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黎平:養蛙有“稻” 養出新“錢”景-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貴州黎平:養蛙有“稻” 養出新“錢”景

2024-06-18 17:25:33  來源:黎平縣委宣傳部

  在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口江鄉口江村的黑斑蛙養殖基地裏,成群的、密密麻麻的黑斑蛙在田間裏歡快地跳躍着,動聽的“呱呱”聲不絕於耳,仿佛把人們帶到了一個蛙的世界,田間地頭,煥發着無限生機。

  “2024年1月,在口江鄉鄉村兩級的支持下,盤活了村裏70畝低效農田,投入30多萬元建養殖基地,發展了‘稻+蛙’生態立體農業。”口江鄉回鄉創業青年吳珍東介紹道。

  “我通過前期的考察,發現老家口江鄉的土壤、水質非常適合‘稻蛙共生’模式,於是就到湖南、湖北等地請教有經驗的養蛙專家,並通過視頻學習技術,在做足市場調研分析後,便開始籌集資金、購買蛙苗、修建設施……今年是第一次嘗試,一隻青蛙成本幾毛錢,單體經濟低,若是養得好,回報也很高的。”吳珍東對養蛙信心滿滿。

  “在當地,黑斑蛙一年只能養殖一茬,每年3月下旬投放蝌蚪,10月上旬成蛙上市,青蛙的生長對環境有嚴格要求,其飼料由‘乳酸菌+紅糖’”發酵而成,上方設置天網防止鳥類襲擊,四週圍網防止成蛙逃逸,同時還需要做好通風、遮陰、水位控制等措施。”談起養蛙,吳珍東如數家珍。

  據吳珍東介紹,他現建有蛙池130個,預計最低可實現畝産黑斑蛙1800斤、畝産稻穀250斤,按每斤蛙平均售價15元算,70畝養蛙基地每年蛙的産值可達189萬元,除去人工、飼料等成本,純收益最低在120萬元左右。

  “我們在這裡幹活,離家近,很方便,每天除草、喂飼料、管理水,一個月有3000元收入。”口江鄉口江村村民吳珍雄對眼前的這份工作很滿意。

  “吳珍東回鄉發展産業積極性高,為幫助村裏的‘能人’創業,我們村幫他協調解決黑斑蛙養殖基地問題,現在養蛙基地帶動了周邊10多位村民就業,實現在家門口增收。”口江鄉口江村黨總支部書記吳必赟介紹道。

  “近年來,口江鄉立足土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系統謀劃,通過規範引導、政策支持、技能培訓等形式,充分發揮專業合作社的輻射帶動作用,探索生態種養模式,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打造農業機械化、現代化、規模化的高效農業綜合體。”口江鄉黨委副書記、鄉長龍春泉説。(歐柳艷 姚進忠)

[責任編輯: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