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旅游一號公路
尋找侗鄉炊煙裏的美好時光
旭日初升,朝陽為山腰梯田、古寨人煙鍍上一層金粉。
循着侗族大歌《布穀催春》清脆悅耳的歌聲,在黔東南州黎平縣肇興侗寨的群山中尋蹤到一條乾淨規整的道路——中國鄉村旅游1號公路。
“1號公路”包括侗鄉傳統村落精品旅游環線、苗嶺傳統村落精品旅游射線和連接線。在這裡,既可以感受少數民族風情,也能飽覽美麗田園風光。其中的侗鄉傳統村落精品旅游環線長135公里,覆蓋了12個傳統村落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沿線生態環境優美,民族風情濃郁,侗族文化原生性保存完好,2023年被推選為貴州省“十大最美農村路”。
“穿行田園牧歌、古寨炊煙,最美鄉村旅游公路在貴州!”被沿途美景深深打動了的廣東游客李女士動情地説。
在這條路上,千戶侗寨肇興、堂安侗寨等傳統村落串珠成鏈,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濃厚的民族風情、優美的路域環境,被黔東南州委、州政府和《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聯袂推為鄉村振興之路、幸福快樂之路、最美“鄉愁”之路和生態宜居之路。
“交通景觀化是我們這條路的亮點。”黎平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局長唐大才告訴記者,這條路是侗鄉聯通外界的交通路,是滿滿煙火氣的鄉愁路,是黔貨出山的産業路,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振興路。
公路建成通行以來,不僅輻射帶動了肇興鎮及周邊龍額鎮、雙江鎮、水口鎮的産業發展,還為肇興侗寨景區的旅游業帶來了新機遇。
肇興小玉蠟染體驗館負責人陸艷玉,還有着另一個身份——導游。該旅游環線沿途鑲嵌着文創驛站、生態民宿、網紅打卡觀景&等配套設施,大大增加了陸艷玉的帶團數量,她還開起了蠟染館,去年一年收入近四十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1號公路”建成通行以來,串起了一路風景,帶動了一片産業,造福了一方百姓。“目前黎平縣實現了行政村100%通水泥硬化路和客運班車,成為了‘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黎平縣副縣長楊璐介紹,下一步將圍繞産業發展、景區景點、特色小城鎮進一步抓好農村公路建設,走出一條交通服務黎平、交通發展黎平、交通改變黎平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記者 劉力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