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桃苗族自治縣以地處貴州松桃迓駕、湖南花垣邊城、重慶秀山洪安的黔湘渝邊區迓駕鎮青山村為試點,以産業發展為突破口,探索打造“千萬工程”實踐之路,帶來了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效實現了青山變“金山”。
立足實際選産業。一是立足政策優勢選定蛋雞産業。縣委縣人民政府聯合製定《松桃苗族自治縣生豬産業年産值100億建設方案》和《松桃苗族自治縣家禽産業年産值100億建設方案》的生態畜牧業“雙百億”建設方案,明確構建家禽、油茶為主導的“2+N”産業體系,組建生態畜牧業發展工作專班,整合涉農項目、“精扶貸”等資金投入主導産業,這為青山村發展蛋雞産業提供了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持。二是立足資源優勢選定蛋雞産業。青山村氣候溫和,平均氣溫達,雨水均勻,非常適宜蛋雞發展;青山村水資源豐富,有1處水庫,2個水源點,修建了1處150立方米的提灌蓄水池,産業供水供水充足穩定;青山村四面環山,全村國土面積3.36平方公里,荒山面積800余畝,村中心地勢平坦;蛋雞養殖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部分群眾對蛋雞養殖進行了有益探索並取得成功。青山村發展蛋雞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是立足區位優勢選定蛋雞産業。青山村地處黔、湘、渝交界處,距松桃縣城36公里、重慶秀山縣城21公里,交通便利,區位特殊,具有打開三省市場的地理優勢。特別是高速公路的開通,為壯大蛋雞産業所需的原料、設備、技術、人才引進和蛋雞産品的外銷提供了極其廣闊的市場。
支部引領帶産業。一是支部書記“一人”建場。敢闖敢幹的莫長江被選為青山村黨支部書記後,他看準了青山村蛋雞産業發展的優勢,冒着風險以身作則帶頭貸款50萬元,吸納了有技術缺資金的姚倫力、善管理無資金的姚文華等蛋雞養殖能手,建起支部書記“一人”蛋雞場,由於經營管理得當,蛋雞養殖實現了“開門紅”,當年就盈利50余萬元。二是支委成員“集體”建場。支部書記“一人”蛋雞場的成功,讓黨支部看到了青山村的希望,發展的幹勁強了,致富的信心足了,支委成員積極引導幹,支委委員和部分黨員共11人籌資110萬,組建蛋雞産業專業合作社,“集體”建設2萬羽的蛋雞場,與正大集團合作,通過購買正大飼料,正大集團配備飼養技術員提供指導,並且在雞蛋市場價格下跌時提供保底價回收,切實減輕了蛋雞存在的市場風險,青山村“集體”建場實現“以支部書記為中心,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一個支部一堡壘,一名黨員一面旗”的目的。三是黨員群眾“抱團”建場。“一人”建場、“集體”建場成功後,村黨支部廣泛發動群眾,承諾凡是參與蛋雞養殖的群眾,都提供技術支持並分享其穩定的銷售渠道幫助銷售,為廣大村民除去後顧之憂。廣大群眾三五成群,以組團集資的方式,投資擴建蛋雞養殖場。目前,青山村註冊成立了13家蛋雞相關企業,發展養殖大戶20戶,“抱團”先後建成規模蛋雞養殖場4個,蛋雞存欄達20萬羽。利用扶貧資金建設了2萬羽的村集體經濟蛋雞養殖廠,3年內就給脫貧戶分紅了50余萬元。
合理調節推産業。一是根據市場規律調節産業。雞蛋目前以鮮食為主,價格波動大,有明顯的價格規律。根據雞蛋價格走向科學制定養殖生産計劃是實現少投入、多産出,降低養雞生産成本,提高蛋雞飼養周期效益的有效手段。青山村利用大數據&&,及時掌握全國的蛋雞存欄量和雞蛋市場供求情況。根據市場實際調整本村蛋雞養殖數量,確保盈利穩定。前幾年因疫情影響,大數據監測顯示全國蛋雞存欄量較小,根據這一市場信息,青山村正在加快育雛布局,及時調節擴大生産。二是根據季節規律調節産業。不同季節進雛雞,其生産特點和效益不同。選擇合適的進雛雞時間和適時淘汰産蛋雞,就能決定蛋雞養殖效益。如,春季進雛,在次年雙節淘汰,淘汰雞價格高,效益好;夏季進雛,産蛋高峰期能趕上春節高價期,在春節前淘汰,淘汰雞價格有可能高;秋季進雛,次年春天産蛋,産蛋量高,産蛋高峰價格低,淘汰雞價格低,且疫病風險高;冬季進雛,産蛋量低,産蛋高峰雞蛋價格低,如選擇在端午節淘汰,淘汰雞價格可能高,會平衡部分養殖效益。青山村正是根據季節規律,適時調節蛋雞生産。三是根據科學規律調節産業。發展蛋雞産業,疫病疫情防控至關重要,但蛋雞疫病也有一定的規律。青山村發展蛋雞産業之所以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準確把握了蛋雞疫病流行規律,較好地規避了生産風險。雨季潮濕天氣,蛋雞患白冠病等的概率比較高,青山村從安全的角度考慮,規避躲開了蛋雞産蛋高峰的危險期;天氣悶熱時節,會影響産蛋量,青山村就採取適度生産,有效避免了盲目性擴大生産。
延伸鏈條強産業。一是建成育雛廠,自主育雛。“60天決定一生”,蛋雞的生産能力和抗病毒能力關鍵在於育雛期,較好品質的雛雞是蛋雞養殖盈利的關鍵,育雛技術也就是蛋雞養殖中的核心技術。青山村在與正大集團的合作中學習摸索出一套高效的育雛免疫程序,在育雛技術上取得重大提升。為了延伸産業鏈條,帶動更多的脫貧戶穩定增收,鎮黨委政府統籌採用飛地經濟模式,將周邊2個深度貧困村的扶貧資金100萬元注入青山村,青山村自身投資100萬元,總投資200萬元建設青年育雛場。2021年青山村建成投産6萬羽青年雞育雛場,年育雛量15-20萬羽,每年實現總産值150萬元。二是建成有機肥廠,加工雞糞。以農業生態持續優化為目標,針對蛋雞養殖産業區雞糞堆積污染問題,以村集體經濟投資240余萬元成立松桃苗家人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建成有機肥加工廠,採用人工輔助氧發酵處理雞糞的方式,腐熟完成後即可作為初加工有機肥出售,使雞糞變廢為寶。同時有機肥加工廠所獲收益全部納入村集體經濟,化資源為財源。目前,有機肥廠常年帶動4人就業,年産化肥2500噸,除了滿足本村所需外,還銷往秀山、花垣等周邊縣城,每年有機肥加工廠實現産值60萬元以上。三是建成蛋托廠,自主包裝。蛋托是盛放雞蛋、鴨蛋等蛋類的包裝工具,為了解決雞蛋的自主包裝,由村黨支部帶頭,總投資110萬元,在蛋雞産業區新建蛋托加工流水線,年産量達24萬件,帶動4戶脫貧戶入股,常年帶動7戶脫貧戶務工,月工資約4000元。生産的蛋托還遠銷懷化、重慶等周邊地區,每年總産值突破100萬元,實現利潤13萬多元。(劉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