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陽縣:做好“四篇文章”建設紅色美麗村莊-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開陽縣:做好“四篇文章”建設紅色美麗村莊

2024-03-14 20:38:39  來源:開陽縣委宣傳部

  今年以來,開陽縣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推進楠木渡鎮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讓勝利村成為鄉村振興示範村、樣板村,做好“四篇文章”建設紅色美麗村莊。

  做好“黨史挖掘”文章,提升村莊文化“軟實力”。堅持弘揚紅色文化,立足紅色村莊特色優質資源,統籌文旅、文聯、黨校、黨委研究室等部門專業人員,深入挖掘當地紅色史實,切實做到“有址可尋、有物可看、有史可講、有事可説”。收集《從石庫門到天安門百年大黨的紅色地標》第四章〈轉折〉中(甕安江界河渡口:一九三五年第一個戰鬥)提及開陽茶山關強渡烏江、《紅軍長征記》《紅軍轉戰貴州--舊政權檔案史料選編》《紅軍在貴州》《中國共産黨貴陽曆史第一卷》《紅軍長征在安順》《中國共産黨開陽縣歷史第一卷》《紅色足跡》《鐫刻在時間長河的記憶》《水東硒州·詩畫開陽》等有關紅色和黨史書籍10餘部。該縣到楠木渡鎮勝利村、谷陽村、黃木村,播州區尚嵇鎮茶山村,花梨鎮清江村落旺河遺址,禾豐馬頭寨村紅軍標語處,實地查看革命遺址和紅軍標語,訪談健在知情人士,收集紅軍長征過開陽故事,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不忘初心、飲水思源。

茶山關紅色勝利村。

  做好“資源盤活”文章,激發集體經濟“內生力”。充分發揮紅色村獨有的資源優勢,以盤活閒置麵條加工廠進行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生産,提升“馬場麵條”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採取村集體經濟“1+1”發展方式參股經營,以混合所有制公司為實施主體,實施新建麵條加工廠項目,主要經營掛麵、花色麵條、手工麵條等加工與銷售,年産掛麵3000噸,(低端産品佔30%、中檔産品佔50%、高檔麵條佔20%,目前正在進行麵條廠提質改造工作。)利於種植成片果樹,發展潛力較大的優勢,規劃種植黃桃30畝。同時,將以村集體帶動,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在當坪、關上及橋邊配套管網等農業産業基礎,發動群眾種植蔬菜、小麥等,多元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紅色村莊的麵條。

  做好“德智教育”文章,破譯鄉村治理“新密碼”。堅持以弘揚長征精神為切入點,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教育身邊人”等主題活動,持續弘揚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互助的傳統美德,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繼承紅軍的光榮傳統,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大力推行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建立健全“村級黨組織+網格化黨組織”體系,持續發揮組織優勢,形成“網格議事、管事主事、逐級參與”治理模式,創新推廣務實管用鄉村治理方式,着力解決鄉村治理領域突出問題,不斷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紅色勝利村産業發展。

  做好“環境改善”文章,繪出美麗村莊“工筆畫”。通過開展“紅色村組織振興建設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工作,鼓勵引導村民對院內屋內、莊前屋後、道路兩旁、河道溝渠、田間地頭等重點區域的樹木雜草、生活垃圾、淤泥等進行清掃,着力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宜游和美鄉村。全力以赴推進農村“五治”工作提檔升級,鞏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深入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以“四在農家·和美鄉村”為載體,保護和利用好紅色紀念設施,全面推進富在農家、學在農家、樂在農家、美在農家建設,積極組織和引導群眾充分利用村莊林帶、植樹綠化、廢棄地等建設小微公園和公共綠地,鼓勵群眾通過栽植果蔬、花木等開展村莊、庭院綠化美化,將傳承紅色基因轉化為村黨組織帶領群眾改善農村生産生活設施,全力打造安居樂業美麗家園的生動實踐。(楊剛)

[責任編輯: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