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3年1月份開始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引進金耳的項目,經過一年多的努力研發、試種,被稱為“菌中燕窩”的金耳在該公司實現工廠化養殖。
在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恒溫房內一排排白色菌棒上綻放着一朵朵黃燦燦的金耳,色澤鮮亮,煞是喜人。
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松霖:“研發中心通過一年的努力,做到了金耳菌種的穩定性和出菇量的提高,現在重點後期突破的就是它的産量問題。目前來説金耳的産量穩定在1斤到1斤半左右,每棒可以實現50天到60天出菇,初步實現周年化的生産,滿足了市場的需求。”
金耳原産雲南,是珍稀食用菌,被稱為“菌中燕窩”。傳統金耳養殖不僅産量低,且品質參差不齊,工廠化養殖技術要求較高。自2023年起,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組金耳建研發團隊,攻堅金耳工廠化養殖技術。
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松霖:“因為金耳它是一個共生菌,除了金耳本身還有一個共生的毛韌革菌,它們是共生關係,如果沒有掌握好兩者的平衡的話,會造成不出耳,絕産的情況。目前來説我們最關心的第一就是它的生長率成活率這一塊,還有污染率,目前來説污染率我們已經降到了1%以下,存活率已經達到了95%以上。”
出菇對環境潔凈度、溫濕度、光照等要求都較高。為此,企業通過新質生産力建設了一批菇房,安裝上控溫控濕、空氣凈化設備,配套智能化控制系統,通過智能調控技術,實現了珍稀食用菌在經開區設施化生産。
貴州聚福菌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松霖:“目前來説前景還是不錯的,因為目前公司市場渠道這一塊對金耳都是非常有興趣的,它每斤的價格也是比較可觀的,零售的話可以達到30元每斤左右,批發的話也在20元左右,所以對於公司的創收都是非常好的一個品種。”
據介紹,公司金耳已經可以實現工廠化養殖和量産,也基本上實現了金耳安順本土化的引進和養殖技術。(文:陳榮慶 趙才駿 圖:陳榮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