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個縣,憑什麼一年有350多萬游客到訪?
開門進山 “貞”不一般
貞豐縣,位於我省西南部。在人們的慣常印象中,它沒有多少旅游“金字招牌”,並不是大多數人的旅游首選地、必達地。
而據第三方抽樣調查反饋,2023年貞豐旅游接待人次達355.05萬,旅游收入35億元,接待游客、過夜游客均恢復到2019年前的110%以上。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貞豐日均接待游客達到了8萬人次。
數據的背後是基於這樣一個現實——
打開地圖,黃果樹、龍宮、萬峰林等耳熟能詳的世界級景區景點環繞貞豐,形成掎角之勢。
再看貞豐,雖擁有雙乳峰、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花江鐵索橋、貞豐古城等景區景點,但相比之下,僅僅是小有名氣甚至少為人知。
貞豐旅游,如何突圍?
打開思想“閘門” 共創共議共享
兩湖會館是貞豐古城裏的一棟古建築。
今年春節前,這裡經修繕整理,成為“珉谷藝術空間”,花江鐵索橋摩崖石刻拓片展也同期舉辦。
“藝術空間裏的陳設、佈置非常專業,花盆什麼顏色、怎麼擺放,展覽用電子屏還是畫框,都有講究,完全不是我想象的那樣簡單。”與藝術空間運營方“飽飽盒子”團隊共同參與修繕和策展後,貞豐民族文化旅游扶貧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丁付平感受很深刻。
丁付平所在的貞豐民族文化旅游扶貧試驗區管委會是一個專門負責抓旅游工作的單位。貞豐雖已脫貧摘帽,但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文旅産業是重要支柱。
試驗區管委會的三位幹部分別包保貞豐的三個景區,並負責統籌全縣旅游發展規劃,開拓旅游市場。因為包保有着600多年歷史的貞豐古城,丁付平被大家稱為“丁城主”。
“城主”的日常工作就是巡城並整合有關職能部門處理古城裏的各種雜事。“從古城裏燈籠顏色選擇到民居的門窗油漆顏色,古城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入駐業態我們都要把關,有時還要與專業團隊商量,目的是要讓古城保持格調。”丁付平説。
成為一個“細節控”,丁付平經歷了一個解放思想的過程。“過去總覺得什麼事情我們都要包辦,實際上專業團隊有技能、有資源、有情懷,專業上的事比我們幹得好。”
觀念一變天地寬!“丁城主”與古城多個外來運營團隊相互尊重、深入溝通,工作推進十分順利。
“我們共同努力,兩湖會館僅用一個月就完成改造,首次展覽特別成功,團隊也實現了價值。”“飽飽盒子”團隊負責人陳曉龍&&,今年還要與貞豐深入合作,做好“進山”計劃實施,邀請世界各地青年藝術家,在貞豐舉辦20場藝術展。
“在不斷解放思想中學習進步。”貞豐縣委常委、縣委組織部部長劉勇也有相同感受,他認為,在打造古城業態的過程中,引進相關人才和團隊共創共議共享,把游客所需和我們所能結合起來,是貞豐旅游取得好人氣、好口碑的一個重要經驗。
敞開市場“大門” 打造“爆點賣點”
清澈的河水,平坦的草坪,別致的民宿……
貞豐三岔河國際露營基地這段時間以來每天都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燈光秀、圍爐煮茶、游園會、卡丁車、輪滑賽……多種旅游産品吸引着八方游客。
“2023年基地游客量超過80萬人次,今年春節前我們就開始和運營公司討論業態升級的問題。”試驗區管委會的另一位幹部桑廣斌包保這個基地,他&&今年要結合市場需求升級10多個業態。
燈光秀是春節期間基地的“爆點”,日均門票銷售達3000張左右。該項目完全交給市場運營,政府幾乎沒有支出,通過燈光秀還拉動了景區夜經濟。
“密切關注流行趨勢,結合景區實際深入研究,再確定上什麼業態和項目,堅決杜絕盲目投入、沒有産出。”桑廣斌認為,政府與運營團隊共同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激活了基地旅游業態,為基地旅游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鏡頭轉換到貞豐古城。2023年修繕並投入使用的珉球書院晉陞為網紅打卡點。看書、喝茶、喝咖啡、開展沙龍活動……書院天天有人氣,節假日可達日均600人左右人流量。
看得見的是一個歷史建築的變化,看不見的是背後的運營機制。
貞豐引進第三方公益運營團隊——“大山小愛”志願團隊負責書院日常管理運營,並面向社會招募長期志願者在圖書館擔任館長、管理員,確保書院可持續運營。
建築的更新、功能的完善,不僅促進旅游發展,也讓當地群眾有了更多可感可及的幸福感。
就讀遵義醫學院的貞豐籍學生劉友恒因要考研,寒假期間經常在書院復習,他感嘆説:“沒有想到貞豐會有環境那麼舒適、文化氣息那麼濃郁的地方,家鄉發展得好對我們在外的學生也是一種激勵。”
貞豐古城目前有33個重點院落,已修復升級24個。兩湖會館、珉球書院、中醫館等引進專業團隊運營,成為當地群眾生活休閒的重要場所,得到了群眾一致稱讚。
市場大門一開,貞豐旅游頓時展現出新的生命力。
交通開啟“快門” “橋”見詩與遠方
在很多貞豐當地幹部看來,貞豐有3個4A級景區,旅游資源十分豐富。
“相對周邊縣市,貞豐的景點多、玩法多,很大一部分游客都來自周邊縣市。”貞豐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臧紹敏坦言。
而從“外人”視角看,貞豐旅游給人的印像是不溫不火,似乎還沒有“貞豐糯米飯”令人印象深刻。
“我相信,隨着新的世界第一高橋——花江峽谷大橋建成,貞豐旅游會迎來重大機遇,會帶來一個引爆點”。試驗區管委會另一位幹部,包保花江峽谷橋旅融合項目的姚貴友認為。
世界級工程造就世界級大橋,世界級大橋必定是世界級景觀。近期,姚貴友正在和設計單位反復對接花江峽谷大橋的橋旅融合項目。他信心十足,貞豐一定要抓住這個難得的機遇,用好世界第一高橋這個獨特IP,加快帶動全域旅游發展。
大橋帶來的是流量,更開啟了交通“快門”。
大橋建成後,貞豐縣營盤村和對岸的關嶺自治縣五里村之間的行車時間將由1個小時左右縮短到2分鐘。這也意味着,從關嶺方向進入貞豐的行車時間大幅縮短,能夠有效導入黃果樹、龍宮等景區的游客。
“貞豐旅游是有基礎的!”在貞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蒙立勝看來,後疫情時代,貞豐及時調整、及時布局旅游産業發展,聚焦資源做好精深化融合,聚焦服務做好精細化配套,聚焦客源做好多元化營銷,承接上了旅游消費回流。
蒙立勝分析,貞豐旅游“隱耀不張”的背後,根本上還是靠幹部群眾的實幹。“不盲目攤大項目,不放過小細節,用心用情做好服務,通過景區活動引流、鄉村旅游帶動、文化活動聚引、體育賽事拉動、赴外營銷引入等方式,叩開貞豐旅游這扇門。”(記者 許邵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