚誼,讓觀眾仿佛置身於侗鄉的青山綠水之間,感受那份來自遠古的和諧與美好。歌聲中,侗族人民的智慧與情感得以完美展現,表達了侗族人民對生命的敬畏與對生活的熱愛,讓人不禁為之沉醉。

侗族琵琶歌《初學琵琶未成師》

第二篇章·侗韻新歌

  在第二篇章中,學員們將傳統與現代、傳承與創新巧妙融合嘗試,創作出一系列充滿創新精神的侗族大歌作品。學員們不僅保留了侗族大歌的原汁原味,更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通過巧妙的編曲、多樣的樂器以及現代舞&表現形式,讓古老的侗族大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歌曲《布穀隨想》以清新悅耳的侗笛聲開場,鋼琴配合清脆的女聲瞬間將觀眾帶入了微風拂動的春日林間,布穀鳥兒在枝頭跳躍,鳴出春天的聲音。作品主題以最具代表性的侗族聲音大歌《布穀催春》首樂句為動機發展而成,為變奏曲式。作品運用了裝飾變奏、卡農變奏等創作手法,對節拍、速度、調式調性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變化重復。同時保留了聲音大歌中的擬聲襯腔元素以及歌詞短而精的特點。創作者艾斯希望通過聲樂與器樂間的呼應與碰撞,呈現布穀鳥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以探尋聲樂角色的更多可能性。

歌曲《布穀隨想》(新創作品)視頻

  《琵琶聲聲》以侗族大歌、晚寨琵琶歌、巨洞琵琶歌為靈魂,舞者們以曼妙身姿輕盈地穿梭於舞&,流淌出琵琶歌的悠揚旋律,引領觀眾穿越至鼓樓下的夢幻之境。

舞蹈《琵琶聲聲》視頻

  《美麗的侗鄉》通過合唱的形式,描繪了侗鄉日新月異的美麗發展圖景,表達了侗鄉人民對家鄉的熱愛與建設家鄉的豪情壯志。

合唱《美麗的侗鄉》視頻

  此外,新編侗戲《國家藝術基金鑄民族文化輝煌》、鋼琴組曲《侗寨風情》、歌曲《侗聽風雨橋》《情醉侗鄉》以及情景音樂《五塊布》等作品也紛紛亮相。情景音樂《五塊布》以侗族女性的一生為縮影,提取色彩多樣、形態豐富的“嘎老al laox”(大歌)和侗族其他音樂,以實驗戲劇的形式,融合侗族大歌、侗語兒歌、侗族情歌、鄉土民謠音樂等,將侗族局內與局外的視角並呈,並結合多媒體視覺藝術展現侗族古語魅力和侗族千年的文化精神。

情景音樂《五塊布》(新創作品)視頻

  這次結項演出的作品不僅保留了侗族大歌的精髓,更融入了現代音樂元素與舞&表現形式,讓古老的侗族大歌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與時代感,令人耳目一新。學員們的創新作品不僅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也贏得了線上觀眾的持續點讚,點讚次數達4.2萬。

項目負責人吳文梅副教授與全體演員

  雖然結項匯報演出圓滿結束,但學員們的侗族大歌學習之旅並未止步。根據培訓安排,他們將在接下來的十天裏,投入到有關侗族大歌的論文撰寫中。這不僅是對四十天集中培訓成果的一次系統總結,更是對侗族文化傳承理論知識的一次完善和補充。學員們將通過深入研究侗族大歌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傳承方式等方面,為侗族文化的理論體系添磚加瓦。該項目負責人、貴州民族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副教授吳文梅介紹:“項目自6月3日開班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因此也創下了‘三個第一’,即第一次以國家層面培養侗族大歌的唱演與創作人才、第一次以規模最大的專家師資團隊進行現場授課、第一次以不同民族學員與侗族大歌國家級傳承人同&演唱侗族大歌,展現了老中青少的侗族大歌傳承模式。”

  此次結項演出的圓滿成功,標誌着該項目在侗族大歌表演與創作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它不僅為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更是對侗族大歌傳承與創新的一次有力推動。(攝製:楊岳洋 陳啟軍 梁龍 撰文:鐘天韻)

[責任編輯:李濤濤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