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游客共同見證音樂會一周年
7月19日,貴陽市雲岩區文昌閣古城墻下,燈光與星光交相輝映,日晷廣場上站滿了翹首以盼的觀眾,共同慶祝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一歲生日。去年7月21日,路邊音樂會從這裡發源,一年來,這場“零門票、零商業、零距離”的音樂盛宴持續升級,不斷給貴陽市民和外地游客帶來溫暖與驚喜,既豐富了群眾文娛生活,也為城市文旅發展賦予了新的活力。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第1場演出
火爆出圈的音樂會,就在馬路邊
2023年7月21日晚,由一群音樂愛好者發起的街頭音樂會在雲岩區文昌閣廣場唱響,之後,這場起源於路邊的音樂狂歡不斷升級、變化,以“音樂愛好者自發唱響、市民主動參與、政府服務保障”的方式,每週五在文昌閣日晷廣場舉辦,通過不斷打磨和調整,路邊音樂會固定了場地、時間、演出形式和宣傳模式,口碑逐漸打響。
“到底是用馬路還是路邊、街頭、街邊?是用音樂會還是音樂節?……別看大家對路邊音樂會這個名稱已經耳熟能詳,最開始起名‘路邊音樂會’,我們討論了一整個下午。”雲岩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為了讓音樂愛好者有展示的舞&、讓市民群眾有文化的空間,搭建了一個天然的音樂舞&、交流&&。
“取名路邊音樂會,一方面是因為路邊這一詞彙很接地氣。群眾不用去高大上的音樂廳,路邊轉角、席地而站就能享受音樂、放鬆心情。另一方面,在中心城區的雲岩,路是連接高樓大廈和萬家燈火的溫暖符號,無論是行色匆匆的上班族,還是漫步老城的市民游客,穿梭在老城路邊、聆聽一場音樂盛宴,都能獲得情緒價值”,説起為什麼叫音樂會,而不是音樂節。該負責人&&,音樂會不是一次活動、一個節日,希望能打造群眾性文化品牌。
沒有圍墻、不收門票、不設界限,歌手走下舞&,與觀眾即興互動,觀眾隨着歌聲揮舞雙手,縱情跟唱。一年之間,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不斷生長蛻變。音樂會也從文昌閣古城墻下唱到了廣場上、商場裏、草地上,成為貴陽乃至貴州的一張閃亮新名片。

觀眾冒雨觀看演出
“現場氛圍太燃了!”
“不要門票,歌手就在你面前表演。”
“所有人都在又唱又跳,太快樂啦!”
……
路邊音樂會“出圈”以來,在現場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現場
“零門票、零商業、零距離,這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音樂會,一場音樂會賦予大家一個熱情浪漫的夜晚,大家因為音樂相聚,因為熱愛堅持。”市民周芷瑤是音樂會的“鐵粉”,幾乎每週都不缺席。
截至目前,文昌閣路邊音樂會已連續舉辦39場演出活動,發布歌曲874首,登&表演608人次,首發原創歌曲6首,累計8萬人次現場觀看。表演者中,有健身教練、盲人按摩師、快遞小哥、司機等各行各業的普通人,也有“搖滾奶奶”梅德媛、“美聲大爺”秦賢志這樣的觀眾;有張超、穆維平、楊明鋼等本地著名音樂人,也有張英席、常思思、烏蘭圖雅等“國家隊”的藝術家。他們都讓觀眾在音樂中找到了快樂。

梅德媛在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一周年專場上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舉辦以來,不僅被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等媒體多次打call,還養成了抖音、微博、快手“熱搜體質”。截至目前,文昌閣路邊音樂會全網曝光量30億次,網絡直播觀看人數超4000萬人次,獲110余家央級、省市級媒體宣傳報道,百餘網絡博主紛紛打卡推薦,並多次登上抖音同城熱搜榜,多個短視頻單&&播放量破千萬,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的關注人群也迅速從本地開始向全國擴散,儼然成為貴陽火爆出圈的“流量密碼”。

2023年國慶節,歌唱家張英席現身文昌閣路邊音樂會
今年,文昌閣路邊音樂會被寫進了2024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和貴州省新年賀詞,入選“天下貴州人”年度影響力集體,中國政研會2024年度基層思想政治工作優秀案例。

路邊音樂會一周年現場
發展至今,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玩”出了高度,“唱”出了影響,成為了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路邊音樂會’裝點了貴州特色的‘詩和遠方’,城市大街小巷充盈着人頭攢動的熱鬧景象……”新年賀詞中的描述,正是音樂賦能群眾文化生活的生動寫照。
不斷進化,美好體驗持續升級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在人文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中,如何增強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路邊音樂會文昌閣給出了它的回答。
在“國慶專場”唱響獻禮祖國的讚歌,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亞運冠軍現身“冠軍之夜”專場,高揚體育精神;“重陽節專場”把舞&留給老年群體,弘揚尊老愛幼……通過在專場中植入家國情懷、人文關懷,結合時下熱點,不斷構築向上、向善、向美的價值導向。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演出
“如今,我們每月舉行一場原創音樂首發音樂會,將路邊音樂會打造成為貴州戶外原創音樂首發&&;每月舉行一場城市‘對對碰’音樂會,通過與省內外其他城市的樂隊互動交流,碰撞出文化的火花,讓路邊音樂會成為城市推介新&&;每月開展一場全民PK,打造‘愛樂之城’素人明星;每月進行一場嗨唱之夜,保持群眾最初喜聞樂見的路邊音樂會形式。”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相關負責人説。

