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鮮食玉米灌漿期,也正是病蟲害繁殖高發期,為避免長期雨天造成玉米多種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保障玉米綠色健康,穩健生長。7月6日,貴州大學天敵昆蟲産業研發與應用團隊與三都縣貴州禦麥粗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共同協作,深入三都縣周覃鎮開展無人機統防統治玉米病蟲害工作,力促玉米穩産增收。
在周覃鎮鮮食玉米種植基地裏,一株株玉米正隨風搖曳,綠意盎然。貴州大學天敵昆蟲産業研發與應用團隊工作人員正在把赤眼蜂放蜂器和調兌好的生物菌劑蘇雲金桿菌加入到無人機內。伴隨着一陣轟鳴聲,無人機在技術人員的操控下低空起飛,按照設定好的路線,來回穿梭“飛防”作業,飛機螺旋槳下壓氣流將殺蟲劑高度霧化。白霧狀的混合藥劑被均勻地噴灑在玉米地中,為玉米披上了綠色健康的“防護服”。
“針對危害這些作物的蟲害,我們採集本地的優勢天敵,對它的一些生物學特性,進行充分的研究……篩選出針對這些重大蟲害的優勢天敵,在室內對它進行高效的繁育,在害蟲的發生期啊,用來監測蟲害的發生,在監測這個蟲害産卵的高峰期,那麼把我們比如赤眼蜂,放出去就能很好地達到這種防治的效果。”貴州大學天敵昆蟲産業研發與應用團隊教授臧連生説。
據了解,此次噴灑的防蟲的生物菌劑更加綠色健康,結合無人機噴灑作業更具滲透力、高均勻性、高效率等優勢。在有效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降低環境污染風險的同時,還能夠提高防治效果,為玉米提供更好的綠色保障。而且一台無人機1小時可噴灑農田200畝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天敵産品和無人機一起聯合使用,成本總共一畝地是在20元左右,要是跟人工噴施農藥或者人工投放天敵這個相比,它的成本,應該降低一半左右,還有這種用無人機去噴灑的高效作業是非常有前景的一種防治的技術手段。”貴州大學天敵昆蟲産業研發與應用團隊教授臧連生説。
此次“飛防”作業,共完成了貴州禦麥粗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核心區40畝玉米的飛防任務。充分利用無人機飛防精準、高效、穿透力強等優勢,將綠色防控與以蟲治蟲相結合,在提高病蟲防治效率的同時,降低農藥使用量和防治成本,讓田間管理更綠色高效。
“通過他們的技術,不僅降低了田間管理的成本,減少了病蟲害的發生,同時也大大地提高了鮮食玉米的品質,從技術的源頭保證了我們玉米的綠色環保。”貴州禦麥粗糧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濤説。(蒙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