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綠水間,在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的一塊塊藥田裏,村民們正忙着除草、平地,栽種新藥材。這是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下稱“經濟區”)通過招商引資,落戶在小碧鄉貓洞村的一個鄉村産業項目,也是經濟區積極推進“四塊地”改革,盤活利用好閒置土地發展鄉村産業的一次有益探索與實踐。
作為經濟區唯一的鄉鎮,小碧鄉的16個行政村伴隨城鎮化進程,其中15個行政村於2015年整村搬遷,村裏的“四塊地”(林地、耕地、宅基地、村集體建設用地)被悉數徵收,受發展時間影響,部分土地成了閒置土地。
産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為盤活轄區內的閒置土地,有效發揮土地價值,近年來,經濟區積極盤活“四塊地”,建立起以經濟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抓統籌,行業部門、&&公司、鄉、村抓落實的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大力發展鄉村産業,讓鄉村“沉睡”的資産活起來,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
打造國內品種最多藥用植物種植園
7月5日,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內生機盎然,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清明一邊查看藥材長勢,一邊向記者介紹起博覽園的規劃。
“整個中草藥博覽園佔地面積約1600余畝,規劃設計了‘五園’‘一中心’‘一基地’‘一院’等多個功能(職能)區域。建成後,這裡將成為一個集理療、食療、藥療、教育與諮詢、實訓和科普、觀光休閒於一體的中醫藥文化展示與康養産業基地。”陳清明説。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有着獨特的地理條件和濕潤溫暖的氣候,中草藥資源非常豐富,是我國四大中藥材産地之一。“為了這個博覽園,我們曾去過很多地方選址,最終選擇了雙龍。”張清明説,一方面是這裡有着良好的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另一方面是這裡獨特的交通區位優勢,對企業而言,能節約運輸成本。更重要的是,項目得到了經濟區的全方位支持。

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一角
按照公司規劃,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計劃每20平方米栽種一個品種,總計要種植4300種以上的貴州本土中草藥,建成後將成為國內品種最多、最齊全的藥用植物種植園。截至目前,藥博園已栽種1700多種中藥材。
“屆時,我們將把藥博園作為貴州乃至全國醫藥院校、職業院校中醫藥專業以及農業院校獸醫專業學生的實訓實習基地,也作為貴陽市乃至全省中小學生的一個科普教育基地,為人才培養提供便利。”陳清明&&,藥博園預計每年接待超10萬人次。
此外,為加強貴州道地良種以及珍稀瀕危中藥材種質資源保護,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還計劃在園內設立一個繁育區,進一步促進貴州中草藥的可持續發展。
“中草藥的集中展示以及相關知識的普及,將激發不少社會人士參與到中草藥種植、採集和經營中來,進一步促進貴州中草藥産業的興旺發展。”張清明説。
長勢旺盛的扣子草
為全省1.7萬個自然村培養中草藥“經紀人”
貴州中草藥資源豐富,尤其是一年生的中草藥,如不適時采收,絕大部分都浪費了。為此,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專門規劃了中草藥農民技能培訓中心,擬分批、分期為貴州1.7萬餘個自然村各培養一名能掌握常用中草藥種植常規技術並具備中草藥識別及采收技能的人員,讓他們既能充當中草藥種植的指導者,又成為當地中藥材收集收購人。
“我們將聘請相關專家為他們上課,教授其認識中藥材、了解草藥的生長規律,並學會種植、采收。”張清明説,按照一名經紀人帶動10戶村民計算,17000多個經紀人可帶動數十萬村民,預計能帶動每戶每年在家門口增收5000元,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此外,藥博園還計劃打造一個中草藥繁育基地,擬選擇一些市場前景好、需求量大、附加價值高的中藥材品種進行繁育,再推廣到貴州各地種植。張清明&&,考慮到貴州50多個縣都有中草藥基地,公司還計劃在經濟區建一個貴州藥材交易中心,助力黔藥出山。
在醫養結合方面,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計劃與貴州中醫藥大學、湖南中醫藥大學合作,在基地內開設一個以中草藥為主要特色的醫院,邀請國家級名醫和教授坐診,對常見多發病進行診治;擬打造一個中醫非遺展示廳、一個農業觀光園和四季果園以及十八農耕文化展示區,讓前來的人們既能康養調理又能避暑。
據悉,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計劃投資4億元,在3年時間內全部建成,待發展起來後,預計每年能為經濟區帶來超千萬元的稅收,同時還為貓洞村村集體經濟帶來每年幾十萬元的收益,並解決數十名村民的就業。
持續掀起鄉村産業發展浪潮
