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順經開區:“梨”路闖出新“梨”想-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安順經開區:“梨”路闖出新“梨”想

2024-07-30 19:03:41  來源:安順經開區融媒體中心

  盛夏時節,走進安順經開區的千山萬壑,便能看見漫山遍野的刺梨樹鬱鬱蔥蔥。待到金秋十月,樹上結滿的“小金果”將點綴一望無垠的山野,飄出陣陣果香……

  刺梨,生於山坳,長在鄉野,被譽為“維C之王”,但其味道酸澀,直接食用口感欠佳。而在貴州,有這樣一家企業,它將刺梨的“酸澀”釀成“甜蜜”,製成刺梨汁、刺梨橄欖原液、刺梨果酒、刺梨乾等,在“爆改”刺梨這條路上“風生水起”。它就是位於安順經開區的貴州得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該公司創始人之一的張文凱,他懷揣夢想、回鄉創業,帶領昔日的“山中野果”,走出大山、闖進大市場,為産業興農探索新模式,為鄉村建設注入新活力。他也成了一位扎根鄉村的致富“帶頭人”,也是激活歸雁經濟、促進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本草綱目·拾遺》中有記載:刺梨,獨黔中有之,移於他境則不生。近年來,安順經開區更是將刺梨納入12個農業特色優勢産業之中,讓這一山間野果成為助農增收的“金錢果”,也讓一個個“窮溝溝”變成了“金窩窩”。

  廣闊的市場前景吸引了一批“新農人”回鄉創業,想著把刺梨産業做大做強,張文凱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沿海的高薪工作、安逸的生活,一心只想回到貴州、回到家鄉,投身發展農業、建設農村、造福農民的事業中去,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2021年,回到家鄉的張文凱,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合作夥伴一拍即合,在安順經開區大營工業園區建立了貴州得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大本營,按照“一二三産融合聯動”的發展思路,不斷實現金刺梨産業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返鄉創業,是帶着新思路、新想法來把産業做得更好。現在家鄉的刺梨産業發展的如火如荼,我們也應當出一份力,讓刺梨走出大山,走向更遠的地方。”對發展刺梨産業擁有一腔熱血的張文凱,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企業發展中。“我想,以企業帶動,成為農戶的‘引路人’,更是困難戶的‘托底人’。”

  産業蓬勃正當時。貴州得寶是貴州刺梨企業中的一位“新生兒”,而張文凱則是農業發展中的一名“新農人”,他正在鄉村産業振興的“交響樂”中,盡情地“填詞譜曲”,逐夢鄉野,唱響“新農經”,賦能刺梨産業新活力。

  1個小時,1條生産線能實現多大産能?安順經開區貴州得寶給出的答案是:壓榨鮮果20萬噸,生産3萬瓶金刺梨飲品。這一數據背後,是企業積極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具體體現。

  2022年8月,貴州得寶投入1.2億建設“得寶果蔬産研中心(一期)”,建成1、2、3號廠房和一座研究中心大樓。“自2023年正式投産以來,我們相繼研發出30多個刺梨産品。如今,公司的3個廠房、5條生産線一直保持緊張有序的生産狀態。”張文凱介紹。

  穿梭在貴州得寶的生産車間,能夠真切感受到“智造”的強力脈動。“我們深知科技是第一生産力,就與中科院、中山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廣州大學等科研機構合作,突破原有工藝技術,讓金刺梨産品風味更原始、營養價值得到最大限度保留。”張文凱坦言,産品研發是第一位,只有好的産品才能闖出一條新賽道,企業才能長久地站穩腳。

  近期,貴州得寶又與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貴州大學、貴州天然産物研究中心簽訂了貴州省刺梨産業技術創新中心聯合共建協議,這將進一步加大刺梨種質選育、功效及健康産品、副産品高值化利用等研發工作,為刺梨産業輸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建基地、做研發、抓生産、帶農戶……貴州得寶通過“公司+科研單位+産品生産線+農民合作社+農戶”的方式,不斷提升産品品質和産品附加值,積極打造刺梨種、研、加、銷一體化産業鏈,助力貴州刺梨産業高質量發展。

