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貴陽5月11日電(記者鄭明鴻)今年以來,得益於新穎的比賽規則、歡樂的比賽氛圍、接連舉辦的賽事,貴州省黔東南州雷山縣少數民族婦女自創的特色體育活動——“姑媽籃球”獲得了大量關注。截至目前,相關話題的全網瀏覽量已達約50億人次。

記者曾先後兩次到當地採訪“姑媽籃球”的起源和發展。期間,雷山縣體育事業管理中心主任石芳等人解讀,“姑媽籃球”豐富了少數民族婦女的生活,給她們帶來了自信和快樂,同時也給她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結交朋友的&&和機會。
在“姑媽籃球”的發展過程中,一些少數民族女性完成了從參與者到推廣者的身份轉變。
苗族女孩吳真麗是雷山縣郎德鎮人,村裏籃球氛圍濃厚,她小學三四年級時就開始接觸籃球。2023年大學畢業後,吳真麗回到家鄉,目前是一名自媒體博主。打開她和朋友共同運營的社交媒體賬號,可以看到不少記錄她們參加“姑媽”籃球賽的視頻。

“大概10年前,寨子裏就開始打‘姑媽籃球’了。”吳真麗説,她這兩年也開始打“姑媽籃球”,並將其作為自媒體賬號的創作主題之一,希望讓更多人了解家鄉特色文化。“‘姑媽籃球’看起來規則簡單,但打起來其實很累,不過也很開心。”
今年春節期間,雷山縣西江村自發舉辦了一次“姑媽”籃球賽,吸引了全縣75個村報名參賽。西江村婦女主任楊勝琴參與了賽事籌辦,她也是一名籃球愛好者,上初一時就開始打籃球。楊勝琴説,西江村2017年開始舉辦本村的“姑媽”籃球賽,“每逢節日都會打籃球賽,有些不會打籃球的婦女説她們也想參加”。
雷山縣大塘鎮掌批村婦女主任楊婷也多次參與籌辦該村的“姑媽”籃球賽。每逢節日,她就會通知村裏的女性,組織大家報名參賽。“我們村有三個自然寨,參加的人少就以寨子為單位,人多就以家族為單位組隊。”楊婷説,相鄰的村子會錯開活動時間,以便互相邀請參賽,這促進了彼此之間的交流。

掌批村村民任福芝打“姑媽籃球”已有10餘年,她和家人多年前已搬遷到雷山縣城居住。閒暇時間,她會陪小孩去球場打打球。村裏舉辦籃球賽時,她則會趕回去參加,每年大概三四次。在她看來,“姑媽籃球”已成為村民間相互連接的一種紐帶,增強了大家的凝聚力。
楊勝琴介紹,在參與“姑媽”籃球賽的過程中,一些原本不會打球的婦女開始接觸和了解籃球,甚至學會了一些籃球技術,會打一點正規的籃球比賽了。
“看到‘姑媽籃球’得到這麼多人的關注和喜愛,很開心。”楊婷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