貴州黔森中草藥博覽園是經濟區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振興的一次有益探索。近年來,在經濟區黨工委、管委會領導班子成員抓統籌,行業部門、&&公司、鄉、村抓落實之下,引進規劃一個個優質鄉村産業項目——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三期預留用地竹子坳區域屬於機場建設的廢棄土場,今年3月,雙龍産發集團農林公司通過復墾復耕建成一個350畝的大豆種植基地。如今,這塊閒置土地已基本恢復為耕地,已為當地提供近2000人次的用工需求,帶來近30萬元的收益。
雙龍産發集團農林公司工作人員在大豆種植基地檢查大豆長勢
在小碧鄉馬寨村,一個利用當地林地建成的400畝天麻種植示範基地以及12萬桶的天麻育種基地於去年建成,已為當地提供8000餘人次的用工需求,帶來100多萬元的收益。為促進天麻産品全産業鏈的融合發展,經濟區還計劃在天麻種植示範基地周邊打造天麻農耕體驗、天麻採摘、天麻餐飲等服務型項目,在發展林下經濟帶動村集體經濟壯大的同時,實現天麻種植一二三産聯動。
馬寨村另一個利用閒置土地建成的2500畝黃金芽奶白茶基地,目前正處於育苗階段,預計明年就能採摘,屆時將為馬寨村村集體經濟帶來更多收益。
馬寨村的天麻育種基地
在小碧鄉下壩村,由村集體出資3800萬元入股建設的一個加油站,每年能為村裏帶來至少380萬元的固定收益。在此基礎上,下壩村還積極盤活林地,發展林下養蜂産業;擬與社會資本合作,投資2000萬元打造一個集瓜果種植、農家樂等為一體的鄉村農業旅游觀光項目,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
……
一個個鄉村産業不斷在經濟區開花結果,既盤活了“四塊地”,也有效解決了鄉村發展中項目建設用地指標緊缺、土地資源閒置浪費等問題,使得小碧鄉的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數據顯示,2023年,小碧鄉的16個行政村通過盤活“四塊地”,總計實現經營收入6105萬餘元,同比增長1.06%;16個村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萬元以上,其中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00萬元以上的村寨有5個。
“鄉村振興,重在久久為功。”經濟區黨工委書記楊仁忠&&,下一步,經濟區將緊盯“清、活、管、用”四個關鍵,進一步梳理區域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數據,並結合土地特性及實際,分類理清土地資源利用和“四塊地”盤活工作思路,明確産業發展主體,不斷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時,強化鄉村振興“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功能空間配置,實現土地高效集約利用,加快理順行業部門、鄉、&&公司權責關係,妥善解決徵收拆遷等歷史遺留問題,探索建立合規、有序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開發利用機制,積極引導支持經營主體與農戶通過訂單生産等形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有效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此外,經濟區還將緊盯“四塊地”盤活和鄉村産業振興,精準制定發展支持政策,強化以政策鼓勵吸引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建設,把資源用起來、讓資産活起來;緊跟政策導向和資金投向,立足特色資源,積極謀劃觀光休閒、基地種植等項目,建立起鄉村振興産業“一圖三清單”,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以産業振興帶動鄉村全面振興。
【相關新聞】
積極協作幫扶 助力鄉村振興
近日,貴州雙龍航空港經濟區(下稱“經濟區”)邀請貴州科學院油茶專家到羅甸縣鳳亭鄉聯明村,為當地村民開展油茶種植實用技術培訓。
油茶種植是鳳亭鄉重點發展産業,目前已種植14000余畝,其中尤以聯明村種植面積最大、最集中,全村累計種植油茶5000余畝,2023年共産油茶40萬餘斤,産值340萬餘元。
此次培訓,旨在進一步提高對口協作幫扶成效,提升村民的油茶種植技能水平,促進村民增産增收,助推鳳亭鄉的油茶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羅甸縣鳳亭鄉是經濟區的&&協作幫扶鄉,為幫助鳳亭鄉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近年來,經濟區先後派出多批幫扶隊員,在産業、産銷、勞務、教育等方面對鳳亭鄉全面實施協作幫扶,逐步形成了村村結對幫扶、多領域並進的協作幫扶工作格局,在産業發展、勞務輸出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讓鳳亭鄉的産業更加興旺、村容村貌更加靚麗、生態環境持續向好,村民收入更加穩定,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
今年以來,經濟區與羅甸縣鳳亭鄉建立了産業、産銷、勞務、黨建四大協作關係,截至目前,已幫助鳳亭鄉完成了80畝油茶項目方案編制、2.5公里産業路建設方案編制、産品銷售專櫃對接等方面的工作。
下一步,經濟區將細緻梳理鳳亭鄉發展需求和難題,持續深化兩地在産業、産銷、黨建、勞務四大領域的資源有效搭接和産業協作幫扶,推動鄉村振興幫扶協作持續走深、走實,取得實效。(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