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園區發展貢獻協商力量——貴州省政協積極探索“園區協商”建設和合園區-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為園區發展貢獻協商力量——貴州省政協積極探索“園區協商”建設和合園區

2023-12-01 09:29:48  來源:貴州日報

為園區發展貢獻協商力量

——全省政協積極探索“園區協商”建設和合園區

  “建設初期,通過多方協商優化供電方案,原預計5000萬元的用電投資,沒想到花200多萬元就解決了。”

  “一份委員提案引起省直相關部門重視,解決了生産中面臨的重晶石供應難題,企業得以正常生産。”

  “通過‘企業家沙龍’,就地找到上游産品供應渠道,採用管道運輸方式輸入硫酸鋅,大幅降低生産成本。”

  從入駐園區,到建成投産,再到抱團發展,貴州譽福隆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甄棟講述了企業發展中遇到的3件事情。

  這一場景發生在今年11月中旬舉行的全省政協“園區協商”工作現場會上。

  當天,省、市、縣三級政協組織部分負責同志齊聚黔南州福泉市,進園區、訪企業、聽介紹,感受“園區協商”工作的鮮活經驗。

  近年來,在全省各級黨委的領導下,各地政協積極推動政協協商向園區和企業延伸,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建設和合園區,在服務經濟發展中彰顯出政協協商民主的優勢與活力。

  瞄準基層治理特點 探索搭建協商&&

  今年1月,一份“關於在甕馬高速公路增設福泉市牛場鎮雙龍工業園區匝道口的建議”提案受到省政協高度重視。4個月後,該提案轉化為聯動協商的重點課題。

  隨後,省、黔南州、福泉市交通道路管理部門,甕馬高速公路管理處,黔南高新區等部門多次現場調研協商,最終促成省交通廳同意在甕馬高速公路增設福泉市牛場鎮雙龍工業園區匝道口,助推園區企業破除運輸瓶頸。

  市縣政協是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的重要力量,處於&&基層、&&群眾、&&實際的第一線。

  近年來,全省市縣政協積極探索加強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的路徑辦法,探索了政協“院壩協商”“社區協商”等工作載體和品牌,有效發揮了市縣政協參與基層治理的重要作用。

  今年,省政協結合開展主題教育,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決定在全省政協推進“園區協商”工作,逐步形成“院壩協商”“社區協商”“園區協商”三大品牌共同發力的工作格局,推動政協工作豐富內容、提質增效、創新發展。

  “園區協商”目的是推動政協協商向園區和企業延伸,促進企業做大做強,推進建設和合園區。

  具體來説,就是聚焦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水電氣路等要素保障、人力資源保障、産業鏈配套招商、國家有關政策落實、營商環境優化等重點問題,積極開展協商,有效建言資政,推動問題解決,實現園區高質量發展。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 高效協商合力紓困

  11月13日,一場省、貴陽市、清鎮市三級政協聯動園區協商會在清鎮市經開區召開。省發改委等6個部門負責同志和多家公司代表,面對面協商解決清鎮千億級鋁及鋁精深加工産業基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企業代表提出問題和意見,有關職能部門一一答疑解惑。經過充分協商,達成了“確保鋁及鋁加工企業正常生産”“加快鋁及鋁加工企業不斷聚集”“構建鋁及鋁加工循環産業鏈條”等共識。

  “這樣的協商很接地氣,也很有效率,為我們企業發展打了一劑‘定心針’。”與會的企業代表紛紛&&。

  當前,我省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重要講話精神,全力以赴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加快建設“四區一高地”,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新跨越。

  據了解,我省以“1+9”國家級開放創新&&為龍頭、省級高新區經開區為支柱、省級特色工業園區為補充的開發區體系,有力支撐了全省工業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園區已經成為新型工業化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各地政協組織和政協委員圍繞政企、銀企、企企、社企等議題進行協商,使各方面意見在“園區協商”這個&&上得到充分表達,共同推動園區提質增效、轉型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園區協商”工作的深入推進,使得專門協商機構“專”出特色、“專”出質量、“專”出水平,同時有效解決了市縣政協基礎工作薄弱、人員力量薄弱“兩個薄弱”問題。

  積極探索凝聚共識 努力打造協商品牌

  開展政協“園區協商”工作是一項全新探索,全省各地政協各盡其責、各顯其能,推動具有貴州特色的政協“園區協商”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搭建了“好商量”的&&。黔南州政協以“園區協商”為抓手,着力推動解決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西秀區政協建立産業園區政協委員服務站,探索“三個三”模式;水城區政協聚焦解決工業園區面臨的困難問題,搭建協商&&,開展靶向協商。

  ——建立了“真商量”的機制。白雲區政協建立“議題收集、議題協商、成果轉換”三大機制,確保實現商以求同、協以成事;清鎮市政協建立了“園區協商12345機制”,聚焦園區發展難點、疏通營商環境堵點,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萬山區政協探索“443”工作法,初步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搭&、委員主體、多元協同、群眾參與的工作格局。

  ——厚植了“多商量”的氛圍。銅仁市政協以“強化統籌指導、強化陣地建設、強化因地制宜、強化委員參與”為重點,為服務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基層有效治理貢獻了政協力量;黔西南州政協在全州145個鄉鎮(街道)成立“政協工作聯絡組”,園區屬地鄉鎮(街道)依託政協工作聯絡組,推動政協工作向基層延伸。

  ——展現了“會商量”的優勢。新蒲新區政協工委着力“四個聚焦”推動“園區協商”工作走深走實;玉屏自治縣政協以“搭建跨地協商&&、建立跨省協商陣地、構建跨園協商機制”為重點,積極探索開展“園區協商”工作;石阡縣政協整合經濟、農業、工商聯等界別委員和部門資源力量,通過協商有效破解園區冷鏈物流運行等難題。

  據了解,全省各級政協將努力把“開展園區協商·建設和合園區”打造成為政協履職的新載體、新亮點、新品牌,在助力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彰顯政協新擔當、作出政協新貢獻。(記者 劉藍嬰)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