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山鄉巨變——“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見證山鄉巨變——“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2024-06-30 09:49:01  來源:貴州日報

  “這裡太美了,我想回農村。”6月28日,廣東游客李念去了趟黎平縣,沿着如詩如畫的中國鄉村旅游1號公路打卡,道路兩旁的美景令她流連忘返。

  6月26日,遵義市花茂村村民母先才的“土陶館”人頭攢動,妻子熱情招呼着來自江蘇的客人。家門口的路好了,土陶這項古老的技藝煥發出新的生機。

  晚霞傾瀉而下,荔波縣城外的田野靜悄悄,荔波經王蒙至瑤山公路蜿蜒向前,將荔波縣大小七孔景區、樟江精品水果産業帶、農業休閒觀光園和縣城串聯成線。

  …………

  一個個景點因路而美,一座座村子因路而興,一戶戶百姓因路而富。

  十年來,黔貴大地上逐漸由窄變寬、由通到暢的“四好農村路”,日益成為群眾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連心路、振興路。

  以路興産

  清晨,濃霧散盡,湄潭縣興隆鎮龍鳳村茶農鄒世鳳把農具和肥料搬上電動三輪車,一曲山歌還沒哼完,就來到了自家的茶葉基地。“公路不僅修到家門口,還直通田間地頭。”

  她口中的路便是湄潭27°茶海路,被交通運輸部評定為“十大最美農村路”。交通方便了,村裏的茶農都是受益者,更吸引着群峰茶業有限公司等茶企在此“落地生長”,規模越做越大。

  便捷高效的農村公路路網,為湄潭縣茶旅融合發展奠定了基礎。2023年接待游客4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38億元。

  在母先才的記憶裏,上世紀80年代的花茂村路況很差,全是泥石子,瓷器在途中就損毀了大半。“2014年村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小青瓦、白粉墻、柏油路……路修好了,讓遠道而來的美國、印度游客也知曉了我們的非遺傳承技藝。”

  時隔7年後,當地再次對花茂村道路進行提升改造,打造了遵義市播州區楓元至茍壩紅色鄉愁路。如今的花茂,既看得見山、也望得見水,從遵義市區到花茂1個小時左右,越來越多的人在這裡找到了鄉愁。

  以路興旅

  鱗次櫛比的古屋間隱着青石板路,嫋嫋炊煙日復一日升起,村民悠閒漫步,草木搖曳生長……“這不是畫裏,這是貴州的避世村落。”因為汛期錯過小七孔的美景,來自河南的丁雨意外發現瑤山古寨這個“寶藏”景點。

  6月27日,瑤族女孩蒙瑞起了個大早,今天要接待一個來自湖北的旅游團。“以前很多人沒來過這裡,公路打通高鐵開通後,我們瑤山熱鬧起來了。”在景區做講解員已有一年多,她平均每天接待散客或旅游團3至4次。

  2017年11月,荔波經王蒙至瑤山公路建成通車,這是一條串聯大小七孔景區和瑤山古寨游客分流的主要交通路線。

  在黎平縣肇興侗寨的群山裏,有一條乾淨規整的道路——“中國鄉村旅游1號公路——侗鄉傳統村落精品旅游環線”。這條旅游環線將肇興、堂安等12個傳統村落串珠成鏈。

  寨子裏,來自廣東的游客舒女士身着民族服飾,正和朋友們在拍照打卡。“這是我們第二次來肇興侗寨,上次來時,這條路還沒有修好。這次我約好十幾位老同學開了3輛車來玩,交通方便,各類設施也越來越整潔、便捷。”

  旅游環線吸引了眾多游客,導游陸艷玉的帶團數量不斷增加。她還開起了蠟染館,去年一年收入接近40萬元,日子越過越紅火。

  以路富民

  夏季的貴州,山河碧綠滿目新,一條條猶如毛細血管的“四好農村路”延伸到千家萬戶,越過大山,連起鄉村。

  赫章縣石板河村,全村老少齊上陣硬生生打出一條通往外界的“挂壁公路”。從“毛石路”到水泥路,20多年來,石板河村依靠挂壁公路衝出了大山。

  江口至梵凈山環線公路串起一條交通經濟走廊,農田、特色民宿、餐館及眾多景點星羅棋佈。

  從江縣加勉鄉真由村村民潘春橋開着小汽車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以前的摩托車早已不知去向。自從泥巴路硬化以後,村裏買小車的人越來越多。

  隨着我省農村交通條件的大幅改善,推動農村物流網絡日益完善,讓城貨下鄉、山貨進城、電商進村、快遞入戶成為現實。

  “鐵子們,看過來,這是我們長順縣土特産——綠殼雞蛋,它不僅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直播鏡頭下,小小雞蛋通過電商&&強勢“出圈”。

  “以前路不好,賣不起價,現在一斤蜜柚零售從幾毛漲到3元。”荔波縣拉芭村果農覃樹友看著自家柚子一車車運往外地,喜笑顏開。

  10年來,貴州在西部率先實現“縣縣通高速”的基礎上,接續實現“村村通瀝青(水泥)路”“組組通硬化路”,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28個,全省1725個500畝以上農業壩區實現等級公路全覆蓋。截至2023年底,全省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8.5萬公里。

  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見證着貴州的山鄉巨變,聯通群眾的幸福生活。(記者 劉力維)

[責任編輯:吳雨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