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的“種子計劃”-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茅&的“種子計劃”

2024-02-29 16:16:5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2月29日電(記者 盧志佳)種子雖小、意義重大。對茅&而言,原料種子的質量直接關乎着茅&酒的質量;對於正在打造全國重要白酒生産基地的貴州而言,小小的高粱種子,身係着千億級産業的高質量發展。

  2022年,茅&的“種子計劃”初露崢嶸,其以紅纓子公司為實體,全面進入種業市場,構築起了全産業鏈無死角的質量管控體系。茅&深知,唯有絕對掌握原料的供給能力,企業才有進入更高維度競爭的資格和高質量發展的底氣。

  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粱農禹恩德在查看紅纓子高粱種子的完整度,這直接關係到種子的收購價格。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好酒須好糧 好糧須好種

  從“酒是糧食精”的茅&鎮地道俗語,到“好酒‘種’出來”的酒業共識,如今的白酒行業,正推動高品質釀酒原料從幕後走向&前,成為産業鏈上的重要角色。在貴州的傳統醬香型白酒生産中,以“紅纓子”為代表的糯高粱就是産區的絕對“主角”。

  不同於北方釀酒多用的粳高粱,南方釀酒,特別是貴州醬香型白酒偏好用糯高粱為釀酒原料。據考證,生活在赤水河流域的人們數百年前就開始種植高粱,經過氣候、土壤以及人為選種共同演化,這裡進化出矮稈高粱、米高粱、牛尾砣、小紅纓子、金纓子等不同特性的多種高粱品種。它們雖然株葉形態不一,但都具有顆粒堅實、粒小皮厚的特點,好像專為釀造醬酒而生。

  貴州仁懷茅壩鎮官院村村民翻曬在村裏廣場上的紅纓子高粱種子。新華網 盧志佳 攝

  伴隨着現代白酒工業的成熟和消費市場的擴展,釀酒企業原料短缺的問題逐漸凸顯。上世紀八十年代,仁懷當地傳統高粱平均畝産量只有75公斤左右,遠遠不能滿足茅&酒廠的發展需求,找到一個高産且形性穩定的糯高粱品種成為當務之急。

  1986年,原農牧漁業部撥付120萬元在仁懷設立高粱基地,收集、選育本地優良高粱品種,提高産量保供茅&。茅&集團首席育種專家涂佑能,彼時還是當地農技推廣站的一名技術人員,職業生涯之初就參與了高粱品種資源的調查與篩選工作。

  貴州省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村民在自家陽&翻曬紅纓子高粱。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每年7至8月份,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也是高粱抽穗揚花灌漿的時候,同時也是我們最忙碌的時候。”涂佑能説,十餘年尋覓良種的過程,他們頂烈日、冒酷暑,穿行在仁懷大地上,多的時候一天行走30多公里山路,共收集到160余個本地優質品種資源。

  1999年,涂佑能和團隊同事在一戶村民種植的“牛尾砣”高粱品種中,發現一株優良異形單株,不久後又發現了名為“小紅纓子”的優良異形單株高粱。從這兩株優良異形單株開始,科研團隊不斷探索,歷經10年的努力,終於在2008年選育出優良的地方高粱新品種——“紅纓子”。

  紅纓子公司技術人員在試驗田裏采收紅纓子高粱。新華網 盧志佳 攝

  經過審定,新品種紅纓子皮厚、糯性好、支鏈澱粉含量高、單寧含量適中,畝産近400公斤,具有突破性。同年,“紅纓子”被茅&集團指定為唯一的酒用高粱。自此,“紅纓子”聲名遠播,成為最受歡迎的酒用高粱品種和品牌,其系列産品佔醬酒行業高粱種子市場份額90%以上。

  從源頭確保茅&“永不變味”

  良種的選育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是一勞永逸的,必須通過持續改良、優中選優,才能保證良種的純度和先進性。“紅纓子”也不例外。

  “由於紅纓子高粱是應用雜交手段選育的常規品種,二代分離會嚴重影響産量。”涂佑能介紹,根據測算,農戶自留種種植的高粱,畝産要減少200斤左右。

  高品質紅纓子糯高粱是茅&酒品質如一、歷久彌香的核心要素,種子的品質更是核心中的關鍵。為了保證酒糧種源安全,從源頭確保茅&“永不變味”,2022年,茅&集團出資控股涂佑能創立的貴州紅纓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標誌着茅&全面進入種業市場,也標誌着茅&實現了全産業鏈無死角的質量管控。

  作為貴州省唯一集育、繁、推、研一體化的酒用高粱種子生産企業,紅纓子公司正是茅&集團牢牢掌控酒用高粱種子戰略安全、布局釀酒原料種子業務的關鍵一子。

  涂佑能和助手在公司試驗田裏查看紅纓子高粱的成熟情況。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數十年的選育,涂佑能團隊為紅纓子公司攢下一座高粱種子資源庫,這裡儲存了高粱種質資源材料1000多份,已經是貴州省內最完整和豐富的高粱品種資源庫,這是持續選育優良高粱品種的寶貴“基因庫”。