農民孃孃王庭英登上文昌閣舞&。
一年來,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不斷升級變化,帶給觀眾越來越多的美好回憶和獨特體驗。除了群眾耳熟能詳的金曲外,為進一步推動貴州原創音樂的發展,音樂會還堅持在每場中加入一支原創樂隊,灌溉音樂文化種子,培育音樂原創生態。
2023年11月24日晚,被網友稱作“神曲之父”的貴州音樂人張超驚喜亮相文昌閣並帶來新歌《林城謠》。此外,《紅楓》《你好!貴陽》《彈珠珠》等多首原創歌曲也相繼在文昌閣線下首發。

王果兒首場唱《林城謠》。
不少曾參與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的樂隊也&&,規範化、秩序化的良好演出氛圍不僅有利於音樂會的發展,對貴陽本土原創樂隊氛圍的培育有積極影響。

貴陽本土樂隊市集樂隊在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演出。
繁榮的文化活動也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以“音樂+”為抓手開闢的業態逐漸豐富,帶動消費作用明顯。
下單,收款,出品,打包……每到路邊音樂會舉行的日子,文昌閣附近奶茶店的員工小舒就格外忙碌。“最近是暑假,游客多,加上旁邊的音樂會,我們的銷售額能增加百分之20到30。”不遠處另一家飲品店的劉店長也&&每逢路邊音樂會,銷售額會增長近百分之10。
據街道摸底調查,隨着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持續火熱,場次增多,音樂會期間文昌閣附近商戶營業收入增長在10%左右。
“在古樸而莊嚴的文昌閣城墻下上演的路邊音樂會,不僅是一場場別開生面的音樂盛宴,更是雲岩區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每個周末,古典與現代、傳統與時尚,通過音樂在這裡巧妙融合,為市民及游客帶來一場視聽雙重享受的文化大餐,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感受到雲岩區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蓬勃的文化創造力。”雲岩區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周靜説。
光榮與夢想並行,詩與遠方就在腳下
人民音樂人民辦、人民音樂人民唱、人民音樂人民享。
去年國慶專場,著名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張英席來到文昌閣路邊音樂會,演出中,他走向觀眾席互動,把話筒遞到市民秦賢志面前。秦賢志接過話筒和他合唱了一首《再見吧,媽媽》,渾厚的嗓音“震驚”了現場觀眾,掀起了“全網尋找美聲大爺”的熱潮。

秦賢志老人與歌唱家張英席同&獻唱。
不久之後,秦賢志作為特邀嘉賓回到音樂會現場,再次與張英席合唱《再見吧,媽媽》。“圓夢了!”在&上的秦賢志牢牢抓着張英席的手,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而這樣的圓夢故事,在路邊音樂會文昌閣的舞&上不斷上演。上到81歲高齡的梅德媛奶奶,下到平均年齡8歲萌娃組成的“打火機樂隊”,從律師、快遞小哥、盲人推拿師、教師等各行各業非專業音樂愛好者,再到潛心創作的各類原創樂隊,每個有音樂夢想的普通人,都在這裡找到了發光的機會。而對更多的居民和游客來説,用音樂豐富高質量文化供給,也是不斷滿足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的體現。

消防小哥和吉他愛好者秀技能。

打火機樂隊演出。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還搭建起了與世界溝通的橋梁。今年5月24日晚,就讀於貴州省12所高校,來自35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與中國青年學生聯手炫技,帶來了一場中外合璧的音樂盛宴,用動人的旋律唱響中國與東盟國家睦鄰友好、文化相親的青春佳話。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和世界握手”專場。
裝得下普通人的音樂夢想,也是承載“正能量”“新風尚”“文明風潮”的重要&&。在文昌閣路邊音樂會的舞&上,“折耳根”樂隊、“辣子雞”樂隊以自身經歷講述勵志故事,雲岩公安集體説唱把文明觀演植入群眾心中,持續傳遞正能量、倡導新風尚,推動文化從“娛人”走向“育人”,潤物細無聲地上演了一堂持續的精神文明實踐課。
同時,從音樂愛好者的自發行為到職能部門的協調保障,再到志願者踴躍報名、主動參與,路邊音樂會引領了“我參與、我共享、我快樂”的文明風潮。
“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不僅是藝術的展現,更是雲岩區文旅發展的重要推手。”周靜&&,希望通過這樣的視聽盛宴,吸引更多人走進雲岩,感受這裡的文化氛圍,體驗獨特的城市魅力,從而進一步促進城市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為雲岩區的文旅産業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

場場爆滿的文昌閣路邊音樂會。
對於這樣一場“零門票、零距離、零商業”的群眾文化盛宴,男高音歌唱家、一級演員、貴州大學音樂學院院長穆維平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説,文昌閣路邊音樂會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豐富了多彩貴州·爽爽貴陽的文化內涵,滿足了老百姓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非常好的文化現象,對提升貴陽文化名片,打造愛樂之城,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希望通過這種音樂形式,讓更多人喜歡音樂、走進音樂、融進音樂,同時也通過音樂了解貴陽,來到貴陽,架起貴陽和世界雙向奔赴的橋梁。(田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