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參,又名孩兒參、童參,溫和養胃、滋補身心。目前已被衞生部確定列入“可用於保健食品的中藥材名單”,是構成健胃消食片的主要成分,而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更是全國太子參主産區之一。
在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部分太子參種植俯視圖。(張意 攝)
眼下太子參已進入繁忙的採挖季節,牛大場鎮的田野鄉間,仿佛被金色的“參”黃所覆蓋。走進牛大場鎮牛大場村茶山組,男女老幼在田間辛勤地忙碌着,他們或坐在矮凳上,或直接席地而坐,手中的鋤頭不斷揮舞,挖土、篩參、裝袋……每一個動作都顯得那麼嫻熟與認真。
在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茶山組,群眾在採挖太子參。(張意 攝)
“我們都是附近的,只要有活,我們都會來。”來自余慶縣下裏村陳大哥幹勁十足地説。經過了解,每挖取一斤太子參,便能獲得兩至三元的報酬,多勞多得,平均下來,一人一天能挖得六七十斤,即便是最低的收益也有一百多元,這樣不僅實現了在家門口上班,還能賺錢顧家,因此,附近村民都十分樂意在這裡工作。
“今年我家種了整整20多畝地,産量也不錯,特意雇了10多個人,爭取早點挖完,賣個好價錢。”種植戶吳啟會興奮地説。
“牛大場擁有全國最大的太子參産地交易市場——施秉太子參牛大場交易中心,市場對口需求較大,經濟效益好,群眾參與産業發展積極性十分高漲。目前,全鎮共種植太子參6萬餘畝,總體長勢良好,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牛大場鎮黨委宣傳委員、統戰委員朱正坤介紹説。
在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茶山組,群眾在採挖太子參。(鄭旭 攝)
近年來,牛大場鎮始終堅持“把産業做精、特色做優、品牌做響、市場做強”的發展思路,採取“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搭建“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務工報酬”的利益聯結機制,以點帶面,有計劃、分步驟推廣太子參規範化種植。同時,該鎮高度重視品種優化與科技引領,採用“培育+種植+改良”的方式,不斷選育太子參種子種苗,確保太子參種源優質、供應穩定,從而提升太子參的産量與品質,為市場的繁榮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貴州省施秉縣牛大場鎮牛大場村茶山組,群眾採挖的太子參。(鄭旭 攝)
如今,牛大場種植太子參已有三十余載的歷史,實現了從零星種植到規模化發展的飛躍,從自主尋找市場到商家爭相上門的蛻變,以及從微薄收益到高額回報的跨越。太子參産業也不斷推動着本地及周邊縣市的經濟發展,極大地提升了居民的生活水平,為全鎮産業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