  良種還要良種。為了保證種子純度,紅纓子公司的制種技術要求與茅&嚴格的工藝要求一脈相承。比如説,制種地要選擇在2年內沒有同種作物其他品種種植、1年內沒有其他禾穀類作物種植的地塊;在每個生育進程都要進行嚴格的田間去雜去劣,為此要向種植戶發放去雜補貼;儲存時要保證高粱種子的儲藏溫度控制在5至10℃……

  在仁懷市茅壩鎮官院村的種粱基地,一個細節體現了粱農們對“紅纓子”種子極致的呵護。在翻曬高粱的時候,儘管地面燙人,粱農們都選擇赤腳上陣,原來,種子的完整度直接關係到出芽率,用腳翻曬,可以最大程度保護高粱的種皮不被破壞。

  茅&集團首席育種專家涂佑能在高粱品種資源庫內查看種子保存情況,紅纓子高粱也是出自涂佑能團隊。新華網 盧志佳 攝

  2022年8月,全國農技中心認定了第二批國家農作物品種展示評價基地,紅纓子公司的萬餘畝育種基地名列其中,成為全國唯一一家高粱品種展示評價基地。貴州省相關專家通過連續三年的實地跟蹤和評價,檢驗結果顯示其種子純度達到99.9%。

  目前,茅&紅纓子公司已建立起與山地特色農業相適宜的高粱品種系統選育技術體系,完成“高粱種質資源創新與栽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構建了一套完整的育種、生産、開發和利用體系,掌握了高粱種子“芯片”的核心技術,守牢了茅&酒質量的源頭關口。

  支撐千億級産業的“醬酒芯片”

  種業作為農業的“芯片”,是現代農業的標誌性、先導性工程。助力以“紅纓子”為代表的種業振興,對貴州醬酒行業做大産業、做優品質、做強品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重大。

  作為“醬酒芯片”,“紅纓子”一頭連着酒業的可持續繁榮。

  根據《貴州省“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發展規劃》,貴州將以赤水河流域産業帶為核心,重點規劃布局仁懷、習水、金沙等優質醬香型白酒産區,打造醬香白酒産業集群,持續鞏固世界級醬香型白酒産業基地核心區地位。到2025年,貴州白酒産量達到60萬千升,醬香白酒産業集群總産值達到2500億元。

  茅&酒廠“下沙”輪次生産。新華網 盧志佳 攝

  據悉,紅纓子公司目前已形成了以“紅纓子”為主,紅珍珠、牛尾糯、&糯9號和紅糯五號等産品為輔的産品帶,不同酒質採用不同種質,産品供給能力可確保滿足貴州省“十四五”規劃的93%以上。

  貴州方面也對紅纓子公司寄予厚望,希望茅&將紅纓子公司打造成為全國釀酒高粱種業領軍企業和單項冠軍。為此,紅纓子公司也持續加強與中大型規模醬酒生産企業合作,針對不同品種需求,實行訂單種植,與業界攜手打造共贏的産業生態。

  作為富民産業,“紅纓子”一頭還連着鄉村振興。

  近年來,茅&在仁懷周邊出資認證98萬畝茅&酒用高粱基地,2023年種植高粱63萬畝,將帶動近12萬戶實現增收。“我家今年種植了20畝‘紅纓子’種粱,單是種高粱就能純收入8萬多元。”從為茅&酒廠種植酒用高粱,到如今種植紅纓子種粱,官院村粱農禹恩德和高粱打交道十多年,以種粱增收,以種粱致富,是貴州無數高粱種植戶的縮影。

  貴州仁懷茅壩鎮官院村村民禹恩德夫婦種了20畝紅纓子高粱,這20畝高粱能為夫婦倆帶來8萬餘元收入。新華網 盧志佳 攝

  從一粒種子到一滴美酒,離不開糧農辛勤勞作,茅&也將碩果與萬家農戶共享。20多年來,茅&不斷提升酒用高粱收購價,從2002年的2.0元/公斤到2023年的11.2元/公斤,價格遠高於普通高粱。

  在茅&等酒企的帶動下,貴州高粱種植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逐步推進,在仁懷市等地形成了“企業帶基地、基地帶農戶、訂單種植、合同收購”的現代化農業發展模式。

  據統計,目前,貴州全省種植“紅纓子”高粱250多萬畝,並把“紅纓子”版圖擴張到了安徽、湖南、湖北、雲南等地。涂佑能測算,這些年已在全國推廣“紅纓子”系列糧種2000余萬畝,創造農業總産值超700億元,帶動農戶750萬人次增收100多億元。

[責任編輯: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