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勢出山 “牧”歌嘹亮——貴州涌現出一批優勢畜禽産業集群-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畜”勢出山 “牧”歌嘹亮——貴州涌現出一批優勢畜禽産業集群

2024-01-11 11:02:46  來源:貴州日報

“畜”勢出山 “牧”歌嘹亮

——我省涌現出一批優勢畜禽産業集群

  智慧牛業、樓房養豬、疊層養禽……鄉村振興路上,貴州牛羊、生豬、生態家禽等優勢畜禽産業集群正如雨後春筍般崛起,布局優化、規模擴張、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高品質發展態勢加速呈現。

  “畜”勢出山,“牧”歌嘹亮。在各級各部門引導下,圍繞特色優勢養殖産業,龍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等各類農業經營主體在小農戶和大市場之間架起橋梁,不斷健全聯農帶農利益共用機制,一幅六畜興旺的“振興圖”躍然眼前。

  “肉盤子”越端越穩

  走進青山環抱、綠樹四合的清鎮市站街鎮貴陽德康(清鎮中寨)種豬場,一頭頭德康種豬愜意生活在這個全封閉管理的環境裏。經多年選育,這裏的德康種豬在“好養活、肉質佳”的優勢上,實現了“長得快”又“生得多”的突破。

  小豬住別墅、吹空調、聽音樂,已不是新鮮事。在修文縣貴州富之源集團養豬場,自動控溫係統、自動清糞係統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這是智慧豬場,每一頭豬身上都散發著大數據的氣息。”該公司企劃部負責人説。

  2022年,我省由生豬“凈調入省”歷史性轉變成“凈調出省”,“肉盤子”越端越穩。近年來,一批國內龍頭企業相繼搶灘貴州,目前,全國豬業龍頭企業二十強80%在黔地落戶。

  貴州大方風行飼料廠建起可年産飼料12萬噸的現代化生産車間,今年預計産量6.5萬噸;貴州五福坊食品(集團)空氣能烘幹工藝實現了腌臘制品的“綠色”生産,蔬菜豬肉幹附加值遠高于鮮豬肉;貴州富之源集團被授予“院士工作室”牌匾,這是貴州首個生豬“院士工作室”……豬肉是我省肉品消費的大頭,從培育、繁衍、養殖、屠宰到加工,一頭連著生産者,一頭連著消費者,撬動著數十億元的産業規模。圍繞良種繁育、標準養殖、飼料供給、屠宰加工、市場行銷等,我省全方位建強産業鏈,生豬産業迎來了質的飛躍。

  肉牛産業“牛”勁足

  從江縣洛香鎮倫洞村養牛場。吳德軍 攝(貴州圖片庫發)

  “哞、哞、哞……”走進關嶺自治縣頂雲街道石板井養牛場,一陣歡快的牛叫聲傳入耳中。養牛場管理人員正動作嫺熟投喂飼料,一只只膘肥體壯的牛兒探出頭品嘗營養豐富的美餐。

  這樣的場景在關嶺並不鮮見。近年來,關嶺發揮比較優勢,積極探索推廣家庭飼養“藏牛于戶”、小區飼養“抱團發展”、規模飼養“集中育肥”的“三養”並行模式,帶動當地養殖戶大步走上增收致富路。

  “‘六方合作’養殖模式幫了大忙,我又貸了一筆款,準備再買20頭小牛。”剛賣掉12頭牛的興仁市百德鎮百屯社區養殖戶盧貴滿臉笑容。

  近年來,針對肉牛産業投資大、周期長、肉牛不能作為抵押物貸款的産業發展難題,我省充分發揮政府統籌協調、行業部門服務、龍頭引領帶動的作用,探索推出政府推動、部門服務、龍頭引領、農戶主體、保險增信、銀行放貸的“六方合作”金融信貸模式,破解這一痛點。

  目前,“六方合作”的模式已在省內各地推廣,力爭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貴州特色、全國引領性的種養業産業成果。

  數據顯示,去年1至8月,全省牛存欄536.68萬頭,出欄128.94萬頭,牛肉産量17.68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65%、10.43%、11.07%,銷售省外的牛肉達2.46萬噸,銷售額30.35億元,貴州肉牛産業基本盤愈加穩固。

  隨著産業規模不斷壯大、産業鏈條不斷延伸、標準化水準不斷提高、品牌影響不斷增強,“貴州黃牛”已成為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係列産品相繼進駐盒馬鮮生、大潤發等全國300多家生鮮超市,甚至設置了專售檔口。

  羽出黔山“雞”遇無限

  2023年,三穗鴨出欄726.3萬羽,鴨蛋産量13800噸,蛋製品加工1.5億枚,屠宰加工鴨480萬羽,産業綜合産值達12億元。圖為三穗縣一家鴨蛋製品企業生産車間正忙著趕制年貨訂單。龍興偉 攝(貴州圖片庫發)

  清晨的山風吹進萬山區黃道鄉貴竹坪油茶基地,成群結伴的“跑山雞”跑出圈舍,奔向油茶林,覓食、“嬉戲”。

  去年初,當地引進的一家龍頭企業選址該鄉最大的油茶基地建成200畝的養殖場,規模化養殖1萬只“跑山雞”,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

  走進納雍縣貴州百鳳庭食品有限公司生産車間,濃鬱的辣子雞香味撲鼻來。“按照各地消費者的不同口味,我們先後研發出了廣式辣雞、雞肉松、鹵雞、竹蓀雞湯等10余款産品,在市場上很受歡迎。”該公司負責人王進説,深加工業賦予了農産品“第二次生命”,從賣“原字號”到賣“餐食品”,農産品的價值實現了倍增。

  昔日單一的傳統養殖業正提檔升級,蝶變為涵蓋飼草種植、生産養殖、屠宰加工、品牌行銷的全産業鏈發展。畜禽産業的高品質發展正是我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一個生動注腳。(記者 向淳)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