  “刺梨”非“梨”,蝶變出“果”界“新寵”。如今,在張文凱的帶領下,貴州得寶已成功研發出“α-亞麻酸-金刺梨”微乳、“得寶金刺梨純”降尿酸口服液、“金橄康”生津潤喉口服液等産品,擁有“八度得寶”“金橄康”“微醺小王子”“得寶酷”等註冊商標和專利,助力刺梨“小野果”成功“破圈”暢銷全球。

  “目前,公司已相繼和新西蘭、俄羅斯、泰國等國家客戶達成合作意向。正針對國外市場特點進行産品調整,為開拓海外市場做好準備。”張文凱説,“今年將啟動二期項目建設,建成金刺梨精深加工及冷鏈儲存等,預計投産後年總産值7億-10億,解決200餘人直接就業,間接帶動周邊農戶1000余戶。”

  “有了貴州得寶的大力支持與合作,我們有信心將小刺梨做成鄉村振興‘大産業’。”2023年,貴州得寶與安順市黃果樹旅游區友禾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龍宮鎮新田村簽訂了金刺梨種植基地和金刺梨鮮果購銷合作合同,該合作社負責人王傳友激動萬分,“新田村金刺梨就找到了‘好婆家’,村民的致富夢就要實現了”。

  2008年開始,龍宮鎮新田村以種植金刺梨為主要收入來源,但一直因為種植技術和産量不高,收購渠道不穩定,使得産業發展不景氣。張文凱了解到村上還有78戶殘疾人家時,立即與安順市殘聯取得&&,通過殘聯的牽線搭橋,與該村的合作社簽訂了購銷合同。2023年,公司在該村收購了金刺梨鮮果200多萬斤。今年,該村村民新增種植金刺梨近千畝。

  “我們不僅要讓企業獲益,農戶也要從中賺到錢,這才是一名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更是爭當致富路上‘領頭雁’的堅定決心。”小刺梨、大文章,張文凱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帶領村民不斷邁上共富路,過上好日子。

  在沒有建設“得寶果蔬産研中心(一期)”前,張文凱了解到農戶們因市場收購價低而發愁。於是,在項目建成投産後,公司以每市斤4至5元的價格收購農戶的金刺梨鮮果,平均每個農戶每年收入可以增加2萬元左右。與此同時,也收購了雙浦鎮大壩村金刺梨500萬斤。種種做法激發了附近農戶種植金刺梨的積極性。今年,安順市周邊各鄉鎮累計增加金刺梨種植5萬多畝。相信不久的將來,安順市的漫山遍野將盡披“黃金甲”,盡顯新“豐”景。

  在為鄉村振興發揮餘熱的過程中,張文凱把“頭雁”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他説,2023年,有幸回到母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參加“頭雁”培訓,學習到了很多為農、為民的新做法、新經驗,更為公司下一步研發提供了新想法。

  在培訓過程中,張文凱代表公司與西農食品學院的任亞梅教授團隊簽署了合作協議,進行刺梨果渣的發酵産品研發。同時與貴州九龍天麻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研發“天麻刺梨”口服液産品。目前,該産品已成功上市,打開了貴州得寶跨入大健康保健食品行業的“大門”。張文凱説,今後,將借助西農“頭雁”培訓這一&&,繼續發揮“頭雁”作用,帶領“群雁”起飛。

  看今朝,貴州得寶風生水起;展未來,安順經開區刺梨産業風光無限。“下一步,得寶將深耕刺梨産業鏈,豐富産品矩陣,實現農戶和企業發展有效銜接,推動刺梨質量升級,助力刺梨‘出山’遠航!”面對未來,張文凱樂觀且積極。

[責任編輯:汪強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