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師院“精開”紅色資源“富礦”,融入十大育人體系育“紅心”青年-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遵義師院“精開”紅色資源“富礦”,融入十大育人體系育“紅心”青年

2024-05-09 18:39:34  來源:遵義師範學院

  遵義師範學院充分利用遵義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體系化精心開發利用,將紅色文化融入十大育人體系之中,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新時代“紅心”青年,瞄準“政治過硬、本領高強、適應社會需要”育人。

VR虛擬倣真思政實踐實訓中心。

  利用省級“VR虛擬倣真思政實踐實訓中心”,開發“紅色課程”育人。建立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教育為主體的微課和案例庫,開發的“長征精神與當代大學生”等一批校本課程及10多門線上微課程成為“網紅”選修課,開設的“長征班”成為學生成才“標杆班”,“長征課堂”播撒“紅色種子”育人根正苗紅。

  依託教育部、團中央授予的“一中心兩基地”(中國共産黨革命精神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紅色經典藝術教育示範基地、中央團校黨性教育基地)&&,打造“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文化研究學術話語體系,廣泛組織學生參與紅色文化“靶心”科研,用青年人的視角提升研究價值,“紅色文化的當代話語轉換及價值研究”等10余個項目喜獲國家社科項目或教育部重大項目支持,師生在參與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紅色精神的洗禮,實現“紅色科研”育人。

重走長征路之遵義會議會址。

  依託遵義會議紀念館、紅軍山烈士陵園、婁山關戰鬥遺址、茍壩會議紀念館、四渡赤水紀念館等場所,建立學校“紅色實踐教學基地”,開展“紅色實踐”育人。通過重走長征路、自編自導自演紅色劇目等活動,實施沉浸式體驗教育,以學生為主體創作的《格桑花開》等一批紅色作品在全國全省賽事中獲大獎,實踐育人中涌現鄭維勇、張郅昭、王媛媛、周科永等一批紅色基因守護者、傳承者、踐行者“標兵”。

  圍繞“紅色基因薪火相傳紅色文化鑄魂育人”主題,營造“紅色環境”育人,在校內建成紅色文化館、百年廣場、長征音樂廳、長征美術館等一批紅色文化場館,形成潤物細無聲環境育人“多點矩陣”。打造“青春師院·一院一精品”“我與楷模·面對面”等品牌活動,邀請黃大發、劉秀祥、杜富佳等與青年學子面對面,引導學生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

“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專題網站。

  打造思想引領、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四位一體”的易班紅色網絡育人陣地,建立線上線下、校內校外、課前課後,黨政工學團聯動、説學演奏唱為一體的“紅色育人綜合體”,寓教於樂,寓教於學。上線“教育部‘一省一策思政課’集體行動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專題網站,開發“紅色資源”“紅色精神”“紅色記憶”等版塊,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傳播紅色文化,讓“紅色芯片”成為學生內核力量。“紅網紅芯”育人成效明顯,學校多次入選教育部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新媒體互動百強”。

  “紅色文化”育“紅心”青年,從“心”開始。學校利用獲批國家級、省級家庭教育實踐培訓基地載體,聚焦學生心理健康,將“育心”貫通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心理健康教育“雙&&·六步驟干預體系”,建成心理健康育人實踐基地169個,實施項目66項,心理“貫通”育人有序推進。

學生工作部舉辦輔導員沙龍活動。

  提升“精管”育人實效,將紅色基因融入“立德樹人”之中,寓育人於精細管理之中,發揮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把高校的每一項管理變成教育學生的場所,於無聲處育芳華,相繼樹立管理育人“標杆”113個。發揮“榜樣”作用,構建以思政課教師為主,輔導員+“五老”、革命遺址解説員等的紅色文化傳承“1+N”育人隊伍。

  以學生為中心,聚焦學生教育管理服務中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發揚“店小二”精神,實施“精準”服務模式,做到貼心“服務”育人。建立社情民意“直通車”,打好服務組合拳,打造集黨建引領、管理協同、隊伍進駐、服務下沉、文化浸潤、自我管理“六位一體”的網格化服務社區,整合數據打通各部門壁壘,做師生的知心暖心貼心人,用心用情用力開創服務育人“新路子”。

百年廣場黨旗雕塑。

  建立遵師“紅色+”特色發展型資助模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基因融入獎學金評選、助學金申請、助學貸款辦理、勤工助學等相關環節,通過“助學·築夢·鑄人”等多形式活動,開展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和誠信教育,推進“紅色+”資助育人,在傳承紅色基因中凝心鑄魂。

  以“黔進先鋒·貴在行動”為紅色育人“引擎”,建立“黨委主導、上下聯動、協調推進”的紅色文化育人格局,創新性實施跨域黨組織聯建活動,實施校政、校企、校農、校校、校園等“校N結合”的黨組織“聯建”育人,實現活動聯辦、黨員聯學、服務聯動、人才聯育、發展聯促,建立開放型、學習型、創新型黨組織30多個。(施宣)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