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15時30分,牂牁江上長虹凌空,隨着最後一段鋼桁梁緩緩吊裝到預定位置,首座“純貴州造”懸索橋——牂牁江大橋順利實現合龍,向着納晴高速全線建成通車邁出了關鍵一步。
這是中國橋梁工程的又一驚艷之作——全長1849米,主跨1080米,橋面至江面最高距離380米,橋梁高度在世界百座高橋中排名第12位!
這座“世界級”懸索橋地處貴州晴隆、普安、水城、六枝等4縣(區)交界處,橫跨牂牁江兩岸絕壁。
面對“世界級”的施工難度,建設者們連高山、跨江河,向科技創新要生産力——牂牁江大橋建設過程中,探索運用近20項工藝及管理創新、獲實用新型專利6項!
大橋主塔下橫樑高9米、重4075噸,橫樑超大跨徑支架搭設施工成為一大難點。為此,施工團隊自主研發了2米×4米貝雷片超大跨支架系統,一舉打破傳統321貝雷支架系統跨度限制的瓶頸。
為解決傳統大跨徑鋼梁頂推施工速度慢等難題,首創“中大跨徑鋼混組合梁斜拉扣挂頂推施工技術”施工工藝,開創了國內同類型施工先例,榮獲全國公路微創新大賽結構工程類金獎。
……
一個個“首創”,成就了牂牁江大橋“世界級”工藝。
依託牂牁江大橋建設,施工團隊獲得實用新型專利6項,提煉總結單&天車雙吊索平衡縱向運輸施工方法、高墩混凝土泵送控制技術、索塔臨時橫撐整體安拆施工技術、大孔徑樁基開挖吊車出渣工藝、移動式支架鑽芯&&創新工藝、承&&體積混凝土智能溫控工藝等20余項創新工藝,為橋梁建設注入了智慧力量。
更令人驚訝的是,大橋建設實現了首次“純貴州造”。
“牂牁江大橋是第一座真正意義上貴州投資、貴州施工,並使用貴州建材的自主品牌大橋。”納晴15標項目經理趙明富告訴記者,大橋主纜及吊索由貴州鋼繩集團加工製造,這是貴州本土企業首次生産加工懸索橋主纜吊索,而引橋及主橋鋼梁均由貴州公路集團交通産業園生産加工,同樣是貴州本土企業首次加工製造,這也讓牂牁江大橋成為了第一座真正意義的“純貴州造”懸索橋。
“純貴州造”“含金量”幾何?數據最具説服力:大橋建設共需398根主纜索股、73個鋼桁梁節段,索股鋼絲總長達6.91萬公里,前後相連可以繞赤道1.7圈!
而作為一座千米級大跨徑懸索橋,牂牁江大橋的鋼梁和鋼絲用量較大,且對構件強度、耐腐蝕性和抗疲勞性要求極高。“含金量”滿滿的“純貴州造”,讓這座“世界級”大橋更安全可靠。
牂牁江大橋建成後,兩岸車程將由1小時縮短為1分鐘。(宋迪 黃蜀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